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爸
发表于 2010-4-30 09:30:14
路过,长见识了,希望同志们努力,把它变成现实,支持环保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4-30 09:36:14
谢谢楼上!
最好说说看法?
有疑问吗?——这是我最需要的——很可能是我没考虑到的问题呢?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0 16:43:09
我手工做了一个模型“叶轮机”,用自行车“辐条”、泡沫板和纸片为材料做的,直径约40CM。我手持在空气中左右晃动,模型就可以向一个方向转起来。
水的密度约是空气的200多倍啊!所以在水中是毫无怀疑的——这有点像小时候玩的纸风车,向前一跑,就转。只不过现在是站原地不动,以身体为轴心,手臂为半径,反复在空气中往返“画半圆”,模型就转了。
哈哈!成功了。
cehn886
发表于 2010-5-20 16:58:45
效费不成正比 ~~~~~~~~~~~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0 22:06:55
楼上说【效费不成正比】——不知何意?
盲目的解释一下,不知对否?
“效”——效果,成效和收益。
“费”——投入,成本。
“不成正比”——对于正比,应该说是成立的。理由分析如下:(尚无根据的假设)
假设:本技术6米直径,六翼,翼面积(1.5*0.4*6),10万/台/年平均3KW,年平均浪高2米,综合成本10万/台/年平均发电3度。
那么:10年收益:24小时*365天*10年大修期=262800度*0.5元/台=13万元/台。
海岛供电1000台规模,3000KW装机,投资1亿,但是运转费用少于1%,相当一个(不烧煤)小火电站。
请看这个估算,有谱吗?
还真没有认真考虑呢?拍拍脑袋想的,错了请拍砖,拍拍就清楚了。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1 10:46:29
下面是给一个网友的回复,请大家拍砖!
楼上所云:【发电类机械设计,利用一些自然功,这个市场相当吃香,但顶尖的技术,大多都掌握在外国的科学家中,中国对科学研究 ...】——回复:
首先,谢谢您的回复!
您说的不错,例如“大风电的技术”。(从略)
但是,对此我有一些看法现说出来,不一定对,请指正。
我认为,此技术是钻了“真正的深海的海浪运动是海水分子的垂直运动”这个“空子”——是利用垂直动能来发电。从几个网站网友的回帖来看,大家(有一些还是高手)有这种“倾向”。
因为绝大部分的人被潮间带海边的海浪所“障目”——海水分子集体“勇往直前”的前浪推后浪——这和本技术利用的海浪有本质的不同——而今,利用海岸边的海浪发电技术都是利用海浪的巨大水平推力做功发电的。
我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此技术就没有深入研究呢?道理就是上面的原因。
本技术还有一个独立发电和“集群”设置的构想,它巧妙的解决了“功率”小等一系列的问题:
1、 因为垂直的海浪能每一个发电周期都会消减垂直能量,只能靠水分子的摩擦力来补充能量的损失,所以这也是设计时选“效率”不宜太高的原因。
2、 又因为海浪有“波长”和周期,加上结构强度问题,所以开始设计时其直径最好应小于“波长”。
3、 由于单个本技术有一个反向“自传动”的力矩,故最好2-3个单元为一组互相抵消为宜,每组之间设置距离较大为宜。
我想,您提到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人类和石油的“蜜月”过去了,刚刚清醒的人们忽然感到了可怕——“147”的石油风暴给人们一个“措手不及”。人们慌了,到处去向自然要电,向大海要电。这当然会第一想到了“勇往直前”的海浪了,而忽略了深海的海浪能了。嘎嘎!
至于中国上层的人大都被“炒房”牟暴利的热潮吸引,少数孜孜不厌倦的人也是“单枪独斗”,并且起步起点都较低,外界大气候也“寒冷”,那当然和国外相比就难了啊!
其次,风能的利用较成熟,引进的技术也消化了,所以在中小型风能发电上,中国已经赶上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还投巨资建设了“海风发电场”,开端很好!——请大家决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的简单角度去考虑,这里就不多说了。
那么,言归正传——对您的【顶尖的技术,大多都掌握在外国的科学家】的看法,我认为:
“顶尖”的概念是相对的——譬如:开始的蒸汽汽车——顶尖技术。如今在新能源领域里,全世界的技术顶多差十年,在个别领域里我国并不落后,在“盲区”——如,深海海浪技术对大家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投入使用的呢?所以本技术在海浪波能方面就应该是“先进”的了。
本技术的技术关键是“自调”导叶——技术和结构极其简单和可靠,精度极低。其心脏的发电机是小功率的“风能发电机”,在这方面我国技术已经成熟了,也不落后,并且逐渐走向普及——像太阳能热水器开始的阶段。
另外,看了一些国外的报道相互之间各个技术着手的角度都不同,未开发的技术都很多,所以我认为我对“海浪波能”的认识不落后,尤其是对联合发电和综合发电的技术很看好,但时间不等人,稍微一停,千军万马的大军就会“超过”——这也是好事。
谢谢您的支持!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8 09:03:17
美好的未来——美丽的远景图画,几千亿的市场,哇!这不是理论
注意——前提是:
假设本技术“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实验成功——这是假设,那么如下的预测将是可能的。下面我画两个好大的好大的“图画”。
第一幅:
远处的海景:隐约有一个小海岛时隐时现,这个小岛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有一个小冷藏厂和一个小维修厂,还有一个海水淡化厂和一个小小的码头......。
—— 在距离一些“孤岛”大约2海里浩瀚的海面上、在离航运路线5海里远处、年平均浪高2.5M左右(我国大陆架基本就是)、每年大约会有5-8次台风经过大约10平方公里的海区上星罗棋布这接近1000个白点,在风浪中起伏摇晃,在最外的一圈的白点上面都插有一面小旗,顶部一盏雾灯一闪一闪。这就是布置在我国东海和黄海的某一些“海浪波能发电场”。
一个白点就是一个发电为2——5KW的“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风浪大发电就多,但台风并不会再增加多少发电量。
如果按年平均发电3KW计算,这个电站的年发电量就是:1000*24小时/天*365天/年*3KW/小时=2628万度电。
这一些电可供应岛上生活和生产用电。
随着风浪的大小变化,在大风浪的天气里或者夜里会发出多余的电。那么,一部分就增加冷库里“制冷机组”的出冰量和加快海水淡化厂的出水量,另一部分则为蓄电池组充电,用于调节供(发)电低谷时的用电量。
这样的海岛变成了“世外桃源”了,是真正的“蓬莱仙岛”,是生态之岛、绿色之岛。
第二幅:
也是远景——在浩瀚的海面上、孤零零地有两座钻井平台,每座平台不远处还有一座海上储油库,几个“堡垒”似的油罐扣在平台上。偶尔有时还可以看到一艘油驳船停靠在装油。
就在每组钻井平台和储油平台的一侧,都布置下一个 1-2KKW的和上面介绍一样的本技术——“海上海浪波能发电场”,供应着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电。
随着风浪的大小变化,在大风浪的天气里发出多余的电,仍然用增加冷库和淡化厂的产量来调剂。但是备用的大型柴油机组还得随时保持完好,随时准备着为发电低谷时补充供电量。
这个景象描绘出用身边的可再生和纯绿色的能源——海洋波能,生产着“珍贵”的石油。而又节约了大量的产品柴油,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这一切都市“海市哲楼”,要想变为“人间仙境”还需:
第一步:等待本技术的专利批复。
第二部:有了专利,有了钱,有了政府支持;在样机成功的基础上,标准化系列化批量生产;
第三部:推广使用——又难又不难,没办法说了......。
喜之乐之:这是一个【几千亿的市场】,好大啊!
悲之泣之:到时一个小小老头,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5-29 21:43:11
以下是:设置在在6米以上水深的海域,附着固定在主体物上安装发电的本技术产品——“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一台机组和系统的成本估算。
一、名词解释:
1、 海域水深:要求大于6米水深以上,且越深越好。
2、 附着固定安装形式:就是本技术产品——“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不是在海面独立的安装形式,而是必须附着固定于主体物周围的安装形式。
这样就节省了海底锚定设施,缩小了导流罩体积和浮力。
简化的结构,估算成本不确定因素也少,当然成本也低。
3、附着物包括:钻井平台(固定式)、海洋风力发电立柱(固定式)、大型深海养殖平台(浮式)、固定式海上航标灯等一切大型海上建筑或平台设施。
4、 单个机组成本估算主要包括:水轮机总成、发电机总成、上导流浮体总成、下导流浮体总成、附着支架总成、海缆及共用部分分摊的缆线及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陆上部分)、海上控制平台(若有的话)等项目的成本估算。
5、 “系统”估算是指各个单元汇总后的所有共用的设备设施,按总台数费用分摊的项目,主要包括:
汇总后缆线、中央自动控制室及设备、小维修厂、备品配件及库存等项分应摊费用的估算。
二、单个机组各部分的构成、规格和参数:本技术样机暂定为直径6米,六翼,叶片翼面积(1.5*0.4*6)=3.6M2
1、 水轮机总成:由6片叶片组成、水轮机机体、水轮机主轴构成。其中:
1.1 叶片总成:共6套,每套主要由——碳钢材质空心的叶轮轴(表面用防腐涂料涂覆处理)、碳钢材质的限位器、4MM厚纯钛板叶片和“聚四氟乙烯”轴封构成,
1.2 水轮机体总成的构成:Φ3000MM*300MM,10MM碳钢板焊接。
1.3 水轮机主轴总成的构成:碳钢材质Φ120MM、2套轴承和轴封等。
2、 发电机总成的构成:6KW风力发电机和外壳。
3、 上导流浮体总成的构成:Φ3000MM*6000MM(无人孔),10MM碳钢板焊接。
4、 下导流浮体总成的构成:Φ3000MM*4000MM(有人孔),10MM碳钢板焊接。
5、 附着支架总成的构成:Φ125MM碳钢,壁后6MM圆管焊接。
6、 海缆及共用部分分摊的缆线及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路上部分)的构成:3KW容量直流海缆及信号海缆若干。
7、 海上控制平台的构成:若设置的话,项目的成本估算平摊。
8、 海上控制平台以后的整个“系统”的构成:是指各个发电单元,集中汇总后的所有共用的设备和设施。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6-22 10:56:58
【共同学习】——波浪能的应用:
1、波浪能概述:
海洋能与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盐梯度能、洋流能等能源一样,是海洋能源中最丰富、最普遍、较难利用的资源之一。
波浪能又是海洋能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海洋能源。
海水的波浪运动产生十分巨大的能量。
据估算,世界海洋中的波浪能达700亿千瓦,占全部海洋能量的94%,是各种海洋能中的“首户”。
波浪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它的产生是外力(如风、大气压力的变化、天体的引潮力等等)、重力与海水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波浪形成时,水质点作震荡和位移运动,水质点的位置变化产生位能。波浪能的大小与波高与周期有关,波浪的波高和周期与该波浪形成地点的地理位置、常年风向、风力、潮汐时间、海水深度、海床形状、海床坡度等因素有关。
椐有关资料估算。全世界沿海岸线连续耗散的波浪能功率达27×105 MW,技术上可利用的波浪能潜力为10×105MW,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大小岛屿6960多个。
根据海洋观测资料统计,沿海海域年平均波高在2.0M左右,波浪周期平均6s左右。台湾及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沿岸波浪能的密度可达5~8kW/m。波浪能资源十分丰富,总量约有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1亿千瓦。
我国近海受季风控制,冬季浪大,夏季浪小,特别是冬季在强烈的偏北风吹拂下,从黄海到南海形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浪带,平均波高在2米以上,且周期在4-8s之间,有利于波浪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波浪能是最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将大大缓解由于矿物能源逐渐枯竭的危机,改善由于燃烧矿物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波浪能开发利用的特点、现状及前景:
2.1特点:
波浪能是一种密度低、不稳定、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利用难的能源。由于波浪能的利用地点局限在海岸附近,还容易受到海洋灾害性气候的侵袭。开发成本高,规模小,社会效益好但是经济效益差,投资回收期长,一个多世纪以来,束缚了波浪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和发展。
2.2现状及前景:
虽然波浪能开发的技术复杂、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
但是近200年来,挪威、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和中国等国家已建成多个数十瓦至数百千瓦的试验波浪发电装置。
主要的形式有【活动点头鸭】、【波面筏】、【海蚌型】;【浮体式振荡水拄型】;【固定式(岸式)振荡水拄型】;【水流型】;【压力柔性袋型】等装置。
英国已建成750kw规模的商业波浪发电站并网发电。
我国在广东汕尾建设的100kw振荡水拄式波浪发电站也已经通过验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得到改进。
随着世界矿物能源的逐步减少,人们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海洋能源无疑是首选的新能源之一;随着矿物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们也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可再生、清洁的海洋能源,也是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开发海洋能源的规划。我国也制定了波浪发电以福建、广东、海南和山东沿岸为主的发展目标。着重研制建设100kw以上的岸式波力发电站。因此波浪发电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3、几种波浪发电装置:
现有波浪发电装置的状况:目前已经研究开发比较成熟的波浪发电装置基本上有三种类形。
3.1【是振荡水拄型】用一个容积固定的、与海水相通的容器装置,通过波浪产生的水面位置变化引起容器内的空气容积发生变化,压缩容器内的空气(中间介质),用压缩空气驱动叶轮,带动发电装置发电;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广东讪尾建成的100KW波浪发电站(固定岸式),日本海明发电船(浮式)以及航标灯式波力装置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2.2【是机械型】利用波浪的运动推动装置的活动部分——鸭体、筏体、浮子等,活动部分压缩(驱动)油、水等中间介质,通过中间介质推动转换发电装置发电。
2.3【是水流型】利用收缩水道将波浪引入高位水库形成水位差(水头),利用水头直接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2.4比较:这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但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波浪能转换成电能的中间环节多,效率低,电力输出波动性大,这也是影响波浪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分散的、低密度的、不稳定的波浪能吸收起来,集中、经济、高效地转化为有用的电能,装置及其构筑物能承受灾害性海洋气候的破坏,实现安全运行,是当今波浪能开发的难题和方向。
swf1945qd
发表于 2010-6-22 17:37:59
据说【台湾的刚研制出来,还有图片】——网友们帮个忙,谁知到网址!谢谢!谢谢!再谢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