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0:48:10
本帖最后由 吟啸徐行 于 2012-7-23 10:59 编辑
天涯的转帖吧,我再转个其他论坛的讨论情况,仅供参考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59
------------
洗牌过程是残酷和痛苦的。就像动物的蜕变,变得好化蛹为蝶,变得不好一命呜呼。
点评晨岚0532这不是洗牌,是洗劫
从这个帖子看到你父亲是技术骨干,没有找政府背景的人来支持企业发展。所以被剪羊毛,长三角如此,那内地环境岂不是更差
这个帖子作者的父亲干嘛要进股市圈钱去,一辈子辛苦化为乌有
如果你没有政治资源,就必须分股份给别人,要么变成台前人物,做别人的职业经理人,没办法,这就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宿命。
只是个缩影罢了。 中国的微小企业日子难过呀, 我认识(珠三角) 的一个有60人的小老板准备关掉开了15年的厂了。和他聊天得知: 2个儿子大学马上毕业了,手上还有几套房子; 关掉厂之后就靠出租和积蓄了。
帖子说了,投入的不多。
那阵子叫喊着全民炒股,没几个人不心动的。
赚钱是本人英明神武 赔钱是体制问题。。。
哪家企业不要面对基层的吃拿卡要,这些人伺候好了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
作者父亲开的公司无法承担高企劳动力成本而裁员说明了啥?
这些工人被辞退后就没有去处了还是流向了能开出更高工资的企业?
民企创造了百分之95的就业和百分之85的税收?
所谓浙江的倒闭潮有多少是玩金融炒房产玩脱了的?
这个企业应该有其他的投资亏了,因为他做了15年,年年企业比较好,最好的一年有200多万毛利,但他手上资金量500万,真是太少了。
要么就是这个企业非常微型,是个血汗工厂。并且是无法升级,贷款估计也是没有的。
虽然作者很煽情,但通篇仍然充斥着“贪婪和恐惧”,炒股的各位你们懂的。。。。。
粗略的算一下,中间的账目有好大一截对不上,也就是说作者的父亲并未尽全力自救,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作者这个家族产业尚且不自救,对自己尚且不负责,却已经开始咒骂政府的责任,这真是有点扯淡了。
小企业的弊端和缺点是很明显的。他们其实最有价值的还是解决就业,利税贡献其实谈不上。
这个主人公在企业发展上明显出现重大失误,该升级不升级,最后居然去炒股。倒闭几乎是必然的。
是滴,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一家子还是“贪”,太贪,人心不足蛇吞象,结果自己把自己放到了。最贪婪的部分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环境,归咎于政府不惩罚投机者,归咎于所谓的浮躁的氛围。
仅有的升级改造金拿去炒股圈地,自然出大篓子,看到那段就不想再往下看了
同样是中小企业主,国内的企业主那种较真劲和学习劲头和国外一些还差的很远。需要苦练内功的地方很多
看过不少所谓的中小企业主,令人眼前一亮的人十分之一都没有。
其实这类企业你再升级,还是接欧美小日本的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开头就说到主要订单是日本的,这危机的根源是不是订单减少才让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0:51:01
大致想想还是忙总说的,中国要转型升级靠的还是央企,靠中小企业自己积累要升级太慢,永远都是跟在欧美小日本的后面。当然那类背景及其雄厚的民企类似央企了。只有之类这些企业才有足够的资源追赶并赶超!以后订单一半以上都是国内的,表明升级目标已经初步达到了
又见央企论,看看央企的待遇,如果中国的工人都能进央企,享受央企员工的待遇,那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
可惜不是,央企只是官二代的自留地而已,现在这么多央企,到底能养多少员工,我说的是正式员工,不是那些被派遣进去的劳务工,如果不提中石油这样的靠吸人民血汗维持高福利的企业的话。
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当然是无法完成产业升级的,无论国企还是私企。
国企产业升级一方面是依托垄断地位赚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就是融资渠道非常畅通。
象楼主老爸那样只差一口气就完成产业升级的,已经是经营得非常非常优秀了,必然控制了许多消费的欲望,绝对是在努力地积累。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是有很大问题的,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苦于缺乏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缺乏产业升级的资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求几乎是迫在眉睫了。
这种要强调自己能力是吹产值很大很大,煽情喊苦时说积累很小很小的文字,总让人有些困惑。引用两段——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 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
我随便算算,
2006年毛利近800万,每年增长15%,可以推算06年之前每年毛利也是数百万级别,
而且文中说过,前几年没有升级设备什么的。
这段是强调自己的父亲有能力,搞得不错。
“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怎么这里突然急转直下了,若干年毛利数百万档次,持续十几年的积累只有500万了?
要哭穷时就马上数字大大缩水了?
更别提说到人工上涨时,他说不得不付,因为工人有更好的去处,
难道别的工厂就是做慈善吗?
呵呵,困难是不小,叹叹苦经很正常,但吹牛皮过头,
变成了赚钱都是自己本事,没赚钱都是社会有问题这种牢骚,
这就没啥意思了。
点评草帽飞了现在的90后就是这样的,多200元就跳了,过几个月可能又跳别家了。人工涨价也让这些产业工人愿意出高价的也并非发展得很好的企业。很多都是订单来了招人挖人,没订单了裁人。微型民营企业愿意培训工人的都很少。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0:55:42
本帖最后由 吟啸徐行 于 2012-7-23 10:56 编辑
据我所知,年营业额在2500万的加工企业,是没有那么多地方政府卡拿的,这类企业太多了,政府官员就是再贪,搞的过来吗?我朋友圈超过这个规模不下10家,没有遇到过类似状况,包括我自己,前提是合法经营
还嫌吸民工的血没吸够?
坦白讲对浙江民企一直没啥好感, 是民工的吸血鬼, 如是而已, 忘了, 还有炒房团.
其实写这个帖子的人还算老实,肚子里花花肠子不多,所以才会写成这个样子,既煽情又留有把柄可抓。从这个角度讲,此人应当表扬。不过也正因为他的这个性格,才会被炒房炒股的“局”或曰陷阱或曰诱惑所坑吧。这样的小企业主在中国太多太多,当某一天,中国走过了这个发展阶段,给这些人盖棺论定的时候,他们会恍然大悟的。
说下具体情况,本人二本工科本+211国际经济与贸易硕(考T大学硕金融复试被刷调剂)+985在职金融工程博+现券商博后工作站ing
这是丈人的作坊,丈人从80年代过来东莞打工,靠赚的钱维持的几个手工机,然后慢慢扩大成现在的24台半自动针纺机,然后他和他的主要供货方(台湾毛衣贸易商)共同办有一个小型厂,厂里有30台自动针纺机,属于自己的小作坊现在只吃小型厂的尾单,光小作坊大概每年有100万的纯利润,厂的事情他没说
而如今中国的劳动力依然是很便宜的,半自动机小作坊全东莞完全是计件工资,完成一件毛衣4毛钱,而全自动机小厂是最低工资+计件,每件2分钱(因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且生产环境舒适的多,有空调,不过空调是为了增加劳动时间,半自动机作坊是不开空调的,所以每天不加班)
半自动和自动的区别是一个人工可以操作两三半自动机,且劳动强度大
自动机一个人工可以操作6,7台,熟练工可以操作8台自动机,且劳动强度在我看来非常小,并且由于自动化机的引进,需要的工人数量大大减少,比如照片上的床位就没有了,以前是一个宿舍6人住,现在只是两人住
现在东莞这个镇已经50%的作坊换上了自动机,80%的厂已经换上了自动机,这得力于10年开始,宁波和上海、深圳几家机械设备公司的研发获得了成功,从高位时的08年的进口德国机50万一台降到了现在最低配的6万一台,中配10万一台,而且最好的二手德国半自动机的价格已经到达了300元的秒价,以至于现在只要有3,4万(我估计)的流动资金就可以开一个小作坊,如果运作的好,有订单,第一年纯利润也会有20万的,但是从半自动机作坊升级到自动机作坊还是有很大的资金鸿沟,因为流动资金至少要50多万。
小作坊是建立在一栋栋农民楼里面的,东莞这个镇大约有1000栋这样的农民楼,吃住生产全部在这栋楼里面
经济环境依然可以,还是有很多客商挨家询问价格,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很多黑蜀黍
还有就是接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真的很大,我LP的老大是跟着老丈人教育,一路学习算是可以,高考考到东莞理工(对比板上肯定不行)后自费去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读一年制硕,后面转成PHD,成为他们老家第一个博士,然后留在东莞理工教书,老二和我老婆是双胞胎,从小在汕头老家,高考老二是三本线,我老婆专科线,后面老婆是读了我硕士那间学校的2+2,去了普渡大学,最后又去英国读了注水硕,现在在深圳某名校高中教国际部,老二在我本科那间二级学院三本读工商管理,后面靠老爸的钱开一间宾馆和修车厂,而且还很红火,所以说高考成绩和日后成绩联系不大,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还是问题很大
其实最困扰实业的问题还是信用啊,基本每家都被国内的商家欠款,跑单。日本单的利润最低,要求最高,但是一帮人抢着做,为什么呢?就是日本人守信用,不欠款。丈人也是结识了一位台湾客商之后利润才开始稳定
而一个国内客商如果和生产商不认识,基本是求着生产商做的,这就是国内的现实情况
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开放标准商业票据,生产商可以无条件用商业票据向银行兑到钱,就是打个收割机价6折都好,然后还有标准商业票据市场。开放商业票据是有增加了通胀的可能,但是这个是可以通过央行调控的。当然对商业票据要审慎监管,一定信用的人才可以签发商业票据,我们银行坏账已经够多了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EconForum/798510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0:57:24
转帖两个其它论坛的打脸评论。
“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
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很好奇94年这个两百万的来源,“海外遗产”?
“我父当时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需要人的时候把工人当爷,不景气了就裁员,工人觉得工资低跳槽还觉得是忘恩负义
没什么好鄙视的,不过也不值得同情
这就是资本主义,有人赚钱,有人亏本
06到现在经济形势变化很大,中国的有钱人变少了吗?
在楼主眼里都是时辰的错,为什么别人赚了你爹亏本呢?
这就是资本主义,丛林法则,抒情没有任何意义”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0:58:41
珠三角现在也不容乐观
09年的时候有很多工厂倒闭,做设备的一年几乎没别的事情做,特别是大型设备,尾款很长时间是压在客户那里的,主要的是处理那些还未被偷偷变卖掉的设备。
今年的时候,另一个行业,同行也已经有倒闭了的,现在也有正在倒闭的。三角债严重,欠钱最多的都不敢告,怕告了钱也还是拿不回来。一旦某个供应链支撑不住,告了,得,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的供应商都慌了,基本上倒闭成定局。
以前推销的电话多,今年还接到不少收债的电话。。 局势啊。。
我本身做外贸的,今年很淡啊。。。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2-7-23 11:09:24
机加工的人工成本一般按计件算,平均的话浙江普工应该是3k左右,有技术的也就翻倍差不多了(但也要算加班了)。
至于2500w的人员测算,按20-30w每人每年也差不多,看行业和具体产品
这个文章写的有点虚假
1、作者父亲是国企副厂长,94年创办工厂,有固定资产200万,这200万都是机械,首先这200万怎么来的?在苏南这叫国企转制,就是承包国企的一个车间,把原来国企的200万机械白送给你,再负责原国企的一部份员工。94年的200万相当于现在2000万,在当时估计是镇上的首富了
2、06年搬厂时,厂房改建、装修花了500万。2006年江阴小镇上一亩土地的价格大概12万左右,机械行业100人的小厂10亩地应该够了,就算自已买地建厂房也花不了500万。在06年可以买到土地,可能是政府租的厂房很便宜,所以没买,当时大多人根本没想到后来土地价格会暴涨的。
3、资源环境局长要钱,企业本来要交排污费,送了5万,至少可以免掉10万的排污费。
4、08年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花掉30万,这钱怎么花的?在苏州无锡,一个镇上的大企业就有很多,一般是很少找小企业麻烦的,正常情况是当地官员吃喝后,年底可以给你免掉很多厂房租金。
5、民企创造了百分之95的就业和百分之85的税收,这是瞎说,大部份税都是国企交的,这个忙总也证实过。
苏南的民营企业总体还不错,并没有大量倒闭,淘汰掉一些低端血汗工厂反而更健康
很同意,我看了也是这个感觉
这个厂是完全没有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成半的年增长十多年,既没有设备更新,也没有土地资产。做到两千多万一年还是纯租厂房土地,很少见。只追求规模不考虑积累,技术积累资产积累都没有,风险意识等于零,就是老兄说的急躁贪婪过分了。
有财务危机不去债权融资,比较另类。可能设备不是通用的,且老化,但加上应收款和住房抵押,也有一定机会。没有考虑股权融资,估计是思维问题,或者有其它情况。
然后操作方式是去炒股,这个只能说,如果是事实,这个厂长没有运营企业的观念,基本就是作坊生意。但不做融资,去炒股,有点怪。
国企占领产业链顶端?至少20年内国企没有这个条件和实力,外企没那么容易去喝西北风的。
国企的上下游无法承担中小企业巨大的订单需求,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就业在10年内不可能由内需取代。
有道理,现在中小企业还要依赖外需。
不过,占领产业链顶端的工作,也只有国企能做,道理就是要忍受长期的投入。民企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义务来做这件事情。
内地主要是改开前15年没有赶上出口这个机会,原始积累没上去,所以很多设备买不起,自然技术也就无法积累。
自然法则嘛,最大的一份留给力量最大者。。。
现在看,还是官僚资本最强大。。。
如果能设计出让民营企业有动力去做研发的制度,那中国拍死全世界是指日可待的事,但且不说政治上做不到,似乎连理论上都很难说通。
忍受长期的投入,这个不能说是国企自身的优点,而是国企具备的垄断地位和国家支持的融资等政策的优势,使国企能够忍受长期的投入。
国企通过垄断地位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通过倾斜的政策来把国家的资金配置到研发和海外购并上。理论上这套制度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国企不务主业,通过廉价的融资去放高利贷和做房地产,还依托市场准入优势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挤垮民营企业,这些都是制度中该针对性调整的地方。
同。私营经济活力强,肯钻研。如果能够在制度上设计出一套保证他们不单纯靠评比低廉劳动力的方法致富的话,那中国肯定前途无量。
知识产权是目前西方用得较多的一个制度,有好处也有弊端。中国抄了一个外壳,内里却由于诸侯经济往往变成一个joke。
同样,目前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开疆拓土猛爬进化树,这也是目前民企尚未能及的地方。两条腿走路,多生孩子好打架,这里面也许可以闯出条新路来。
新生模式如何能快速替代旧模式,新企业如何快速崛起,我个人认为这个才是关键,苹果不起,诺基亚黑莓不死
赞同,对于生手的散户,那就是庄家的财源
政府在通过这波行情洗牌,淘汰掉很多落后产能,培育几个重点企业。
感觉一刀切的政策,往往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执行力很差。
一招落后,招招吃亏啊!产品技术是生存之本啊!
看过不少所谓的中小企业主,令人眼前一亮的人十分之一都没有。
而且无一例外都非常贪婪,面对金钱可以放弃一切
看到这个帖子,我也加入讨论下,因为身边正好有例子
我叔叔的公司这个月刚刚关了,我们是在上海郊区的
我叔叔做桥梁工程起家,后来是专门做桥梁构件,包括大桥的桥梁。他的厂就是这个月关掉的,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跟了他几十年的手下都推荐去朋友单位去了,假如不愿意去的他负责给他们缴金到退休(这批人都是50多岁了)
不过我叔叔个人生活还可以,因为他的厂房都是他自己的,这点比楼主的父亲要好一些,我也问过他,为什么在还有很多工程做的时候不干了。他也是回答太艰难了,现在他把厂房卖出一半,套出2000万资金用于投资,然后剩下的一半厂房只租不卖,作为平时生活的来源,平时就出去旅游,日子过的很悠哉。。。。。。。。
他一个好朋友,在我们当地算是做的大的,去年资金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结果他手下一个小包工头年底来要钱,大概是20万,他最后拿了十万给他,说资金实在困难,过年前先给你十万了,剩下的过年有钱了再给,结果那个小工头听了,十万也没要,回去自杀了,这事在我们当地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地政府气急败坏,给我叔叔朋友极大的压力。这事好像对我叔叔也有刺激。。。。
部分地区的所谓“实业”,大约十年前就是骗贷的载体。还有所谓的“产业链”和“出口”
这就是制造企业的现状。写的真好
激流中的坚冰
发表于 2012-7-23 22:56:18
这个上了搜狐财经了
伟dxw
发表于 2012-7-24 16:21:11
看了半天,没看明白你是做什么的?一个企业如果不抓住销售的龙头,强壮技术的龙爪,一点小的风浪都经受不起啊。
靠政策,靠关系,只能应付一时,靠市场,靠技术,才能稳固发展
magicnie
发表于 2012-7-24 23:37:42
我觉得也是,中国的经济环境根本制造不出强硬的制造业,但任何一个行业进步都是以制作业为基础
饭社会
发表于 2012-7-25 13:04:10
还是国情决定的,在老美1美元可以注册个公司就可以干了,在国内1美元能干吗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