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q1212
发表于 2022-9-28 12:59:40
厂里这样的老师傅多了去了,不知所谓。标准都是多少年的技术积累才形成的
开心789
发表于 2022-9-28 13:08:11
为什么按端面密封,而不是按轴向密封设计呢。说槽跟线径一样的,就是没设计过O型圈的,张嘴就来。按样本参数设计,粗糙度及公差也按样本来,不可能有问题的。人家用液压都没问题的,你个气压的,能有什么问题。至于说漏气,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板太薄,变形量太大导致的O圈压不住?
路人丙
发表于 2022-9-28 13:12:15
槽宽肯定大于线径,做了很多油压试验,和拆解对标件分析,像你图片里的情况,更应该控制的是槽深,一般密封圈径向压缩量在10-15%比较合适。压缩量太多对耐久性有影响。当然漏气的原因很多,比如密封圈槽是否合格,开口是否有毛刺,密封圈是否有划伤等等。实物没看到,较为复杂的话,也有可能不一定是密封圈漏气,不怕麻烦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产品浸没水中充气呀,看看到底哪个地方漏气,找到漏气点比较容易查问题。
新检量
发表于 2022-9-28 13:12:58
本人在一家德企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干的是检验及装配。里面有装很多气密检测设备,一般静压的居多。我发现他们的槽没有用直槽的,都是燕尾槽,上部尺寸稍小于线径,底部尺寸稍大于线径,角度大概在2度的样子,O型圈安装的时候都会涂抹专用的润滑保护剂,稍用力摁压进去,整个槽深大概在线径的80%左右,发现只要是按图加工及材料比较光整的就没有漏气这一说法,很严密。后来到民企工作,就没有发现谁家O型圈用燕尾槽安装的,不知道什么原因。
路人丙
发表于 2022-9-28 13:18:36
新检量 发表于 2022-9-28 13:12
本人在一家德企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干的是检验及装配。里面有装很多气密检测设备,一般静压的居多。我发现他 ...
没见过你说的这种燕尾槽,应该还是见识少了,像你说的效果很好,但是比起直槽显然机加工艺性上不好,可能也是没普及开原因
andriycike
发表于 2022-9-28 13:21:14
新检量 发表于 2022-9-28 13:12
本人在一家德企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干的是检验及装配。里面有装很多气密检测设备,一般静压的居多。我发现他 ...
燕尾槽不好加工,表面也不好处理
加肥猫devil
发表于 2022-9-28 13:25:24
本帖最后由 加肥猫devil 于 2022-9-28 13:32 编辑
小kk987 发表于 2022-9-28 12:34
他瞎说的,不懂o圈原理的,这个车间里的很多,你还是要按样本来,那些意见听听就好,也不用反驳,自己清楚 ...
你用的点评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你
我是看他这个是静密封所以才这么说的。实际上只要深度设计足够,你说的压缩量也可以做到的,以前我做过几次实验发现固定不动的那种密封,宽点窄点好像都没什么影响,是用在真空镀膜机上面堵孔用的。不过我平时都会按照手册上推荐的尺寸参考使用的,正压负压设计的时候还会略有些不同,也不完全是按照手册来的。
加肥猫devil
发表于 2022-9-28 13:34:56
新检量 发表于 2022-9-28 13:12
本人在一家德企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干的是检验及装配。里面有装很多气密检测设备,一般静压的居多。我发现他 ...
我们不用燕尾槽密封主要还是加工成本太高了,有些部分是圆形的还能用车床来加工,有些形状是方形的就没办法用车床了,必须定制燕尾铣刀才行。我看手册上燕尾结构的角度都是24°或者25°,属于是非标的,我们前段时间想做这个,后来问了问需要定制铣刀觉得麻烦就算了。
初学者小白.
发表于 2022-9-28 13:42:22
pacelife 发表于 2022-9-28 12:05
当然应该按照样本的来,至于你说的现场漏气,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一是螺钉要适当布置密一点,离密封圈不要太 ...
安装也是漏气的主要方面,我之前做过的一个类似的就是原有的螺丝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螺丝孔;还用就是密封圈本身的选用也是要注意的
白驹过隙zn
发表于 2022-9-28 13:43:13
新检量 发表于 2022-9-28 13:12
本人在一家德企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干的是检验及装配。里面有装很多气密检测设备,一般静压的居多。我发现他 ...
谢谢您分享的经验,之前我在日企也用燕尾槽密封的。而且我本人也会燕尾槽的加工方法。但是现在工作的地方是私企,基本是师傅话语权大于设计,所以我现在设计的槽都是直槽。: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