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质量事故,不知道教训了谁?
半月前我厂接附近化工厂一工件,两根半径4米的弧条,在上面车挤压模具,加工量挺大的,要求比较严格。一开始班长干不了,问了我们厂一老师傅装夹方法,师傅看过图纸便给他讲述了装夹方法。可能是邀功心切吧,班长立刻就去找领导汇报了:难题解决。师傅在其后边喊道:粗加工完做时效,可惜班长没听到。数日后工件加工完成,测量结果:废活一对,包工包料近3万。分析原因是因为粗,精加工之间没做时效处理引起变形。大家看看如此,这个问题教训了谁?欢迎每一位从业者来讨论一下这类问题。 仅仅在你的圈子里教训的是当事人。现在你发到网上来,教训的是大家。
实实在在,干好每一点。 大活而且精度较高,没见过。
请教下其中的精妙之处和正确的工艺路线,比如粗加工产生变形除了热变形还有什么原因,中间时效工艺,粗加工时应该取什么样的余量以保证时效后精加工可操作。 包工包料近3万,这是班长自掏腰包吗,全部由员工承担也不尽合理,至少公司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大活、小活工艺环节是不一样的。精度等级提高一级,工艺保证能力要提高30%。 本帖最后由 crazypeanut 于 2013-7-18 08:02 编辑
扫街 发表于 2013-7-18 07:30 http://bbs.cmiw.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包工包料近3万,这是班长自掏腰包吗,全部由员工承担也不尽合理,至少公司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活干好了挣了钱公司也不会多分给员工
这种事故,无非是这样几种,批评警告,按损失金额一定比例罚款(一般是5%-10%),开除
这个事故,关键原因还是那2个字,时效;一般粗加工后都要做时效尺寸稳定后,再测量精加工的。只是现在很多做的活,或者嫌麻烦不愿意搞,或者干脆就是不懂不知道,往往都忽略了这2个字 一知半解的后果。
大东西,得坐下来作各种分析,提出方案,而不是某个人拍脑袋的决定。
不过现在不少企业多是所谓的“精英”决策,早已没有早先的群策群力了,结果是。。。
何况,热处理这一块,除非当头的明白,否则不少家伙多是似是而非了。 本帖最后由 mfka 于 2013-7-18 08:40 编辑
请看:
自然时效的时间如何控制?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 ... 39361&extra=&page=1
呵呵,不够小心。 干活要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