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飞 发表于 2008-4-6 14:07:29

syw开门造车前辈您好
   
   我又看了一些祥云火炬的报道,我上面的观点有些错误。下面是我摘取的一些相关描述。

   “祥云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据悉,祥云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 火炬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它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燃烧,这里需要考虑极端状态:缺氧、大风、冰雹、摔打等等。由于本次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将是奥运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届,同时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被带到珠峰接受严酷气候考验,测试结果,火炬可以抵御11级大风,每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大雨,火炬始终保持20~30厘米的火焰造型,美观大方。火炬燃烧系统的开发任务属于科工集团下属的航天三院31所,该院一直从事我国火箭燃烧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次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祥云”火炬燃烧系统分为三部分: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料瓶,主要工作原理是由供应部分将燃料送往燃烧器进行预燃,在火炬内部点燃小而稳定的火苗,然后再将燃料继续送往预混火焰上方,形成近30厘米高的扩散火焰。如果遇到意外,火炬熄灭也不要紧,火炬燃烧室中有一个隔板,将其分成主燃室和预燃室。两个燃室结合,一个熄灭了,另一个还可以接替上来。奥运火炬融会科工集团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也在多个领域实现创新。为此集团公司派出专人负责研究开展相关知识产权工作。目前,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受理,其他几项专利正在申办中。”
       “双火焰设计确保不熄火。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设置了‘双火焰’方案,可以保证火焰的继续燃烧。”刘兴洲院士介绍说,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保持一个比较小的但十分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

      央视报道祥云火炬的视频http://news.cctv.com/sports/aoyun/2008beijing/20070427/103655.shtml

[ 本帖最后由 我在飞 于 2008-4-6 14:21 编辑 ]

一览众山小 发表于 2008-4-6 15:35:31

小小火炬;也是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的;而且要求美观新颖!!!

syw开门造车 发表于 2008-4-7 08:41:48

我在飞友好!
.
答题有“考试”和“做作业”两种方式。区别在于:
考试方式------只有一张纸和一枝笔,与外界隔绝。
做作业方式-------可以有大量的资料参考,可以照抄。
.
每遇到一个新的课题,我一般先用“考试方式”,然后再用“做作业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有很多时候,全新的设计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
.
//****************************************************
你在21楼的发言给出的信息,解决了部分的疑问。关于祥云火炬的视频我也认真的看了。
但,还是感到信息量不够。主要在于:
1,有没有电控部分?
2,有没有助燃用的氧气瓶?
3,如果没有上述两项,如何能做到在水中燃烧?!
.
//*********************************************************
我的这个问,决不是毫无理由的。
因为,我们的这个火炬是要上珠峰的,一但火炬不甚掉入雪堆中,就如同掉入水中,与氧隔绝,
在此,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不灭,如何继续燃烧?
.
//*********************************************************
如果,有了“电控”和助燃用的“氧气瓶”,上述问题就好解决了。
只要我将堵塞的雪除掉,火炬就会立即燃烧!
.
syw   080407---08.41

[ 本帖最后由 syw开门造车 于 2008-4-7 08:48 编辑 ]

大漠飞鹰 发表于 2008-4-7 09:51:35

syw开门造车友!
答题有“考试”和“做作业”两种方式。区别在于:
考试方式------只有一张纸和一枝笔,与外界隔绝。
做作业方式-------可以有大量的资料参考,可以照抄。
.
每遇到一个新的课题,我一般先用“考试方式”,然后再用“做作业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有很多时候,全新的设计就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
说的很好.设计就要这样的.要不永远也找不出自已的不足!

我在飞 发表于 2008-4-7 11:06:46

syw开门造车前辈您好!

   对于“考试”和“做作业”两种方式我的看法有些于您不同。(言过之处请您原谅)。现在是在工作,不是在上学。我们需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我每次接受新任务时,首先要查看大量资料,依据设计要求,在其中提取适用的成熟经验与自己的思路相结合,尽快拿出设计方案。这样会缩短周期,提高一次成功率。

    对于电控系统,如果为稳定燃烧可以有,但如为圣火遇意外情况熄灭时,燃点火炬就没必要了,那就不是圣火了。在圣火传递过程中,都会安排火种盒全程陪同,在火炬遇意外熄灭时用圣火火种点燃火炬。
    我们的祥云火炬的设计要求是要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没有要求在水中燃烧,故可能没有助燃用的供氧系统(个人认为)。

卓信 发表于 2008-4-7 11:26:16

http://vsearch.cctv.com/play.jsp?ref=CCTVCOM_20070426_1499612&kw=&db=&projectId=

这个链接里头有刘工的总解释

卓信 发表于 2008-4-7 11:27:45

原帖由 我在飞 于 2008-4-7 11:06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syw开门造车前辈您好!

   对于“考试”和“做作业”两种方式我的看法有些于您不同。(言过之处请您原谅)。现在是在工作,不是在上学。我们需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我每次接受新任务时,首先要查看大量资料, ...

奥组委的要求并没有要求在水下能燃烧

所以祥云估计不能在水下燃烧

syw开门造车 发表于 2008-4-8 10:35:04

我在飞..卓信两位友好!
.
卓信友,你给的链接我去看了,在左下角的那个视频中的第1分42秒处,
刘工程师明确说明:“要为上珠峰的火炬单独专门设计”!
.
也就是说,现在正在传递中的火炬的技术指标,不能满足珠峰的“低温、低压、低氧、大风、意外”的条件。
此进一步证明,我提出的问题决不是没有道理。
.
是的,“奥组委可能没有要求火炬非得在水下能够燃烧”。
“水下能燃烧”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它的真实的含意是,当发生“氧气阻断事件”时,如何保证火炬
继续燃烧。
.
我总感觉,做为一个带有创新内容的设计构思,不能只限于单纯的达到满足客户指标为标准,而一定要将各种
不利的因素想深想透。
.
苏联和美国在航天进行军备竞赛的时候,有一个项目是外太空行走。为了争夺这个第一,双方密而不宣,各自
密秘的设计准备着。结果,两国几乎同时完成了这一科研课题,苏联只提前了几天的时间,赢得了第一。
.
但,苏联这次赢的非常险,差点负出生命的代价。
原来,苏联设计的太空服出舱进入太空后,发生了膨胀,完成太空行走后,宇航员返回飞船时,进不来了。
宇航员拼命的往舱内挤,大汗淋漓,但,无济于事……
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是由程序控制的,返航的时间一秒一秒的临近,宇航员就那样的在舱外挂着……
宇航员开始绝望的大声叫骂“该死的设计人员”,全世界都听到了。
最后,这位宇航员采取了一个极端措施----给宇航减压服放气,才算勉强挤回舱内,要知道,这种做法是相
当危险的。
.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科研人员却事先想到了!
.
我在看这篇文章时,尤如亲临现场,飞惊胆战!
你听完这个故事,感觉如何?还认为我的多想是多余的吗?
.
syw   080408---10.35

我在飞 发表于 2008-4-8 16:03:40

syw开门造车前辈您好!

       与您接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只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做事的道理。我平时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是错误的。“不能只限于单纯的达到满足客户指标为标准”。做任何事都要做好做精,不能做完了事。这就是差距!

zxw157502 发表于 2008-4-13 21:21:48

宇航员开始绝望的大声叫骂“该死的设计人员”
上面这句话要时刻谨记。有道理,凡事要多考虑。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奥运火炬的技术含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