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的产品被投诉,责任归属问题
如题:某产品自开发完成投入市场一年左右,陆续生产销售20万件左右,一直无异常,
6月份时候产品里面用的一款螺钉更换了供应商,6-10月份又生产了10万件,随后客户投诉产品异常,
最终分析找到原因,螺钉更换后导致产品安装后会出现干涉(此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很难发现,只有安装后使用才能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很简单,把螺钉更换即可,但是数十万件的产品已经销售,更换成本高昂,且货已发给客户,很多零散订单,接近1千个订单,
再来回退换产品产生的费用比产品成本都高,还不如更换新的产品给客户,这样以来一个小小的螺钉损失几十万,真是日了狗了。。。
好不容易问题也处理了,好了,该划分责任了,要划责任就要先列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
1、产品设计-试产-量产-投产-销售20万件,均无异常,那颗螺钉呢,图纸要求时国标螺钉,但供应一直供货不符合螺钉,而刚好使用也没问题;
2、6月份螺钉更换供应商后,自然按图纸要求供货,各部门均未发现,技术部也不知情,当然生产车间发现了,但是他们不懂,以为都一样,也没管;
3、更换螺钉供应商后到收到投诉,已生产10万件并发往全国各地(由于产品应用工期原因,一般从订货到产品应用要三个月左右);
最后异常责任全部归属研发部,研发部固然有责任,但把责任全部划归研发部个人认为是不合理的,大家说说这样划责任研发部相关人员冤不冤,更何况设计人员已经离职???
个人认为相关部门存在责任如下:
研发部责任:产品设计不合理,按图纸做螺钉会存在干涉;
品质部责任:试产、量产阶段,螺钉一直不符合图纸,但车间在正常使用,未通知研发部门;
生产部责任:螺钉更换后,组装时螺钉由明显差异,未汇报上级确认;
采购部责任:更换供应商后,未通知相关部门验证产品可行性后再进行切换;
大家觉得呢。。。
理论上是可以这样划分责任的。但是,如果企业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话,那就按照体系要求确定责任,这个是由详细的划分和流程的。 沙发!发表下意见
既然产品已经量产,品质部门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为什么呢,无论前期螺钉不符合标准还是后期螺钉符合标准,品质部门作为质检部门都没有发现,产品好坏有无问题,是要品质依据图纸进行检测的,而不是到客户手上由客户反馈问题的,品质部门的存在要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产品流出市场,而不是接受市场反馈在检测问题!另外技术部门也有责任,产品设计时没有模拟清楚按标准选用的螺钉是否存在干涉,当然产品设计不是不允许犯错误,所以产品量产前都要进行试产,所以本应在试产时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却因为品质部门的不作为,而将隐患留到产品量产,最终完成严重损失!个人拙见!!! 质管部门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这明显属于质量管控问题,责任心不到位。如果产品在组装过程中发现了和以前的螺钉不一样,发现了问题,质检应该联系各部门就此问题和技术、采购进行沟通,如何解决问题。质量管理部门不说话,其他部门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 设计责任,设计错误,量产为什么过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SQE, 个人感觉主要责任在SQE, 本帖最后由 3983596 于 2018-10-9 07:59 编辑
1、如果前期采购部门采购不到图纸要求的螺钉,采购前反馈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同意使用代用螺钉,质检按照技术代用的标准检验通过——则此由技术部门负全责。
2、如果前期采购部门采购不到图纸要求的螺钉,并如实反馈给技术部门,而质检部门在技术部门未调整验收标准的情况下,验收通过代用螺钉——则由质检部门50%责任,另外50%技术部门承担。
3、如果前期采购部门采购不到图纸要求的螺钉,采购前没有反馈给技术部门,质检按照原技术标准检验通过——则此责任由技术承担50%责任,其余的采购和质检部门按7:3分摊。
既然是标准件,那么就应该符合标准和合同,怎么会出现两个版本,还不能互换?应追溯供货商不履行合同责任。
这件事从源头上说技术部门都应该负至少50%的责任,明显属于工作失误,其余部门只是承担没有按照流程执行的责任。
生产部门是按图装配,能提出异议,及时反馈是责任心到位,问题太隐性,没有反馈也是正常的,不承担任何责任,毕竟在流程和文件上没有涉及生产部门失职。
责任在研发和质检部门,研发部门必须跟踪产品的试制和生产,质检部门必须根据图纸监督生产,任何部门负起责来,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研发要承担主要责任。新品试制不跟踪,最后等待其他部分反馈信息和问题,这不是开玩笑吗? 对于我跟踪的产品,只要图纸下去,开始生产,基本上我就不在办公室了。加工误差不可控,采购误差不可控,品质误差更不可控,而有些误差却可以利用。另外,生产、采购、品质没那么大胆,出问题了还不反馈,肯定是技术环节漠视出现的问题。 和7楼意见一样,生产部门按图作业无责任。
主要还是前期量产的时候各部门未按照流程执行才造成后来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