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几句数学模型的话题,
最近看谈论数学模型的话题很多,俺其实很理解这个,因为大家发现玩‘数学模型’赚钱了,收入可能是画图的数倍到数十倍,但玩‘数学模型’是另外一个行业,到也说不上尖端,但基本是发达国家玩这个,人家有明确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数学模型?国人常把这个东西弄混了,以为‘数学模型’是产品,错了,举个最简单的说辞,把汉堡包用文字写出来,写明白了,就是‘数学模型’,而你仿造麦克唐纳做一个汉堡包,就是‘抄图’,简单吧?一个是可以指导发财了,一个是赚一个‘山寨汉堡包’的利润,差异就在这里,
俺发过一个深水测试的帖子,做那个设备,就是做‘硬件’,这个好多家伙都会,即使不会玩那个高压锻件,看人家玩一次也就基本懂了,但那个东西的‘软件’就是所谓的‘数学模型’,没有那个‘软件’,光有那套设备,设备是没有价值的,
俺发过热压机的帖子,当然那是十几年前的产品了,现在我新产品的压力比那个大一倍多,精度也提高了50%,那个设备,好多家伙可以仿造,但那个‘加热模型’你不买去,光弄好多工程师到现场去模仿,就不太现实,
那个方案是我最早做的,详图设计委托给大型设计院画的图,液压系统俺自己设计了原理图,委托榆次做的液压系统集成,写那个模型的时候,先是俺定了采用‘双短路’方案,方案原理来自于德国的一个系统控制公司,设计委托给设计院的‘津贴’作详图设计,‘津贴’设计一天以后,原样打回,说玩不了,卡在精度计算上,无法下手,所谓‘不会’,就是不能建立那个‘边界模型’,简单吧?就是‘数学模型’建立不起来,没有模型,就没有了后面的一切计算,
最终,俺花3天把那东西建立起来了,做了计算稿,因为俺内心没底,找了‘寰球’,人家看过我完整计算,最终结论是1-1.5%的精度,不超过1.5%,这就满足航空领域的要求了,
以后,在那个基础上,又开发了‘三短路与中继’,将精度提高进1%,这是后话了,
玩‘数学模型’是玩计算,不负责具体产品开发,根本就不搭理工程问题,这个东西大家要搞明白了,
玩‘液压模型’,你系统有震荡了,要解决震荡问题,不能不付给‘模型’的银子,这是两码事,
玩振动了,你传感器在‘禁运手册’上,你因此就不付给‘计算模型的’的银两,就说明耍赖,还能说明什么?
玩数学模型是挣钱,没错,没有谁否认这个, 很赞同楼主,数模的确就是一个根本不关心实体的东东。只能能数学化,在这些“专家”眼里就永远只是一段数学表达式。而其实说起拉,有限元分析也算得上是一种数模 大侠见识精深,至今还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关于数学模型方面的书籍,希望大侠推荐下,大家也共同学习下 俺的理解,数模就是一堆数字或一种可以程式化的流程,有了它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玩类似的东东而省时省力省银子。
本帖最后由 crazypeanut 于 2013-4-8 12:32 编辑
我是这么理解的
假设有一个单摆,你把单摆做出来,这个是产品,而描述那个单摆的微分方程,就是数学模型了
而从单摆到秒摆的过程,没有那个微分方程,对其进行求解,是玩不出秒摆的 本帖最后由 ideau10 于 2013-4-8 12:43 编辑
数学不好,哎 数学模型应该就是少数几个核心的公式或关系式,让人把设备的本质能一手掌握。 深奥深奥。。。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67.htm 谈谈自己对这些的理解。数学模型是由具体的实物得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完成对实物的虚拟描述。在数学模型中基本尺寸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山寨的时候,这些东西一般不会有太大偏差;而实物的受力变形,运动是很难靠人的感官确定的,这些需要专门的传感器等检测设备,而这些东西在国内没有得到重视,或者是没有条件,所以在国内很多山寨货形似而神不似,致使设备性能不佳,而日本等国家山寨别人的东西时对这方面肯定一起研究了,而且由于检测设备性能更好,得到更为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生产出比原产品性能还好的产品。
说到测试不得不说试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这同样涉及到数学模型,国内很多厂家可能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意,设计出了好产品,但在优化上可能没有得到重视或者没有精力去做,从而实际性能不理想,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如果被国外拿到,人家做了试验及数据优化,建立了最优模型,那人家又会把咱们挤了。
这是我对国内机械行业的想法,也不知道是否正确,还请大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