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和赚钱
看鹰大迪卡侬和宜家算不算工业的帖子,想说几句关于设计赚钱的东西,不求观点认同,只通过事实讨论。接触过的从事制造业的工程师里面99%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再其中99%认为有钱才需要搞工业设计,没钱先搞好质量。认为工业设计是一个行业领先以后才玩的东西。但放眼世界,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归根结底,我们主流观念里的工业设计跟鬼子们玩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工业设计必须是一个系统,绝不仅仅是装饰,需要从最初的调研,分析人的需求,产品的潜在存在方式,根据工艺成本以及结构,人机工程,人群习惯的考虑,综合设计方案解决,再到后续生产控制跟进,包装以及平面标识,宣传方案,售后跟踪反馈。工业设计流程基本上贯穿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我们所看到的画图的场景只是过程中很小的一段,没有前段调研,和后端工程阶段的反馈,画图这活根本没意义,也就是基本上国内设计公司网站上只有效果图的原因,产品已经彻底变样了!因为工作量巨大,一般这些卖设计的公司设计师队伍往往都非常庞大,三星公司有一千多工业设计师,苹果的队伍相当强悍,基本都是设计界的翘楚,每年新品也就十个八个的样子,队伍也有二三十人,苹果工业设计团队
差不多几个设计师一年才会有一个设计方案出来,反观我们那些设计公司,一个两年资历的设计师一年可以做三五十个项目,简直荒谬极了,只是在无用的不停画图,吃方便面维持生计。在乔布斯最初没有离开的日子里,苹果的工业设计项目是外包给极富盛名的Frog设计公司,在乔布斯被踢出门以后,苹果认为frog的设计费用过高,中断了设计合约。在苹果陷入困境,乔布斯回归以后,启用了现在的副总裁工业设计总监 英国人 乔纳森来革新产品,在那个白色电脑的时代,有了透明果冻一体机的mac,最终机器大卖,但你拆开它,里面的配件和pc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配置实际上还低于主流。几年后3c产品在苹果的引领下变得色彩斑斓,乔布斯和乔纳森找到了GE的材料部门,又开启了纯白的电脑时代,随后又开启了铝壳时代。每一种新材料的应用都开起了一段设计传奇,其他人只能跟随,完全无法超越,苹果基本上把设计做到了归零,也就是这个产品就是如此,你加上任何装饰都是多余的。
说回到宜家的产品设计,宜家并没有这个星球最顶尖的设计师,但他有最明确的产品定位和销售方式,目标群是年轻人,这就限定了宜家的产品设计风格,一切设计师都必须保持这个粘性,靓丽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运输体积小,低价。大部分产品他没有想让你用一辈子,所以质量并不高,里面也有很高质量的产品,但价格一样不会便宜。一个公司不需要也无法做到满足全部客户群,在他的目标客户群里做到最好就足够了。再一个就是用户体验,宜家的卖场就是一个一个案例,你不需要想象东西买回去是什么样子,他直接展示了产品最终使用的状态,上海的宜家可以看到很多小户型的案例,我在新加坡这里宜家基本都是按政府组屋的高度和布局设计,无论在哪里,宜家的设计策略都是清晰明确的,这才会把设计变成真金白银。
在每一个与人有关的产品领域,基本上领跑者都有极强的工业设计能力或者是设计协作能力,印刷机里的海德堡,加工中心里的德马吉。这些企业里,工业设计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可以真正赚钱的家伙,这些机械设备的设计重心在人机交互和人机工程,外观只是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表面反应。如果说机械工程师考虑设备的结构关系的话,工业设计师考虑的是人和设备的关系。工业设计是与人有关的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质量一部分,传统的质量观,只要是结实的就是好质量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逻辑了。没有任何一个制造强国不是伴随着工业设计一同崛起的。
工业设计本身很难,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各种生活体验,以及基本的材料结构知识,成才率非常低,全国来看肯定低于10%,甚至可能低于5%,就我的求学经验,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学科排名前20位的学校,30个同学,现今从业只有3人,全部在外企。原因很简单,国内企业不理解不尊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基本上全部流向外企。留下的看着领导的意思做做效果图,年纪大了就改行去做装修什么的,最终淡出设计圈。
对于工业设计能执行的程度决定了设计质量,也决定了可以用设计来赚多少钱。工业设计要换成钱一定是在企业内部完成其自身需要的过程,设计师如果只是建议者,失败是一定的,老罗的锤子是请了国外设计师大师设计的,结果废了,小米基本上每一个产品都赚钱,你看下工业设计在企业的定位就可以知道,小米的工业设计总监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副总,这就有权利和执行力去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老罗请个人来画个图,以为就完了,这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式设计理解方式。工业设计是以大量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的,解决和促进产品质量的一个工种,并没有药到病除的神奇功效,但只要被正确理解和使用,就可能会成为利润的爆炸点。设计师是基础和工具,但其实具有远见的企业拥有着才能改变未来
狂顶狂顶。记录记录。
这个国家对不起大侠这个职业。哈哈。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机械系就招过一届工业设计专业,也就一个班。后来,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顶起 本帖最后由 WUHANLIST 于 2015-9-12 16:37 编辑
工业设计确实要有一定功底才能成。
在某激光公司工作时,与湖南某高校工业设计的团队合作过。10万块钱费用。
博导带领一群博士,研究生来公司看了所有机床外观结构及配色,回学校里弄了几个模型,拿到公司审稿,实在没有亮点。公司认为配色没有突破以前的配色方案。
该校带队博士直接要求我告之我们喜欢的颜色标准色号就行。我晕。本来做结构是公司的强项目,没人懂色彩搭配才找到他们合作,这下,全让我们自己干了。最后,颜色还是我按公司先前做过的色板中挑出三样,定下颜色。忙了几个月,屁奖金没有。十万大洋给别人轻松拿走了。把公司的一个副总也得罪了。因为他就是这个学校这个系的。不断地催我验收,付款。
从这个事件中,我认为作工业设计真的不太容易,因为外观造型,各人的看法很难一致,没有调查,随便弄一个,最终只能是笑话。 赞 说的非常好,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处于那个时代, 在中国,现阶段,不可能做出好的工业设计,第一没意识,第二没能力。 WUHANLIST 发表于 2015-9-12 13: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工业设计确实要有一定功底才能成。
在某激光公司工作时,与湖南某高校工业设计的团队合作过。10万块钱费用 ...
这就是钱扔水里了,设备本身在人机方面的缺陷和差距是远远大于配色的问题,10万块其实可以做的很好,只需要找到设计队伍,给他钱,给他讲明白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式,使用方式环境,以及装配运输检修中的一切过程,他们会找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才是在设计层面的提升,一切做完以后,如果设计团队是合格的,你会发现那个配色问题简直是不值一提的问题。经过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流程以后的产品,在价格和价值上都是有所提升的。如果抛开一切,甲方坚持认为改进配色就可以了,那么设计师愿意来做,也仅仅是因为有钱拿,但凡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明白,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因为无论什么方案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而且对产品的质量和销售没有任何帮助,无论你的设备是蓝色和绿色都没区别。除非是VI层面的要求,可以方便识别品牌。 见识了,改变了先前的看法,以前就认为他们是搞外观设计的美工,哈哈!!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