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mcu 发表于 2015-11-5 00:49:51

凸轮贴:请教前辈们一起分析讨论此凸轮的特性(单停留)

本帖最后由 georgemcu 于 2015-11-5 00:55 编辑

工作遇到它,想去分析他的运动规律,结果让自己失望了。我用用到过指数函数的运动规律都不匹配,本来是想朝着残余震动最小的规律去想的,结果也不配。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简陋,特意发此贴请教。
说一下大概情况:
此凸轮为滚子摆动从动件平面盘型凸轮
摆臂长度175mm
摆杆支点到凸轮中心距166.5mm
滚子直径52mm
远休止角度120度
回程角度97度,位移 -59.2mm
去程角度143度,位移 59.2mm
理论轮廓的基圆半径为94.63mm(这个大家可以自己转化,如果说实际基圆半径的话就是94.63-26=68.63,看你自己喜欢用那个)
摆杆支点位于凸轮右(左?,看你自己怎么看)侧,凸轮顺时针旋转。
不知道还缺什么参数吗?






大家看看,还需要什么参数,我可以提供!

阳光MAN、hoot6335
希望你们能看到。
^_^

georgemcu 发表于 2015-11-5 19:16:44

论坛里应该有不少研究凸轮的前辈啊,估计没人敢兴趣吧

georgemcu 发表于 2015-11-16 00:04:53

大家都没人研究,我一个继续:
既然是DFR型单停留运动规律,那么在下降到上升这个过程中必须加速要连续。从这个角度出发。
下降的tf是97度,上升的tr是143度,根据 单停留 加速度连续条件,发现97度的下降段可以使用单停留修正梯形M=1,143度的上升段可以使用双简谐,发现在交叉点处加速基本连续。




经过对比,还是不一样,继续。。。

georgemcu 发表于 2015-11-27 15:03:53

本帖最后由 georgemcu 于 2015-11-27 15:14 编辑

孤独的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前行,经过这几天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研究成功,可以结贴了。
下面说一下大致的经过:
由于套过自己积累的经典标准曲线无果后,开始换个思路,即开始转向Matlab这最后的稻草。
第一,建立模型。我是在SW下进行的。

图纸已经开到有角度,每格一度,记录一下理论轮廓尺寸。

利用摆动方程反推出运动规律的位移与凸轮转角的关系数据。
利用Matlab的Polyfit函数抽出数学模型。我用的是六阶的,实际上用到5阶应该都能经过所有的数据点了。

得出来数学模型后,在回到Camdesigner程序里面,编写程序。

生成凸轮。

经过对比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到现在有了数学模型,还是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对吧,还是没有达到当初分析它的目的,所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抽出来的数学模型是一个6阶多项式,以我的能力还是看不出来它是用什么运动规律的。

下面讲讲我运气比较好的事,哈哈。
由于经过自己一度一度的抽数据,有了这个过程,发现当初给的数据是错误的。
.......(正确的数据,我也不公布了,有人想练习的可以自己下第楼的模型,自己也能发现,因为错误的只是在角度上)
这么一看,原来是对称的单停留哇。这不就简单啦!
因为有了上面Matlab抽出来的数据后,还有软件生成的加速度曲线,总觉得与多项式单停留的加速度曲线非常像。

在CamDesigner里面直接选择 相应的曲线。
生成凸轮。
打开SW对比,我靠,一模一样。
哈哈!
所以到此,此帖可以完全的结帖了,也拿到了当初的想要的。也算是运气比较好吧,当然啦也是经过劳动了才发现的结果。

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那么就好办了,大家看看 跃度曲线,竟然是不连续的,哈哈,所以震动自然是少不了的事啦。
这个和我当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此机构是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来放大形成。只要凸轮断有微小的震动,那么到执行终端
就被放大的很大了。
接下可以做优化的事情啦。

SYT002 发表于 2015-12-4 21:20:38

赞 一直在学习 求加群了解学习

SYT002 发表于 2015-12-4 22:15:38

SYT002 发表于 2015-12-4 2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 一直在学习 求加群了解学习

呵呵,前进的路上少不了孤独,但是有人一起陪同不是更好,强烈建议你建一个:)

18550525918 发表于 2015-12-8 18:08:10

呆呆我啊,新手

孙军sj 发表于 2015-12-9 21:12:25

学习中,谢谢楼主

hwb0126 发表于 2015-12-9 21:56:20

好深奥, ,看不懂啊, 、

hoot6335 发表于 2015-12-11 16:29:2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恭喜LZ!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凸轮贴:请教前辈们一起分析讨论此凸轮的特性(单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