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9:与日本留学生的交谈
Introduce
2015年5月,我们公司在上海参加了一个行业里的机械设备展览会。
展出期间,遇到一名在上海读书的日本人留学生,
我们聊了几句,现将谈话的内容整理一下放在这里。
by 子子 @ cmiw
Caption 1.
这次展览会,是中国国内D行业的机械设备展览会。
然后日本的D行业协会,在这里租了一个9平方米的展区。
一方面宣传日本D协主办的机械设备展览会,7月份在东京召开。
一方面,日本D协找了他们协会里的6家日本企业,也在这个展区里面展览。
每家企业出一两个人,贴一张海报,放一些样本材料,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
by 子子 @ cmiw
展会第一天,我们来到展区。
每家公司一两个人,加上日本D协的担当者,大概有十多个人,
展区里面站不下,就都在展区外面附近的通路上站着。
没有自我介绍,所以我只能是看哪个人像是展区里的人,上前打招呼交换名片。
展区里偶尔有客人过来看,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就在外面站着,偶尔搭话闲聊。
by 子子 @ cmiw
十点多钟我看到有一个小伙子走到我们展区附近,白衬衫黑西服,站得笔直,
头发蓬起来,眼睛炯炯有神,举手投足比较得体,他有和日本D协的人进行交谈。
我以为是来推销东西的,后来注意到他站在我们展区附近没有走,并偶尔和日企的人交谈。
过了一会儿,我没什么事情做,就上去和他搭话,聊了起来。
by 子子 @ cmiw
互相打招呼之后,我得知他是日本人,名字是S,到上海来留学,就读于F大学。
这次是D协会为了方便日本企业的人来展出,把他找来作翻译的,他中文还好。
S君的谈吐有着日本人的内敛与拘谨,我和他交谈,他也没有感到厌倦的意思,
他在日本某著名大学文科专业读本科毕业,然后到中国来读书,还没有参加过工作,
他的谈话中也表现出一点尊重与谦逊,于是我觉得,倚老卖老的嘚瑟机会又来了。
by 子子 @ cmiw
Caption 2.
一开始与S桑聊天,我们聊一般的话题,
家住哪里,那附近有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等。
聊得差不多了,我对S桑说:
即使是参加展出这样的平常事情,也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注意,可以去学习的。
他说,那么请问可以举个例子么。
我说你会做PPT么,有些事情在做PPT时是要注意的。
比如说,你看这里墙上贴了一共有6张海报,
但是,只有我们公司的海报,把公司的中文名称显著表示出来了。
他看了一下,说是的。
事实上,我们公司的海报是我做的,我注意到这一点才用心制作的,于是赶紧向他介绍一下。
我说,你看其他的公司,有的是用英文名称,有的是直接用日文的名称,那么海报给客人留下的印象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宣传效果下降。如果写中文的公司名,那么中国的客人即使扫过一眼也会留下一点印象,比如其中的某某公司,其实是一个著名的大手公司,但是他们只写了英文简写两个字母,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公司,这其实是一种浪费。他表示同意。
我对他说,日本在技术上有先进的地方,以往也是有着注意细节的传统,但是现在的日本在有些地方的细节上做得不如以前了。在这次做海报上也会表现出,有考虑不够的地方。你将来也会走入企业,如果你注意这些地方,比如在做PPT的时候去考虑哪些信息是需要突出传达给观众的,然后把它们突出表示出来,那么PPT的展示效果就会好一些。你在工作中就会有受益的可能性。他说是的。
by 子子 @ cmiw
这里面除了“注意到or注意不到”以外,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自己熟知的事情,认为对方也知道,往往就会有不理想的结果。”每个公司的员工,对自己公司的名称已经是非常熟悉,熟悉到不认为会去需要强调,所以也就导致不去特意突出显示自己的公司名称。例如,在参加行业里的发表会的时候,都会看到有各个厂家放映PPT在前面讲演。但是问题是,很多PPT只在首页写出自己的公司名称,而在里面各个页面没有写公司名,那么下面的听众,听到讲演途中的时候,单纯看PPT就没法知道是哪家公司了,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你明白这个意思吧。S君说,明白了。我接着说,这个理论的另一个表现是,在日本企业里,一些老手给新人传授技术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弊端。往往自己熟知的东西,在给新人讲解技术知识点的时候,不是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递进顺序,而是跳过一二,直接从三开始讲三四五,这样新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有可能会听不明白。这样的事情我看到过一些,所以会比较在意。有好的知识传承不下去,同时新人也没法掌握知识点来干活,这其实也是一种浪费。他说是的。
by 子子 @ cmiw
我对S君说,我在去日本之前会读过一些杂志,里面说日本的企业管理很了不起,来到日本之后我经历过三家企业,看到日本企业中优秀的一方面,同时也观察到日本企业文化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他问,比如说呢?
我说,现在能够想起来的一个典型就是“叱责文化”(日语okori-bunka)。比如说,前辈对后辈会有叱责的事情,比如做事情出现问题后会有一些叱责的话语,例如“这个你都不知道么”“你是怎么想的”“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么”。这个东西比较复杂,在这里想说的一点是在“确认”时会发生的情况。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是“菠菜文化”,这个你知道吧,S君说知道。(日语里“菠菜”的读音和“报连相”是一样的,日本企业里有“报连相”的口号,具体就是“报告,联络,相谈”,企业告诉员工要做好“报连相”。)那么,一方面,这些行为是企业活动中所需要做好的;另一方面,称之为口号,就意味着这些事情没有被彻底做到位,所以才需要经常去宣传去提醒。那么这些事情为什么没有被做到位呢,这里有一个被考虑的原因就是:做这些事情会有受叱责的恐惧,所以才没有被彻底做好。恐惧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提问者的恐惧。所谓“报告,联络,相谈”,它的谈话内容都是有提问的,那么提问之后一般会有两种结果,正确或者错误,现在的问题是,正确或者错误的时候,都会有被叱责的可能性。比如说如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一个员工向上级确认“某处的材质是SS400吧”,实际上材质是SS400。
上级有可能会反诘:“那地方用什么材质你不知道么?”
或者“那是理所当然的吧,总不能用45号钢吧”
另一种情况,一个员工向上级确认“某处的材质是不是S45C”,实际上材质是SS400。
上级有可能会叱责:“你为什么那么认为呢”“那地方有磨损么?45号钢要多花多少钱?”
这就是说,无论问得对与错都会被叱责。
还有就是,提问之后,上司知道有其他原因,于是反诘:
“那个地方客户已经提出要求用45号钢了,你用SS400能行么?”
或者是“去年某设备上那里出过问题后来改为45号钢了,你还用SS400能行么”,
就是说,上级利用自己拥有的多量信息来叱责下属,下属不知道相关信息,却只能挨说。
还有就是,用SS400可能会强度不够,用S45C可能会价高并且热处理交货期长。
在提问者不知道上司意图的时候,两个方面你问哪一边都会自信不足,都有会被叱责的可能性。
所以有时员工担心挨骂或者觉得麻烦,就会去拖延确认,去回避确认,
结果就是因为缺乏确认而导致发生问题。
S君听到之后,说原来如此,日本企业会有okori-bunka。
by 子子 @ cmiw
我说这个叱责文化也不是所有公司里都有。我在日本就职的第一家公司是松下精工,他说PANASONIC,我说对,是的。那里还好,上司下属之间会很和蔼,那时候我做错事情也会被教育,但是自己也能够纳得,觉得是应该的。我就职的第二家公司规模稍微小一些,里面就会有一些训斥的事情发生。他说能在松下公司工作岂不是很好,我说我当时是派遣社员所以我并不是很好,他说派遣社员工资会很高么,我说不会。有一类派遣社员是技术水平较高工资较高的,另一种派遣社员就是一般的技术者那么工资就是一般的,我当时刚毕业,属于后者。关键是在松下公司的第二年里,我的工作内容是一般操作,做实验和读数据之类的事情。S君插话说,做那些事情对自己没有提高,没有贴在身上的东西,所以你就转职了是么。我说是的,这也正是我想说的。
正在聊天时,那边有人来拜访日本D协的人,于是我停止了与S君的谈话,看那边的来人是不是日本人,是否需要翻译,如果需要的话我会让S君过去。结果那边有开始交谈,就不必过去了。我对他说,D协会那里有人过来的时候,你最好是到他们附近去看一下,去看一下是否需要帮助,毕竟对方是付钱让你来工作的,所以要表现出工作的态度,需要做出心向着工作的姿势,这个“心向”很重要。他说好的。
by 子子 @ cmiw
我对S君说,在公司里做事情,另一个被需要的能力是“去说明事物,用易于明白的方式”。比如说前面说过那个一二三四五,也是说明事物的能力问题,有的人描述事物会使别人在较短时间内明白,有些人则做不好,这个能力也是重要的。比如说,你名字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在中文里是没有或者说不常用的,那么你在打电话时需要报自己名字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呢?S君说,我一般是用同音字代替,另外如果是我要订饭店座位,那么我说我的名字叫大伟,大小的大,伟大的伟,这样也很方便。我觉得很有趣。
by 子子 @ cmiw
他问我汉语里“研磨”“抛光”等单词的意思,我给他解释。他问我micrometer的中文说法,我告诉他是“微米”,符号是μm,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他都用笔记下来了,态度很认真。他手边有一个本夹子,上面夹着一些打印的材料,记录的内容就写在那上面。我征求他同意之后看了一下,原来是D行业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他过来展会做翻译,不是不做准备就来的,他在来之前,有在百度搜索D加工的相关资料,把一些知识的网页打印出来,然后对其中不熟悉的汉字标注拼音,A4的纸,文字有二三十行,每行都有两三个汉字或单词他标注了拼音。另一方面,他向我提问的问题,我回答后他都会认真地去记录,努力地写下来。当时我很感慨,征求同意后把他的页面拍照下来了,可惜后来照片纷失了,不然可以放在这里。所谓日本人的认真与细致,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如果没有参加这个展会,就会平淡地过留学生活;那么来参加这个展会,他不是来随便玩玩转转,而是借此机会搜集信息并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他向我询问的问题,不是问完答完听完就完事了,而是会记录下来,把知识粘贴在他自己的身上,并且表现出谦虚与认真,使我可以继续给他讲一些东西。他就是这样利用每一个“契机”去一点一滴地去吸收,使自己去PLUS,才能使今后的路更好走一些。这些也是我在留学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以外的approach method,所以我也是很有同感。
by 子子 @ cmiw
Caption 3.
第一天展会结束之后,晚上我想起来这个努力的留学生,对于努力的孩子是值得给他一点奖励的。我记得在展会上看到有一家日本企业其总部是奈良县的,于是我想给他出一道练习题,让他去找一家山梨县的企业,也就是FUNAC,世界闻名的机器人公司。我的意思是,一方面是让他去练习搭话的能力这也是社会人的基本能力之一,一方面是让他练习中文的对话,另外也会因此而记住这个公司名称,这个有名的公司他记住的话以后作为杂谈的知识点也会是有用的。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我是要安排回馈的,所以我准备了一支圆珠笔作为奖品。圆珠笔是一支尾部可以按压的三用笔,有黑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还有自动铅笔,写起来很顺畅所以我比较喜欢,另外在中国商店里我很难遇到这种带有自动铅笔的圆珠笔,所以我特意在日本买了几支这种笔。
by 子子 @ cmiw
展会第二天,上午我看客人不多的时候,我给S君说明了这个练习题,让他去找山梨县的公司,我说这边如果有需要翻译的事情我可以替你翻译一下,你去转转找找吧,时间限制是10分钟。他转了五分钟就回来了,说找不到。我觉得稍微有点失望,我问他有没有去各公司展台去问,他说有去,去那些看起来像日本公司的展台问过,不过展台的人也不知道公司总部在日本的什么地方,我听了之后也就作罢了。后来我决定自己去问问试试,到了FANUC的前台一问,他们都是中国分公司的人员,他们也确实不知道公司总部在日本的哪个县,这么说来那个留学生找不到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事就先这么过去了。
by 子子 @ cmiw
我与S君继续交谈,我说这次展览,这两天来到日本D协展区的中国客人,很多都会询问日本D协在中国的办事处是哪里,这说明日本D协应该找个在中国的渠道,他说,是不是日语里的“窗口”,我说对,是这个意思,即使有中国企业想参加日本D协举办的展览会,那么中国企业也要有一个容易报名的地方才好。比如说,日本D协举办的展览会,里面有八家来自台湾的企业,是台湾D行业协会去宣传组织,带着台湾企业来参展的。但是D协会的展览会,在中国却并没有这个宣传和接受报名的窗口,事实上日本D协展览会的展位费用也并不贵,而且是国际展会。但是因为在中国大陆地区缺乏渠道,所以大陆地区很少有企业会去参展,只有一家公司报名参加,这就有点浪费了。然后S君说,这样的事情,跟日本D协的人说,会不会是不会听呢。我说是的,今天我和日本D协说了一次,他们没怎么理解。在企业里的人,有时候头脑会是很“硬”,下层的声音无法顺利反映到达上层。作为我们,只能是想巧妙办法去努力尽量地传达。
by 子子 @ cmiw
S君说,他也觉得日本D协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这次他来展会,是日本D协去找展会的商务中心,然后商务中心找到翻译公司,翻译公司再找他来的,但是商务中心和翻译公司对于他的任务安排并没有传达好。他来到展会,具体做什么事他也不是很清楚,来了之后向日本D协的人询问才猜测出做什么事情。另外展会一共三天半,S君是做三天还是做四天,也没有收到明确的告知。甚至关于工资也不是很明确,他是直接被翻译公司短期雇用,应该只和翻译公司询问工资,而翻译公司让他直接问日本D协,这实际是很不好的事情。还有午饭费用谁来负担,S君也不知道,他问翻译公司,翻译公司让他直接问日本D协,而这个事向这最终客户是不好开口问的,这些都没有明确,他有些困惑。
听了他的谈话,我说,翻译公司,商务中心,日本D协,这三者,都是只做了自己最小限度的工作,把人叫来就不管了。这些事情,一方面是去预想工作内容,一方面是去传达工作内容,这两点他们都做得有不够的地方。这还是昨天的话,人们对自己熟知的东西,有时候就觉得对方也会明白,所以就觉得没必要说太多。当一个事情从一方传达给另一方的时候,如果只是一般地说说,那么到了被传达者那里,往往就会只剩下80%。我说到这里,S君插话说,那么再传达一次就只剩60%是么,我笑笑说是的。同时另一方面,除了对他们的抱怨以外,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在自己遇到类似的安排工作的事情时,要想办法去充分地传达事情,避免自己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导致耽误事情。另外,将来如果自己有机会成为安排工作的一方,那么要对工作去进行尽可能多的预想。人不是神所以不能全部预想周到,但是事先能想到的越多,就越容易把工作做得理想。你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注意不要变成那样就好。
by 子子 @ cmiw
S君问我,如果成为销售人员在中国做事,那么应该怎样去说话,只是附和对方或不说话是否可以,我说做销售人员应该要有多说的能力,要引出对方的话,或者自己做出话题,避免冷场的发生。另外就是在中国做销售是要喝酒的,不过注意不要勉强。
by 子子 @ cmiw
我想起了我在留学时会有一些中国留学生的朋友,于是我也问S君,问他在上海留学,会不会有很多日本人朋友。他说,恰恰相反,他在这边平时的朋友基本都是中国人,他每天和朋友交流聊天都是说中文,反而是这次展会,使他遇到了日本人,可以久违地说一些日语。我比较接受这种和式joke,笑得很开心。
by 子子 @ cmiw
然后我问他,与中国朋友聊天时有没有什么留意(日语kininaru)的地方。他说,中国朋友说话,往往会一个劲儿地说,把自己的主张不停地说。我说,确实是有这个倾向,日本人在谈话时会注意“相槌”(日语ayitsuti),这是一种较好的谈话习惯,一方说话时,另一方会有较好的配合。所谓交流的“交”字,意味着“相互”的关系,在谈话时不能只一味地说自己的话。一方面,自己的话说差不多了,应该把话头也转给对方;另一方面,对于对方的话,要予以附和及承接,使对方的话语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这样才能把谈话内容变得更丰富充实一些。提高交流的效率与效果。
by 子子 @ cmiw
我说,在中国人的团队里,有时会有团队意识不够的情况,比如说会有“互相去使对方降低”(日语kenashiawu)的倾向,通过使对方降低,来使自己有轻微的满足感,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实质性的PLUS,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而在日本企业里,则会倾向于在一定范围内互相协力互相交流,这样会稍微好一些。中国以这种企业文化,加上一些做事amayi的地方,如果与日本企业竞争,那么取胜或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by 子子 @ cmiw
Caption 4.
到了午休时间,S君打电话给展会的商务中心,得知商务中心会给他提供免费的饭票。于是我和他到商务中心办公室,取饭票,然后一起去展厅旁边指定的餐厅去吃饭。在餐厅里取饭柜台前面排着几列队伍,我们也找了一个队伍在那里排着,但是等了一会儿发现队伍根本就没有向前移动。后来听说可能是厨房里没有米饭了,所以前面根本没人打到饭,都是在那里干等着,后面的人就在那里傻等着。S君对我说,厨房里应该里有一个人负责看米饭和菜的进度,然后提早安排。我说是的,这就是所谓的“管理”,日语里“管理”这个单词的含义是“要有人定期去看,看是否按照正轨运行,去预想,是否将会有偏离正规状态的可能性,并提前采取措施”,日语里的“工程管理”“纳期管理”都是这个意思。而在中文里提到“管理”,以前我只能想到的是去“管人”“让人去做事”;后来在日本企业里呆了好久,我才明白这个词语含义的细微区别。我们在队伍里傻傻地等了好久,仍然没有米饭过来,于是我们决定不排队了,他手里领的展会饭票也就不能用了。我们去吃麦当劳,展厅里的麦当劳有点小贵,我说我来请客吧。他说,这样好么。我说,在日本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也是会受到前辈的请客的,所以你不必在意。后来我又说,你可以来“听”我说的话,就从这一点来说,我请你吃饭也是感觉好的。
by 子子 @ cmiw
S君对我说,他感觉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前辈后辈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而在日本社会则是很重视的。比如说,子子是前辈,我是后辈,和我在同一个部门里工作,但是我会好多门语言,比子子前辈还能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中国人的前辈后辈,就有可能后辈会去揶揄前辈,你凭什么拿工资比我高;而日本人的情况下,则会后辈单纯地听从前辈,不去想别的事情。我说是的,基本差不多,日本式的稍微好一些。听从于上级,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一点也不坏。而如果对上级去 瞧不起而冲撞(日语sakarawu),那么事情就会有做不好的地方,上司有好事也不会想着自己,上司有可教可不教得知识也就不教了,然后自己也不会学到东西,自己也就没有提高。我以前打工时手下的中国留学生,看到有我不会做而他会做的东西,就会自己自大,对于我的安排表示无视,这样实际并不好,也影响团队的效率。
by 子子 @ cmiw
他问我,日本有没有“稍微改进一些就更好”的地方(现在想来,这是值得佩服的一个问题),我说有,就是昨天我说过的叱责文化。下属的知识和信息有限,肯定会有对工作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如果因此而被斥责,那就不太好。比如,比如说你S是上司,我刚才去给你买麦当劳汉堡包,拿回来之后你诘问我“为什么没有给我拿那个蓝色小袋的甜酱?”,我就会郁闷,因为我很少吃麦当劳,根本不知道麦当劳可以另外索要酱包,更不知道你喜欢吃那个蓝色小袋的甜酱。那么我因为这个事情而挨训,我就会觉得挺不公平的。但是在日本公司里,这类事情却会偶尔发生,影响效率,有点可惜。他说,原来如此,那么,另一方面,这时下属自己如果主动去做了,迎合了上司的口味,也会容易晋升吧。我说应该是的,不过一般下属注意到那么细,是不容易的事情。
by 子子 @ cmiw
S君问我,在日本企业里是不是大家都要加班,加班时是否要看上司脸色,如果上司不走那么下属也不可以走。我说也许会有的,但是我遇到的情况是相反的,我在上一家企业里遇到的情况是,上司不敢早走,等下属都回家他才可以走,上司如果想要先走反而要先表示一下歉意,很有趣。另外,所谓的加班,据说日本人偶尔也有磨洋工挣加班费的;另一方面,有时候也会有免费的加班,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不得不那样做,我在第二家企业里有过好几次加班到后半夜的情况,都是免费的。
by 子子 @ cmiw
我给S君讲,日本公司里也会有管理不严格的情况,比如给某个人安排了几个任务,结果任务多,这个人做不完,过了一个月才发现任务没啥进展,没办法赶紧转给其他人,这就很麻烦,这是因为上面对下面“看”的不够。他说,如果早点发现任务没有进展,那么就会更有回旋的余地,是么。我说是的。
by 子子 @ cmiw
S君说,会不会有人做不下去就辞职了,我说这样的情况也有,另一方面相反的情况也有。比如说,能力强的人被安排许多工作,工作多了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会有做不好的地方,结果做不好就会有失误,被批评,然后郁闷走人,导致好人走开,反而是没能力的人混日子留下,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我对他说,日本企业里也会有偷懒的人。他说,那么会向上级反应么?我说一般不会,就是看着很生气,看着某些偷懒的人,会使努力工作的人觉得自己的努力像个傻瓜。
by 子子 @ cmiw
我对S君说,如果说日本文化中有什么具体一点的好的地方,那么日本人的“相槌”或许可以算是一个。他说,那么中国的对话方式呢? 我说中国人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方的发言中有稍微一点的地方,另一方就会去抓住并进行否定,这也是一种互相使对方降低的行为。实际上并无所谓的事情,如果不去否定,而是顺着说下去,那么会把谈话更好地进行下去,那样才是好的。与人谈话时,哪些是可以变成结果的话,或是可以往自己身贴上的话,多说一些是好的事情。
by 子子 @ cmiw
他说他在中国生活,感觉日本应该向中国学的是“打包”。我说,嗯,是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在点菜时,一般都是定食份饭,也比较容易估算饭菜的量,可以按照自己吃的量去点,所以一般不必到吃不完打包的状态。而在中国点菜时,往往直到饭菜上桌之后才会知道这个店是量大还是量小,如果上来几个大盘子菜,没法吃掉,就要打包了。他说中国人往往会更要面子,要点八个菜,是吧,我说是的,这也是不得不打包的一个原因。
by 子子 @ cmiw
汉堡包吃完后我们坐在麦当劳里聊天,后来我这里来了一个电话,工厂那边打过来的,我接起电话,聊了一会儿。有些事情还要记录,我拿出笔,他很有眼力价,马上递过来一张餐巾纸,我就在上面记。然后我告诉S君,稍微等我一下,S君示意可以的,他在那里玩手机。不过我对电话的时间估计失误了,后来我觉得时间有点太长了,就告诉他,对不起你先回展会上去吧,他就起身回去了。然后我又谈了一会儿才结束通话。回到会场我对他说抱歉耽误你时间了,他说没关系,谢谢你的请客。
by 子子 @ cmiw
后来又有了一些时间,我就给他讲生产周期spm的意思,讲自动化步进梁的搬送。讲到步进梁的时候我连比划带描述,但是看他是没懂的样子。然后我想办法问他,才知道他没理解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告诉他,不是整体全部搬送,而是一级一级递进搬送。这也是“我所熟知的东西,如果不说清楚的话对方就会不理解”的例子。看来以后我在给客户介绍步进梁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by 子子 @ cmiw
下午展会客人不是很多,偶尔也有业务员过来做推销,我想起了2012年展会上我遇到的那个业务员的问题,于是我也想来问问S君。(看过那一篇文字的读者,请原谅我的无聊)我对S君说,假设,你是某一家企业的员工,在这里为自己的公司来展出,这时来了一个推销杂志做广告的营业员,那么你会问她什么问题?S君马上说,会要一份杂志样本。我说好的,其他的呢?他接着说,会问做广告要多少钱。我说好的,再想一想其他需要问的问题。他考虑了几秒钟,然后说,要问一下广告的发行量。我很高兴,我说你这个回答非常好,我当初就是这么问的。事实上,“因为你们杂志做得漂亮,所以我们采用你们公司杂志做广告”或者,“因为你们杂志价格合适,所以我们采用你们公司杂志做广告”,这些因果关系不是直接成立的。实际应该是“因为你们杂志发行量大并且发行覆盖范围合适,因此将会给我们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所以我们准备投钱在你们杂志上做广告。”站在付钱一方来考虑付出与回报的因果关系,才能够使销售进行下去。S君虽然没有正式在公司里做事的工作经验,但是他能够想到这一点,很了不起,我很佩服。于是我说,因为你做出了优秀的回答,所以我要奖励给你一个奖品,于是我把原来准备给他的奖品圆珠笔送给他了。
by 子子 @ cmiw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展区布置的事情,与S君没关系。关于展位的展示,我在海报上下了工夫,把该展示的照片都放到海报上了。我们的展区,进来后是U字形的三面墙,海报贴在墙上,海报下面有架子放各公司的样本。但是第一天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发现客人很少会进到展区里面来看,有家日本公司的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中午时跟日本D协的人说,样本架子放在展区里面,不方便客人取阅,要不把架子放在展区入口的地方吧。日本D协的人不是马上回答行还是不行,而是说,明白了,稍后考虑一下。下午两点半,日本D协的人说,把架子拿到展区入口来试一下吧,然后就改变了一下布局。当时我说,我们公司的架子不必移动也可以,放在里面吧。我当时想的一个是展区入口并列摆上六个架子,就没法进去了;另一个是我们的海报是正对展区入口的,位置较好所以不必把架子往外面拿。后来想想我当时的考虑也有点不成熟,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展区时发现架子已经全部摆在展区入口了,确实很有效果,会有更多的客人在展区入口看看,然后拿样本(catalog),有一定的宣传效果。另外我注意到的是,我们公司有两种样本,一种是封面只有英文字母的设备系列号,一种是封面用中文写出了设备名称,后来发现也是有汉字的那种样本,消耗得比较快一些,这也说明使用中文的标题来吸引客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by 子子 @ cmiw
第二天的展览结束了,我们收拾好东西,一起往外面走。这时S君问我,子子先生能不能告诉我那个山梨县的公司是哪家公司。我指着旁边的黄色展台,说就是那里,那是一家世界闻名的机器人厂家,名字叫FANUC,你记住他的名字,今后应该会有用得上的时候的,这也是我让你去找的原因,我也不会找一个一般的企业让你去麻烦的。他说好的。没想到他还记得那个问题,我也是忘记告诉他答案了。
by 子子 @ cmiw
Acknowledgement
文字就写到这里。感谢当时日本D协组织了那次展览并且邀请了我们公司,并且安排翻译找来了这位留学生,使我可以与他进行愉快地交流。当时觉得谈得比较好,所以当天晚上我把谈话内容梗概记录下来,用手机输入了两千字。然后一直没有时间整理,直到最近手头工作有点安稳,才能够找时间,对照着梗概,把当时的对话回忆一下,前后花了十几个小时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在这里,要感谢机械论的老鹰版主,建立了这个友谊的平台使我们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同时也要感谢各位朋友的耐心阅读,如果有读者能够从中有点滴的参考与收获并回帖告知,那么将会是一件好的事情。限于本人经历及表达能力,文字中如果有不合适的内容部分,也还请委婉指出。最后谨祝各位工作顺利,日有所得。
子子
2015-10-8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受益匪浅啊 谢谢大侠分享!
换位思考,注意交流的“互动”。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感谢大侠的耐心和分享! 子子前辈的文笔一如既往的细致,每次读后,使我从细节中慢慢了解日本的行业。 楼主不断总结思考很值得学习 为什么我感觉是很罗嗦很罗嗦?看了一点,久没耐心看下去了,哎:L 子子大侠总是能从平常的小事中总结出来很多东西的,真是受益匪浅。 叱责文化其实在哪里都会存在,至少我再民企和台资企业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呵呵,有点麻木了,这种习惯在自己身上也会有存在,经常在自己比较了解的领域来要求对方跟得上自己的谈话节奏
还有最小限度的工作,这个让我受益匪浅,自己也很多时候会受困于此,一个工作,接手了,直到结束了,有时候还没有弄明白全部要求,因为很多产品自己其实以前都没有见过,很多知识是自己所不知道的,但是没有人会系统的给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