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做不了高端气动元件?!
89年济南华能引进日本太阳铁工的SR阀技术,专门成立了六分厂生产,技术归口公司研究所气阀室。几乎所有模具和零件都是进口。参与试制的那批工程师在公司不受重用,SR阀开始量产时大部分辞职去南方宁波一带的民企发财了。公司每年新招10几个大学生,每年走10几个工程师,技术中心一直维持着20几个人数量不变。在气缸类老技术人员中最厉害的应该算周乃东老师,现在国内气动元件用的润滑脂就是他选择的,而润滑是气动元件寿命的核心影响因素。老技术人员退休每个月拿800块钱,为了生活很多人去宁波的气动元件厂做技术顾问,一个月1000块/4次。还有89年毕业的一批大学生,在2002年时才拿不到1500,住10几平米的小房子,工作累的吐血,去医院看病怕扣工资都不敢请假。还有30岁左右的工程师每月拿1200左右,连女朋友都谈不了。所以每次工程师辞职,领导很快就批了,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在公司最开心的是济南当地人,一个个家族成员都在厂里干着最轻松的财务和销售及政工类工作。
终于到了2007年,SR阀的产量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10万件/年(89年计算结果,现在不适合),加上资金链断裂,济南市就以78万的净资产将一个量产值1亿多的企业卖给了FESTO。现在这个企业已经更名为FESTO济南公司。技术人员的待遇终于上来了,可是只能给FESTO当配角了。国企嫁给外企是一个心酸的过程,虽然以后会过得更好,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些不舒服。做技术,和武士一样为了尊严,被人家收编,就算锦衣玉食,但也没有了尊严。
补充内容 (2014-6-16 12:34):
其实当年华能研究所气阀设计室任何一个工程师都可以去给airtac当总工的。现实中airtac的总工就是华能出去的。
补充内容 (2014-6-22 22:29):
德国鬼子从90年代初就像吞并济南华能,开除的条件只要300名员工,可当时华能有1000人,其他人怎么办?所以当时老板没有同意,一直和德国谈着。最后festo被SMC在中国打压的受不了,迫切需要中国血汗工厂来降低成本
补充内容 (2014-6-22 22:33):
新建工厂比较困难,就收购了济南华能。收购的时候,华能已经建好了新厂,济南卖国贼以78万的净资产把华能卖给festo了。不说国有资产流失的话,当时签订了一个协议,接受华能所有员工。其实就是不要让济南人失业。 国外的品牌将气动产品的关键点介绍的非常清楚,不怕抄袭,对照国内的差距很明显。
如果国内能够改善这些,赶超国外品牌不是问题,不要忽略,好多国外品牌的代工厂就在国内,完全有能力生产国外品质配件。
核心就是论坛里面各位大侠讨论的,机械和机械人是否被看重。 无需这样悲观,在外企上班又不是当汉奸,怎么就没尊严了?
做技术的做好技术就可以了,谈什么中国怎么不能生产高端的就复杂了,这不是屁民能解决的。
另外,听FESTO一技术工程师讲,FESTO的气缸用的是Y型密封件,说国产的用O圈,这是导致气缸使用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当时就疑惑了,难道国产公司的技术人员不知道用Y型的密封件?难道是为了省成本?我去,这也太扯了吧。 个人呢不违法挣钱就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年头谁都不是傻子,听师傅讲到 人民公社时期的事情,刚开始 老百姓响应国家的号召,还有激情干工作,但过了段时间,干和不干都是一个样,自己搞的话就被打成资本主义,最后谁也不干了,坐吃山空。改革开放其实就是给了老百姓 干工作的权力了,干多干少自负盈亏。现在的社会,不干活的人领导干活的人,不懂的实际情况的 人 领导 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财富到底从何而来,不是瞎xx吹, 而是实干出来的。实干是好,但也牵涉到实际的利益分配问题,分配不合理,即使人有能力干好,也不一定能做出像样的成果来。社会无论怎么变化,结果都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而人的作用最为活跃。到处都说 以人为本,真的是这样吗??? 体制问题,做技术的、工人前提解决生存,然后看发展 个人感觉95是个分水岭,之前大家还多少有一点干劲,之后人心散了。
一些老工人直接说,和俺要丰田的效率,可以,给丰田的工资吗? 什么破技术人员和武士一样的尊严。真能扯淡,外公不能打工了?哪有钱往哪去。扯那些没用的。先生存,再谈狗屁爱国。
话说国内高端有几样做的行的。就一个气动电磁阀都搞不定。 一声叹息。。。 本帖最后由 林の屋 于 2014-6-16 11:45 编辑
工程师在我国确实不当回事,当年领导人就把知识份子当最下等人看待,甚至把知识份子排出在无产阶级之外,排行老九!这种观念至今还严重影响着各行各业。 如今在我们这行业,工程师退休所拿退休金还不如普通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