李大海51 发表于 2010-4-6 11:48:23

这方面我是外行,但很钦佩您的精神,祝您的自然能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顺利,为低碳经济作出贡献,谢谢.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6 21:38:21

谢谢楼上的关心,谢谢!:D

lxb1212 发表于 2010-4-9 14:03:08

对自然界能源的利用应该鼓励,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9 15:17:05

谢谢楼上的支持,希望指出缺陷,拍拍砖在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23 09:28:32

回复【843702845】,邀请您提出高见,切磋,在线解答,若不方便就免了。谢谢!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26 10:32:56

再通俗地讲一下原理和本技术的技术分析:
首先声明:敬请注意:本技术可不是用于海边(潮间带)的海浪来发电的技术(那是利用水平冲击的能量)。
本技术是利用大海的“波能” ,是利用垂直动能来发电的技术。
一、【本技术的成本优势】
1、 成本是本技术的生命线——指本技术的投产后的综合成本和建造“火电厂”费用及火电发电后的综合成本相比较,应该说具有优势,尤其是“可再生,纯绿色”能源优势无可比拟。
2、 本技术与火电的成本比较:
火电成本:占地成本+环保成本+(建各种厂房+运输储运系统+装卸系统+煤粉碎系统+锅炉系统+发电系统+制氢系统+电力输送系统系统等等成本)+生产用燃料成本+排“碳”的成本。
尽管很昂贵,但是百万千瓦级的发电成本就几毛钱。
二、【本技术的可靠性】
本技术直观的形容,就像潜浮在海面下的一个个直径6米的大“风扇”,只不过风扇叶变成“自调叶片”,被上下海浪波能推动旋转;电动机变为发电机发电而已。连调试都在厂里完成。
本技术的外露接触海水的部件用涂料防腐,主轴与发电机之间由密封件隔绝海水,无人值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预计大修周期在10年左右。
三、【本技术的安装问题】
本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各发电单元独立,故安装简便。工厂调试好成品,拖到选定海区,固定或锚定,就OK了。
单元化的安装,互相之间应有间距,就像“风电”一样,星罗棋布。
本技术维修也简单,报警后用完好的“发电单元”拖去现场海区,更换下来故障机,拖回修理厂即可。
四、【发电】
利用风能发电机技术,非常成熟,超低速输入,变速后通过高磁永磁发电。
五、【整流和输出】
1、 本技术最好采用直流发电,单机经“蓄电池”再给航标灯或养殖户使用。
2、 本技术集群发电时,每个单机的输出是通过像一个个很长的小尾巴似的海底电缆,汇集到处理中心站,由处理中心,经整流再给钻井平台、海岛使用,这时“集群发电”汇集的电流比较平稳。
六、【发电并网的问题】
1、 目前,风电的并网存在问题,但那是电网使用的事,也不是不能用风能发的电,但不是技术问题。
可是本技术发出的电力是专为“独立用户”供电。如,海岛、钻井平台、深水养殖平台等用户供电。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29 08:43:52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人很希望能在此深入讨论技术问题:技术的可行性?会遇到的难解决的问题?经济性等等未知。
此时,被大家“枪毙”好呢?还是今后的某日“此路不通”了——劳民伤财好呢?
答案大家都会知道。
借此,再次请大家在闲暇之余,“拍拍”砖吧!
先谢谢了!:handshake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1 09:34:48

有网友(另外的论坛)问:本技术可以按在游艇或巨轮周围吗?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我认为,因为游艇或巨轮在(水平)运动,本技术是垂直半潜式按在水面,利用海水“质点”的垂直运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变)来工作的,如果按在游艇或巨轮周围有利也有弊。如下:
1、 弊:增加了船体的“阻力”,消耗了船的动力。如果游艇是绝对不可以的。
2、 利:可以一边行走一边利用海浪的能的上下动能发电,但是和增加的“阻力”相抵消后是否经济,还要试验。
当然,不运动时只要水深够,停下来的时候可以靠港,则完全适用,可还是比不上在不运动海上设施周围设置。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 18:14:04

谢谢支持!最好从各个角度“拍砖”,是好事,我非常欢迎,在线解答。

04102 发表于 2010-5-3 01:39:34

有网友(另外的论坛)问:本技术可以按在游艇或巨轮周围吗?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我认为,因为游艇或巨轮 ...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1 09:34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囧rz。。。居然有人问这种问题=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手们评一评这个海水波能发电的专利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