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问题大讨论
上次看到社区一个帖子,说德国机械工业强大的真正基础是技工素质高。技工是中国产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那么,技工的素质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技术素质,职业道德。。。?再往下追溯,技工待遇,技工的教育培养体制,这里问题很多。请高手们,特别是管理过工厂的社友来深入地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当然,不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说中国人就是不行,永远赶不上德国和日本。:lol 你笑的好贼哦 象偷到糖吃的小耗子一样!
嘿嘿 嘿嘿嘿嘿 老一点的国企,都有自己的技校,相当于自己的储备库,技工从技校出来也要找师傅带些年,才能成手,变成高手,现在哪还有这条件,从高职出来不见得学到些什么,出来就要顶大梁,怎么可能。
全社会都急功近利。 20年前从技校毕业,报纸就说技工缺乏,到今天了,情况比那时更严重,已经不是缺乏的问题了。半年前碰到一个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拿着高级工证书(就是广告满天飞的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给了一个螺母的图纸,请编个加工程序,可就是编不出来。成为技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但现在全社会都浮躁,谁还愿意做这行呢。国家只是口头重视,实事不做。咱们只能说说而已:lol 本帖最后由 见习生小王 于 2010-3-10 12:54 编辑
老鹰又给我们出了个大题目。
地球人都知道,技工的高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的。
现今大力推广的职工技术教育,就是企图在培养技工方面,师法德国的模式而开展的。
但是,这些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准技工,怎样才能练成所谓的高素质呢?
许多有见识的企业深知: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优秀的技工队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资源,重视技工队伍的培养应该是企业予以充分关注的基本工作。坚持技工培训正是不断提高技工素质的根本途径。
这里应该克服两个误区。其一是重高薪挖人、轻自主培养;其二是担心员工素质提高后反而增加向外流动的机率。前者从市场上高薪招聘,固然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企业自己培养的对象,相对成本较低,对企业的向心力更强。后者则可以在培训工作前,在企业与技工之间签订—个有劳动服务期限的补充合同,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上次去苏州一个社友的企业,看到他的员工在干活,都是20出头的小青年。我私下问了一下待遇,社友告诉我最多的4k多,管午饭。我有点惊讶,他说:主要是为了稳定队伍。技术好的多给点就不走了。按照年纪,这些技工未必有22岁即大学毕业的年龄。工科大学毕业生工作还有不好找的,更不要说达到4K多了,一般2k就过得去了。从发展来说,这些技工技术越来越好(特别是机械行业),到了40岁技术应该炉火纯青了(当然技术要不断更新提高,跟上时代)。大学毕业的人到了40岁又能怎么样呢。 上次去苏州一个社友的企业,看到他的员工在干活,都是20出头的小青年。我私下问了一下待遇,社友告诉我最多的4k多,管午饭。我有点惊讶,他说:主要是为了稳定队伍。技术好的多给点就不走了。按照年纪,这些技工未必 ...
老鹰 发表于 2010-3-10 13:04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老鹰说的不错,对学机械的我来说,基础理论比工人强点,什么车,铣,刨,磨等基本上没有亲自做过,工作2年来,还是菜鸟一个,就做做设计,编编工艺,感觉收获不是很大。抽空去金工车间看看么,也没什么看头的,问问工人吧,还是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来的好玩,亲自动手吧,车间生产很忙,公司一般不提供这样的机会的:dizzy: 很想成为技工,公司里随便拿个产品出来,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该怎么走呢? 只要是和机械挂钩的东西,都是需要积累的,不仅是个人的积累,还有企业、社会的积累;现在重视的不多啦!企业不培养,年轻人熬不起——看看现在的物价,及机械行业的待遇就明白了。重点在于国家对行业管理及重视,还有待遇的提升。 这是个大问题啊!值得深思! 我的观点:大企业自己培养。但是没几年都跑掉了。。。小企业自己不培养,高价挖人。但是待遇不稳定,人又跑,跑来跑去,能学到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