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4)——花开两朵,宜简宜繁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5-3-8 02:54 编辑Chapter 1
有一次我们在客户工厂里进行工事,之后与客户进行了工事总结的会议。
会谈结束后,我将会议记录递给我们公司新来的中国人R,让他处理一下,
当时在与日本人J桑谈话,谈到会议记录的处理,所以当时我用日语说的怎么处理,
说到,会议记录这次由R君带回上海,然后怎样怎样。
我把记录纸递给R君之后,我到桌子旁边收拾自己的旅行箱,
这时R君转过头来用中文问我,“子子桑,这个东西是让我弄好后发给上海事务所么”。
我听到了他的问题,和我安排的不一样,我知道是刚才的日语部分他没有听清楚。
我想了一下,用较慢的日语,对他重新说了一下我安排的事情。
“When you return to Shanghai Office, scan it and send to us please.”
然后R君对我说:“scan是什么意思,这种事情你能不能用中文对我说一遍。”
听了他的问题,我对他说: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有些事情你最好用日语来交谈,
这样可以锻炼你的日语,不然的话如果你日语锻炼不到,日语水平得不到提高,
那对你将是不利的。
然后,他对我说:“这个我知道,但是用中文交流会更快更方便一些。”
听到这种说法,我觉得这样的思考方向是不够好的,对他来说是不利的,有必要对他说一下。
于是我对他说,“我可以用中文对你说,那样的确会快一些,
但是问题是,现在是1月份,你不去听这个日语的话,以后你什么时候才能去听呢?
1月份你不去锻炼,2月份你不去锻炼,那么到了6月份,你的日语还是这个样子,
那样的话,以后在日本工作时,需要你单独用日语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可能有麻烦。
所以现在有些事情我会选择用日语和你说,完全是为了你能进步一些才这样做的。”
R君听了我的回答,继续反驳,一脸严肃地对我说:
“你说的我知道,但是这次我是想用中文确认一下,以免因为日语听不懂而耽误事儿,那样就不好了。”
听到他的话,我还是很在意,整理一下思路,继续对他说。
“在这里有两件事情。
第一,现在这里有中国人,所以你可以用中文进行确认,但是如果没有呢。
我在日本最初就职进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日语不好,里面也根本没有中国员工,
日籍上司给我布置任务,我也担心听不懂,但是怎么办,不能说‘没人确认我就不做了’,
我只能是努力地用简单的日语来进行确认,实在不行就在纸上写,去尽量沟通,
就是这样练习了……(我想了一下我说多长时间才好)…… 一年之后,日语才好了一些,
才提高了工作中的日语水平。
你现在的条件很好,公司里有两个中国人在你身边做事,
有事情的时候你可以用日语也可以直接用中文,中文交流容易一些,日语交流稍微费力一些。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只是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那么你就失去了做困难事情的锻炼机会。
不锻炼的话,暂时来看你比较好做,但是长远来看你提高得就会慢一些。
第二,我也不是什么事儿都用日语给你说来锻炼,太复杂的事儿,我也怕你听错而麻烦。
我会去考虑把握一下,简单的事情,一句话的事情,我就会给你用日语说一下,让你练习一下。
如果有复杂的事情,我也会用中文去说,这些东西我也会考虑的。”
说完我又想起来一点,我说刚才那个scan,你知不知道什么意思。R君说不知道。
我说我只有在用日语和你说过之后,才知道你哪些单词不会,然后才可以教你。
R君无话可说。我为了做一个台阶,就把话题转到这个单词上。
我说你有没有记事本,可不可以记一下这个单词。他说有的。
我说,scan这个词是“扫描”的意思,就是让你把这张纸扫描成pdf文档。
这个词的日语读音是sukyan,写法是su,ki,小ya,n。我看着他在本子上写下来。
英文是scan。日语英语发音一样,可以参考记忆一下。
这个词在今后工作肯定会用到,所以一定要记住才好。
然后他也把话题转一下,问我这个会议记录是否还需要打字输入,
我说不用了,扫描就可以,再打字就浪费时间了。
然后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抛开里面的语言问题,之后我的感受是,
面对某些事情,有时候,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既可以用简单方式来做,也可以按略难的方式来做,
这时候,如果一味地图省事而去按照简单的路线去做,
一时来看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但是长远来看却并不乐观。
试试那个复杂事情,往往会使人提高。
这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或许都是共通的。
Chapter 2
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有更高能力”而努力,同时往往“获得能力”也是需要代价的。
比如有的时候会想,那怕花钱花个三十五十的,来换取自己的能力提高,也是可以的。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有一些应该你去接受锻炼的机会来到你的面前,你躲开了,
之后你再想花个三十五十的来获得那个“提高能力”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一些到来的“机会”,去挑战一下,是有必要去做的。
前面说的例子,是一个有关外语方面的例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事例。
一个故事是,有时在大商场里面,需要找洗手间,或者需要找某种商品。
这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简单点自己去找指示牌,一种是麻烦点去找人问一下。
这里说一下,貌似“问路”对女性来说不太困难,对男性来说好像有些抵抗感。
总之吧,在这里暂时把“问路”算是一个有难度的麻烦的事情,
有“被冷淡拒绝而导致难堪”“被模糊告知而依然困惑”的可能性。
这时候可以选择简单点儿“自己去找”,或者选择复杂点儿“找人去问”。
事实上,“问路”的话,是一个锻炼“与陌生人张口交流”能力的机会。
需要去考虑找什么样的人去问,怎么去表达,被拒绝时怎么办,
对方的信息怎么听,听不懂的地方怎么确认,怎么回应,怎么感谢,
谈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谈话的时候眼睛视点落在对方脸上什么地方,等等。
甚至,有时候会遇到对方的说明方式很巧妙,我们见到后以后可以模仿使用,
有时候也会遇到对方的说明态度很差,告诉自己以后注意不要这样。这都是学习的机会。
以后在工作中与客户交流或者推销或者讨论的时候,都是需要这种能力的地方,
在正式“对阵”之前,如果没有过锻炼,一下子去进行正式的“对阵”,就容易底气不足,
如果事先锻炼过,到了正式场合,都会有一些经验值得以加分。
所以在这个时候,与其自己去找,莫不如就去找个人问问,张张嘴,动动脑,都是有好处的。
(本人属于内向的类型,所以会有如上的想法,如果您认为这事根本不难,请无视之。)
另一个故事是,以前在《出差感闻5》里面写过的Section 5。
有一次在客户那里,需要将工事的计划表对客户进行说明,
开会之前,课长把计划表内容给我交代了一下,哪天,做什么事,谁来做。
但是,正式交流会议开始时,我犹豫了一下,就没开口去说,
课长只好自己去说,由客户那边的翻译人员来进行翻译传达。
事后课长没说什么,我自己倒是觉得浪费了一个会议发言的机会,有点可惜。
后来又有过几次客户会议,要么是对方没有翻译人员,要么是我们这边没有领导,
使我被“赶鸭子上架”直接和客户交涉,才使我得到了锻炼,有了一点提高。
最近有朋友回帖,使我有机会重读了一遍机械感受的第三部,发现里面也写过类似的内容。
当时刚进公司的韩国人K,他面临的工作任务有几个,
有“修改CAD图纸”,“检查总装图尺寸及图号对应”,“用日语写年终总结”这几件事。
他只做了第一件,后两件都没有做,这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不过他个人的发展方向也不在机械设计这里,后来去做别的,也就无可厚非了。
如果我们在公司里做事情,也面临着类似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
现在在国内作机械的人,有一些人会对CAD等软件情有独钟,对其他内容则用心不多。
会觉得自己“画图很漂亮”“会背很多快捷键画图快”“3D模型画得漂亮”。
但是做机械的话,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
“坐在桌子前面画图”,“寻找计算公式及模型进行计算”,“与同事交流或与客户交涉”,等等。
其实第一项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总愿意做第一项的事情,或许并不是好事。
总结一下就是,“容易的路”和“困难的路”两者皆有的时候,
我们需要用心斟酌一下,转变一下思路,去试试后者,往往会令人提高更多一些。
Chapter 3
“接受任务阈值”,
根据前面的事情,想到了这样一个概念:“接受任务阈值”。
比如说,员工个体在会社里进行工作时,会被安排各种“任务”去做。
有些岗位可能是每天差不多的“任务”, 较简单的事情,执行它需要的能力不是很高,
有些岗位则可能就是每次的“任务”都不相同,尤其是搞机械设计。
一些“任务”是较麻烦需要花时间花心思用经验用技巧,需要一定能力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就机械设计来说,可以有如下的不同的“任务”。
比如说是修改组装总图的某一部分。比如说是从组装总图中分解零件图。
比如需要设计一个铝合金组装框架。比如零件不水平需要分析问题原因。
比如说是一块外罩有干涉需要修改。比如说某些部位漏油需要思考对策。
比如说画CAD图纸用于制造及加工。比如说对分油器进行油量计算选型。
比如说是根据负载去计算转轴直径。比如说根据飞轮尺寸计算启动时间。
比如对外协设备的组合及干涉确认。比如对于配件购买去联系报价交期。
比如说寻找某些油泵进行选型报价。比如说与客户去交流讨论规格式样。
比如说去现场调查问题及解决问题。比如去客户公司问题说明赔礼道歉。
比如说将机构原理对客户进行培训。比如说去外协厂验收某个附属装备。
比如说制作资料来对设备进行宣传。比如说去现场进行工事指导及报告。
etc。
(我做过的工作内容基本就这些)
一个员工个体,会被上司扔过来不同类型的“任务”,
一方面,员工个体会对自己的“接受任务阈值”有一定的估计值,
一方面,公司会对员工的“接受任务阈值”有一个希望值。
员工在接受“任务”时,一般会有自己的判断,来做什么样的事情,怎样去做,做到什么地步。
有一种类型的思考方式是,认为自己的“接受任务阈值”较低,从而决定对于某些“任务”不去接受。
有时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去接受某些任务,
有时会觉得自己待遇有限,不去接受某些任务,
有时会觉得自己不愿麻烦,不去接受某些任务,
有时会觉得担心失败跌份,不去接受某些任务。
那么能做的事情就少一些,超出范围的“任务”不愿去做。
另一种类型的思考方式是,把自己的“接受任务阈值”设定得略高一些,
像个傻瓜一样,不管肥瘦简繁,把被安排的“任务”接受过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有失败和背黑锅的概率,但是都是长经验值的事情。
一般来说,上司期望的框框是比较大的。
而员工的个人感觉是不同的,“员工的成长差异”也就在于这里。
尤其是进入社会初期,出于自己的思维局限,往往会有一种倾向,
去做一些简单的事,躲开一些复杂的事,那么成长就会慢。
就像打游戏一样,如果不去打怪升级加星加枪加火力加装备,那么到了关底打boss时就会麻烦。
所以尝试推荐的一种思路是,可简可繁的时候,视情况选择有点难度的有益的事做做或许更好。
然后就是,有的想法会认为“做复杂的事然后会失败然后会丢面子丢工作”,并因此而否定上面的话。
对一个陈述进行不合适的引申或者用极端的例子来否定之,并且完全不去接受不去认真思考,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
“做复杂的事”然后失败的概率,算作一半。失败后被嘲笑“丢面子”的概率又是一半。
然后导致“丢工作降职位”的概率,又是十分之一。
如果因此而去躲避麻烦的事情,那么人生也在躲避中度过了,或许有“因噎废食”的感觉。
话说所谓“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稍微噎几下,其实是可以忍受的。
还有一种想法是“把各种任务都揽到自己这里那么根本没时间做完”,并因此而否定上面的话。
这其实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就是在“接事情”与“自己工作时间有限”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什么活都接以至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做”和“什么活都不接减轻自己的负担”,
这是两个极端,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的间隔里,寻找一个平衡点。
用一个极端来否定另外一个极端,这样的思维方式将会是很多话都进行不下去,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需要的是找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
Chapter 4
写到上面内容时想起来一个“传送带设计”的过程。
写下来之后,感觉也不是特别切题。但是有一点点参考意义,所以也放在这里。
被分配任务:传送带设计
┬à没做过àEnd
┖à试试去做
┖à找人问方法&网上找资料
┖à没人给具体的解释,找不到确切的资料àEnd
┖à利用片断的资料来切入
┖à电机功率需要确定,转轴需要设计,链条形式和链轮需要确定。
┖à手边没有直接资料
┖à参考以前的传送带的电机,转轴,链条间距,链轮大小àNG
┖à分别寻找相关的信息,进行计算。
┖à画总图及零件图,结束。àNG
┖à想像一下现实情况,有没有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à对润滑油配管,脚部支架,安装顺序进行考虑。
┖à外协厂说选定的电机没货,提出代用电机,问是否可以。
┖à电机尾部附近有干涉,回复外协厂,尾部稍微长一点的话没问题。àNG
┖à电机尾部附近有干涉,回复外协厂,尾部长200mm以内没问题。
┖à安装,结束。NG
┖à一段时期后询问客户,听取反馈意见。
┖à总结资料,包括图纸和计算书,考虑改善方案。àGOOD
顺便在这里吐槽一下,中文输入法输入箭头符号很麻烦,也难看。
用--〉输入之后出来的是à。箭头部的斜线也长,不够美观。
在日语输入法里,只要输入“右”的日语读音,
下面的备选项里面就会有右方向的箭头“→ ⇒”,非常方便。
再如,※(米)、~(波)、◎(丸)、◆(四角)、①(一)、φ(fai)。
这些特殊字符,在写邮件或者写报告时都很常用,
在使用日文输入法打字的时候,可以用括号里字的日语读音直接输入,非常方便。
但是在用中文输入法打字时,却需要手离开键盘,去点鼠标,去到处寻找。
希望以后的中文输入法可以添加这一功能,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另外,微软拼音中文输入法里没有收录“试试”这个词。有点在意。
以上。谢谢各位阅读。感谢老鹰,感谢cmiw。
欢迎各位朋友回帖交流,吐槽请轻拍,谢谢。
By子子
说的很到位 中日差距就在这里!!! 大虾说的很到位,拜读了。 差距越来越大,努力 大侠所列举的几种情况俺都深有同感!上述几种毛病俺也时常犯。就像有时老大想给你创造个机会在高层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时候,经常会习惯性地后退。还有俺以前就是那种什么活都接的傻鸟,不过现在也学乖了,谁都可以做的俺就尽量不做了。BTW,大侠可以试一下搜狗输入法呀,输入符号貌似还是比较方便的。哦,对了,大侠用的是不是公司电脑,不能随便安装软件呀? 看似小问题,实际反映的深层次东西值得细细品味。 机械设计要放到产品里面看,你从事的产品是机械主导的,我从事的产品是通讯产品,硬件主导。
很多时候跨行业去多做一些事反而会不好,譬如试制,譬如供应商资源池等,就需要专业的CEG、TQC、buyer去定
机械的,做好项目组内的沟通,控制好结构件交付,做好设计,试装问题优化,costdown,机械相关的量产评估成熟度评估,技术支持和问题处理及优化就OK。
设计要符合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更要按公司规范标准来 楼主一语中的 日本我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