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校“回炉”,你怎么看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7-7-17 11:11 编辑近年来,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一些偏重于实操的专业,类似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汽修保养、机械工程等,成为“回炉”大学生青睐的方向。不少职业学院甚至开设“大学生班”,进行专门培养。专家表示,当下,“高职学生缺乏本科文凭,本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难题仍待破解。
拿到文凭的大学生“回炉”职业学院,这种现象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实中也不乏一些成功“转型”的个例。但是每到毕业季就出现这样的新闻,不免引起一些质疑。这些质疑认为,此举浪费社会资源不说,更像是一些职业学院招徕生源(生意)的“炒作”。实际上,也确实有些职业学院总是拿些“个例”说事,以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不过对很多用人单位来说,文凭确实是一块“敲门砖”,没有这个东西,技能再高,也进不了门。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职校往往愿意“炒作”其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根源所在。某种程度上,媒体也好、职业学院也好,之所以喜欢“炒作”,那只是因为,要扭转人们对文凭的执念实在太难。
问题并不在于职校以大学生“回炉”来作为炒作噱头,而在于当下高等教育在对接市场时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在大学生还是稀缺产品的时代,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实践弥补,“干中学”、“学中干”,最终可以成长为有“道”亦有“术”的全才。而在这些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就业难凸显,市场自然会越来越挑剔,那些直接就能上手的技工当然更受青睐。
与之对应,很多大学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化,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没能及时转变观念,找到路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甚至一些本身应用型较强的工科院校,学生也鲜有充足的实践机会,而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双重矛盾。
也因此,当下之计,一方面,继续推动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可以进入职业学院,愿意继续深造的则进入大学。政府、教育部门还有社会也要转变观念,要真正认识到这是分流而非淘汰。青年需要出路,而社会也需要众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并无高下之分,而只是路径的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当下的高等教育也要有所改变,至少在对接社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特别是那些本来就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院校,尤其要引起警惕。大学当然主要是一种通才教育,但若是总是流于空疏清谈,甚至形成一种鄙视实践的风气,也就走向了反面。
实际上,大学生职校“回炉”,本身也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主动调适。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至少也该有这种主动拥抱变化的意识。这不仅关乎个人福祉,也关乎社会进步、公共利益增进。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改造自己,也许有人就是博士读完了突然发现自己需要学一门手艺,而掌握这门手艺最好的途径就是去对门的技校,技校无关学历,只有技能。
回炉真的浪费资源 实践方面,清华工科还用深圳职教教材 一般想回炉的,估计都是没有勇气去外面闯荡的人了~ 病态的大学教育!!! 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实践能力,怎么教出能动手的学生?
也不要说学校不了解社会需要,从他们开设热门专业的速度来看,对市场的反馈还是很灵敏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引入应届生就业率了,各学校应届生就业率对社会公开,并进行考核,末位淘汰。 当年通宵打游戏的就是这些回炉的 深职院我去过,学修车的教室非常大,一并排摆10台车,每台车切掉不同的部位演示给学生看,给我的感觉是深圳真他妈有钱。 大学生“回炉”近几年挺热的,不知道出来后的效果咋样?
可能,荒废几年或真的达到技能实践首屈一指了?
谁坑谁,谁知道!;P 不如假如去工厂泡一个月实在。
就跟:上学的时候搞对象,工作的时候学习,搞对象的时候就只能去相亲了。一个道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