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机械加工用的钻头,从中心刃一直到外径,线速度也是渐进提升的,所以到现在我个人认为钻头的切削效率如何提高还是很有待发展的,其他外圆、切断等刀具都已经可以以超高速高效加工,唯一只有钻头还不行
原帖由 一两酒 于 2008-5-18 00:39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过这帮鸟人干出的活(我了解的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好挑的.
上次在北方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客户那儿,客户一天打三遍电话,说你们东西有问题,
我们做了1个小时飞机,7个小时汽车赶到了,结果法国佬的东西和国内的东西都在现 ... 要发展一个产业,有很多因素要考虑。我想到了一个市场因素:
这次对直升机的急需和大量,不是常规的。平时国内民用市场对直升机的需求有多大?或者主要是军队需要,主要是国家来采购?市场对直升机质量和性能,以及性价比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力!!学机械应该感到骄傲和庆幸。
还有,我总是感觉机械行业的专业基础教育,经验传承等方面存在极严重的问题。
回复 12# 老鹰 的帖子
民用市场要启动的话要考虑到很多配套问题
首要问题是驾驶员要有飞行资格
其次,飞机要有航线
估计这些在发达国家已经运作的很成熟了,国内倒是可以借鉴
另外,使用直升机会是那些客户呢?
我知道的一个是:华为的老总就是直升机飞来飞去的
王石有没有就不知道了,好像是喷气式吧
鸿海老总郭台铭也买了一辆喷气式,可是没地方降落
台湾和大陆都不让降,买了等于白买
至于经验传承,早期是做的很好的,只不过好像后来断层了
现在慢慢也会接上的~~~
至于专业基础教育,我觉得任何人都有责任来承担
比如社会,学校等都要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学的快
记得牢。 干脆社区成立一个群体,来研发直升飞机算了,社区有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说不定能超过USA的水平也不一定哦:lol 1. 我国生产制造直升机的基地主要是江西景德镇和黑龙江哈尔滨,主要的直升机产品有直5、直6、直8、直9、直11,其中直5是仿造苏联的,直8、9、11都是仿造或获得制造许可的法国货,唯有直6是自主研发的但无奈造出来时已经落后于时代,没有继续发展下去。现在网上盛传的武直10估计也是欧洲某型直升机的中国版。
2. 制约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的低空仍然受到管制没有开放,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非常落后,要想发展非一时之功。
3. 关于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和复杂性,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考这篇链接的文章http://www.afwing.com/intro/birdy/1.htm,文章全文很长,主要讲的是人类航空史上如何解决垂直起落所做的各种尝试,附有大量图片,开头到Part10对直升机做了详尽、专业的介绍。 前几年浙江湖州有个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注资2000万左右搞直升机,后来好像失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曾上传过一些关于直升机的资料,自制直升机图纸,旋翼机的图纸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60734直升机的操纵及驾驶原理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53766。
随着1959年我国直5型(仿制前苏联米4型直升机)的试飞,我国开始自产直升机。先后生产了直5、直6、直7、直8、直9、直11和武直10等型号的直升机。使用量最多的直9是仿制法国“海豚”直升机的国产机型。最新型的武直10在性能上已超越了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同时,我国还进口了一些直升机,如正奔赴救灾现场的我国最大的直升机俄制米-26直升机和前期出现在救灾现场的米-17直升机,还有装备雪地高原的美制S-70“黑鹰”直升机等。专业救助直升机有10架左右,都配置在沿海的海上救援队。
直升机的制造难度在于发动机(包括主减速器)和螺旋桨。现直升机多配置两台蜗轴发动机,螺旋桨由复合材料加工生产。
[ 本帖最后由 我在飞 于 2008-5-18 15:20 编辑 ]
回复 17# 我在飞 的帖子
版主:发动机的制造难点在哪呢?航天发动机都搞出来了啊。
螺旋桨制造的难点是加工工艺和装备?是中国缺少高性能高精度的机床? 在直升机发展早期,使用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由于其振动大,功率体积比小等缺点被后期发展的涡轮轴反动机取代。航空涡轴发动机与航天发动机的结构完全不同。随着涡轴发动机发热发展,输出功率、压缩比越来越大,体积、重量越来越小。涡轴发动机根据动力涡轮的机构不同又分为固定涡轴发动机和自由涡轴发动机。我国此类发动机的研发起步较晚,加之国外在高科技方面对我国的封锁,使得我国还没有性能优异的国产涡轴发动机。涡轴发动机的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需要使用大量高强度,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在冶金、铸造、高精加工等方面难度大。 "涡轴发动机的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需要使用大量高强度,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在冶金、铸造、高精加工等方面难度大。"
在我看来,这也是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部门在重视?单靠个人或民间力量,根本完不成这么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