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型民营机械制造企业的突围——我的一种思路
中国小型民营机械制造企业的突围——我的一种思路“三高”vs“三低”之战中国小型的机械制造企业一直奉行的是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我称之为“三低”)的竞争策略,并深信其正确有效,而且,在供方市场时期,的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国人曾对此洋洋自得,并以这模式、那模式自我命名,以为创出了一种异于全人类的新经济模式。但是这种策略的负面效果是企业利润菲薄、败坏企业形象与口碑、企业丧失更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动力和能力,近似于慢性自杀。随着需方市场时期的到来,大量中国小型企业已经被这种其赖以起家的“策略”带入无力发展甚至难以为继的困境。
与之呈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小型企业的生机勃勃。坚守高成本、高品质、高价格(我称之为“三高”)的欧美企业并未因高价格失去市场,依然保持牢固的市场地位和份额,在收获高利润的同时,同时赢得了市场口碑和信誉。进口液压产品依然保持八到十倍价格于国货的现实,充分证明了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价格,更注重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形象和客户的信任是真正持久的、无价的财富。“三高”模式因此充满活力和后劲。
相形之下,“三低”模式背离了人类自古以来对质量、进步的追求,显得是那么浅薄可笑和不合时宜,只能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畸形插曲、负面案例,证明工业企业的真正成功除了依靠扎扎实实地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准来获得,别无他途,歪门邪道只会自毁前程。
“三高”vs“三低”之战中,中国小型企业完败,“三低”之风盛行带来的恶果是行业技术质量水平低下,商业信用水平低下,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几乎丧失殆尽,加上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低下,难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只能依附于大型国企、基建项目度日,一旦宏观经济有所波动,就出现小企业批量关门跑路的景象。对于小企业来说,只有更新理念,从观念上回归正途,从观念到管理到技术,老老实实向欧美学习,依靠自身的提升,才能脱离以前的困境。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
小型企业规模小,基本是完全依靠自己存活的群体,不会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扶持,要想长期存活,抵抗住宏观经济的波动,只有依靠正确的策略和过硬的产品。
目前,欧美日韩台的小企业由于长期扎实的积累,全行业的经营风气、理念、技术都处于较高层次,这方面看,中国小企业处于一个比较恶劣的行业环境中,想依靠当前的行业环境实现企业的突破,几乎是痴人说梦。散兵游勇式的单打独斗,往往只会淹没在恶劣的环境中,因为,机械制造的行业特点要求一个产品的提高必须依靠于整个生产作业流程的整体提高,一个环节的短板会降低产品的整体水平。
因此,对于小型企业来说,仅仅做好自身还不够,还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专业水准的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冲破传统习惯的桎梏,按照工业社会的要求,更新理念,以诚信为本,以厚德载物,协作结盟,从改善建设小环境开始,形成一个以先进的经营理念、正派的游戏规则、优秀的技术水平为基础的企业群体。这个群体中可以实现高品质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环节的专业协作,合作生产出单独的小企业无法生产的高技术高品质产品,以“三高”模式实现企业的成功。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这样一个目标,在以前只能是个美好的空想,如今则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首先,30年的市场经济探索,已经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行业人士认识到“三低”模式、不讲诚信的乱相只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是扼杀事业的毒药。只有正派的品行、诚信的声誉、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长远生命力的来源。这是思想、理念方面的基础,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根本的条件。
其次,网络时代的到来,通讯极度发达,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极为便利,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败坏诚信的行业败类将难以遁形,借助网络,企业和个人的诚信将得到前所未有的监督。
同时,网络通讯的便利,使业务方面也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与协作。这对于生产方面的意义非同寻常,不同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生产节拍的高度协调和质量技术的统一管理,使众多企业像一个企业一样进行生产、销售。这种生产模式在波音公司已经实行多年,数以千家的协作公司与波音公司象一个整体一样,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模式必将在未来工业领域中获得更广泛运用,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益。
目前,中国机械社区上注册的会员达70万之众,绝大多数为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士,影响力遍及全国,借助社区,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整合、诚信监督、行业协作,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现实条件。
一个构思和建议
本人才疏学浅,以下内容共抛砖引玉之用,如果可行,建议作为中国机械社区的项目,因为只有依托中国机械社区,这个思路才有实现的可能。
目前,进口轴承、传动、液压元件、流体机械等产品价格为国货的八到十倍甚至更高,国货的价位和利润低得可怜,是国人歧视国货吗?不是,这是低劣的质量的代价。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国货的质量、性能、寿命达到进口货的水准,何愁没有高价格和高利润?可能有人又要讲山寨问题了,但是,产品可以山寨,质量却是无法山寨的,只要自己坚守高质量高水平,任何山寨都构不成威胁,进口货牢固的地位和国货的可怜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一个优质的机械产品的生产,譬如减速机,需要铸件、钢材、热处理、配套件、机加工、装配、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达到高水准,对于一家企业,投资大且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如果是一批专业企业以股份制方式协作开发生产这个产品,分别承担各个环节的作业,则对于各个企业来说,技术升级改造投资不大,不仅从专业水准上超出了同行,而且在本专业之外拥有了一种自己的产品。产品的装配和销售由共同单独设立的股份制公司进行,产品属于此股份制企业所有,所有成员间生产上内部结算,结算价格均按市场价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小企业群体构成的小环境,追求优质、进步的小企业可以互相协作、获得支持和资源,从而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所需要的条件:1,市场需求广泛的精密机械产品;2,在各个生产环节筛选优质厂家,要求理念相同,诚信可靠,管理先进,追求技术进步,;3,各个企业达成长期协作协议,;4,有一个有效的监督者、仲裁者,保证参与企业的诚信与合作的协调。
较具体来说,中国机械社区,作为一个在机械行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成员,适合作为项目的发起者。由社区集合一批有较高专业素养、先进经营理念的业内人士,组成运作团队,对产品、项目与企业进行筛选。产品和项目必须有长远生命力,而企业则必须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其经营者必须极具进取心和先进的理念。
筛选完成,还是由社区团队发起项目运作,以产品为核心,寻求愿意加入产品开发项目的公司,最终以符合条件的公司与个人组成产品项目开发团体,建立合作制度和公司制度,组建合作群体与股份公司。合作制度不可能具备象法律那样强制的约束力,可以通过协约与利益,形成充满弹性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毕竟,每个违反约定者伤害的是整个群体,负面影响瞬间通过社区可以传遍整个行业,令其不得不忌惮。
下一步,公司与合作体系就可以进入具体运作了。由于每个专业化公司必须把精力集中于本专业,如铸造公司只能专注于提高铸造质量与铸件材质,热处理公司只能专注于热处理工艺与质量,机加工公司只能专注于金切水平的提高,等等,因此,必须成立专门股份公司,进行产品开发设计、零件验收、装配检验、宣传销售。每个成员公司必须按照共同协议和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达到产品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成员公司不仅拥有自己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收益,而且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可以获得其他利润更高的订单,获得更高的行业地位。
股份公司必须成为一个创新研发型企业,理念与制度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管理以人为本,坚持人员的高素质高品质,成为所有成员企业的榜样,只有这样,这个企业群才有可能保持足够的凝聚力,合作才能长久可靠。
如此,每个成员企业都成为产品生产流程中的环节,从对群体的贡献中获益,并获得更高的行业地位。一个企业可以从中得以升级的小环境就构建起来了,致力于中国机械企业的进步的理想可以从中得到实现。
不可忽略的是,这种理想的实现,必须是以理念和规则这些无形的基础为前提。监督、协商、沟通,只有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流平台,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这样一个企业群体,我称之为“机械部落”,应该由中国机械社区、行业者群、研发团队、股份公司、企业群等成分共同组成,建立一种符合文明潮流的产业文化,形成新的行业风气,在这个环境中,企业与个人可以摆脱那些污浊落后的文化,得到更新与提升,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中国机械行业带来新风,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理想。创造历史与未来,要靠自己。突破旧理念,开阔思路,行动起来吧! 姊妹篇: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267
讨论越发深入了,请各位高手开始考虑实施环节的问题。 个人观点: 精神可嘉,可操作性很小. 楼主思想广阔,熟悉行业的弊端,在业内探索多年。具体的建设思路社友们请多加分析。
当然,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意义非同寻常,实施难度不会小,但是完全值得有志之士来探索和实践。
一件事情提出来,否定其实是很容易的,如果去论证怎么做,怎么才能做成,那就不容易了。而真正的水平恰好体现在此。 这种想法很多人都有,这其实就像一个事业,是要靠实力说话!LZ真正要做的,首先是自己够强够大,做到用最好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产品及服务,用实际行动重塑产业链!不像现在的国企,用最高的价格购买进口产品或者以很低的价格购买国产产品。目前的国企根本就没有培养塑造产业链的思想! 理想主义 好思路,好文章,但这个整合资源的水平不是一点点,比几个人创业更难。 想法很好,但怎么分钱,怎么合作,这是一个问题,每家企业都希望能多拿一点,不现实 再补充一下,LZ提出这个整合资料的事情是个好想法,但诚LZ所说的"由于每个专业化公司必须把精力集中于本专业,如铸造公司只能专注于提高铸造质量与铸件材质,热处理公司只能专注于热处理工艺与质量,机加工公司只能专注于金切水平的提高,等等,因此,必须成立专门股份公司,进行产品开发设计、零件验收、装配检验、宣传销售。每个成员公司必须按照共同协议和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达到产品的要求"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各个企业老总坐下来商谈的事情吧.我想问下社区里有多少企业老板来牵头这个事情? 本人也越来越发现,其实企业都想买高品质的产品,否则这么多进口货早就没销路了,力士乐的一个计量齿轮泵要卖4-5万,结果北京格兰仿造后只卖2万多,虽然因为材料和热处理的原因还做不到力士乐的这么长使用寿命但销量已经非常好.中国机械行业以后低档货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简单说几句,
1,在中国的合作必须有人为此做出牺牲,并且心甘情愿,不计较什么,有这个了,一定可以成功,确定无疑的,
理由:国人的专业化、敬业、合作的态度,等等东西,在世界排名都非常低,大部分人是不敬业的,把这些家伙拢在一起玩东西,必须有强人的牺牲,都不牺牲,没法玩,历史的经验证明这个,无论什么行业,我能玩成许多东西,因为我首先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包括损失银子,
2,怎么识别一个人?这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合作圈子的‘短工’,每周5000块,先领,你怎么保证他给你干活?这个弄好了,就可以了,
3,协作的设备,数十个厂家,你怎么保证他给你好好玩,他不蒙骗你,阿拉每次组织一个东西,有银子,有各种条件,都不免要被人家蒙骗,从材料到工艺,到热处理,加热你不是全懂,没有强有力的助手,怎么办?
举例说,大结构件,他给你偷偷用‘船板’,大轴,出口的,高等级合金钢的,他给你用普碳的,并且不热处理,
4,任何理论的东西现在免谈,说什么以后会好的,就甭讲这个,大轴断了,砸死多人,谁负责?出口到米国的东西人家索赔了,谁赔?不搞清这些,出事了,哭都来不及,找不到门,
5,阿拉有资格说这个,其它人没有,因为阿拉牺牲过自己的利益成过事儿,玩成过不少东西,阿拉可以现在组织100人干活,他们都服服帖帖,
6,既然想玩,大家出一个基金,比如合伙基金,每人出200万,出事了,担责任,就可以了,没有惩罚手段,对国人无异于笑谈,看国内的工程就知道了,谁都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