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今天上班遇到的问题,工人说将联轴器与轴间隙配合(俗称松一点),除了定位差外无言以对,那么联轴器与轴的配合(有键和键槽)超过理论规定的公差,还会有什么结果?同样轴与轴套的配合也是这样.望提出意见!!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工人的建议可以理解,因为这样,他们的装配工作就轻松了..可想而知,这些地方松点可以补偿由于轴的安装精度不够引起的误差..对于工人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同时,广义的说,楼住的问题同样反映了我国机械行业的共性问题就是"偷奸耍滑"..有些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影响..当然只是看起来这样,真的就没有影响吗??不可能!!不然设计和工艺手册上早就把配合参数改了..当然,我认为违反工艺纪律的安装影响分三种:第一是立杆见影的.不用解释了,就是豆腐渣工程,还没完工或刚刚完工就.....呵呵..第二种是可以察觉的.就是那些因为违反了工艺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立即或在短时间内被人察觉.比如象零件运动之后有噪音,某些零部件经常损坏.第三种是潜移默化的.就是这种影响要很长时间才能被人察觉,或者让人不知不觉的一下子出事..比如某些静载件,本来能用20年,由于安装超差,蠕变后,结果15年就报废了..还有象两个相对静止零件组成的运动部件,安装固定件超差,运动后在两个零件间的微动磨损,形成裂纹源,在不知不觉中扩展,最后一下子就断裂了.这一点在清华大学一本写摩擦方面的著作有引例..
有的老工人,老师傅自恃经验丰富,我从人格和辈分方面是绝对尊重老一辈劳动者.但技术与辈分和年纪无关,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我把老工人,老师傅的经验分两种:一种是窍门.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一种就是上述第三种情况,他们没有意识到会有什么问题.其实就是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等这样的抽象参数为这类错误或者说是无知买单.这样的经验我们要屏弃..
回到主题.楼住的问题,在低速轻载短时工作的情况下影响可能会很小.过一年半载,维护设备时拆下键,看看轴,联轴器的孔,键和键槽,对比国外的同类产品就知道影响了..若是高速重载连续工作,你就听那声音和多准备点键吧..
本人拙见,欢迎高手指点!!!
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中国制造”太伟大了!强烈要求当斑竹:)
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你按照标准的公差去做就可以了,不要理会他们所说的,他们是在说 而你是在做的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有同感,太精辟了,强烈支持!!!!!!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P>谢谢"童话"支持..</P><P>只是水平有限,...还有就<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是时间太少又不固定,几天才能</FONT>来社区一次...</P>
<P>不过我喜欢这里.这里是我最愿意来的专业社区,有的社区广告太多..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f>希望大家<A href="http://blog.e23.cn/user1/1328/archives/2005/6899.shtml" target=_blank><FONT size=3><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000000><U>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U></FONT></FONT></A></TD></TR></TBODY></TABLE></P>
<P>共同把社区建设好!!!!!!!!!</P>
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才子啊﹐呵呵﹗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同意,现在的工人好多都是为了安装的方便而忽视质量。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安装设备在国内确实没有受到重视,自然质量就成了问题了,给工人运行带来了许多的不变。特别是转动设备安装不当会导致动不平衡,严重的会造成静不平衡。连轴器连接的两台转动设备的轴心不在同一轴心线上就会产生对心不良,造成轴承损坏,振动过大等故障,只是大家多没有注意到那方面阿,轴承坏了 就去换,为什么我们不去解决对心的问题呢?经常换轴承,增加成本,增加工时,降低了生产效率本人是专业从事转动设备的维护,诊断,设备改善及预知保养工作,主要有振动分析改善,线上动平衡校正,滚轮平面度校正(平面度,垂直度,直线度等),精密对心校正。全厂设备总体检。最新技术有红外线热影像, 油品分析检测,超音波检测(测厚,测漏,测量轴承的好坏,振动值没,电气检测等)欢迎各位与本人联系并为各位同仁提供服务。Re: 讨论: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问题
提点不同看法.列位看官是否注意到我们国家机械标准颁布的年份,觉得岁数够大么?
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们,你知道你设计的东西加工出来后是什么样的么?实际的东西与你的图纸有多大出入,你心里有数么?
有外企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们,对照过你的企标与国标的细微差别么?
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紧,能否到位的把握是高手度量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假如仅以标准论高低,狗带个眼镜都能成为工程师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