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izer2001 发表于 2011-12-18 10:58:40

哈哈 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块钱容易,生存艰难,谁还有心思去静下心来学习呢?

laker 发表于 2011-12-18 20:49:46

大侠的志向不在收徒,又累,效果又未必多好,关键是影响力有限。举个例子,当年鲁迅先生为什么多写短篇的杂文和小说呢,呵呵,希望大侠的结局不要和鲁迅一样,几十年过去了,思想再崇高再犀利,现实仍然是现实。

iamqius 发表于 2011-12-20 21:19:45

大侠一直在喊我们多读书,多读书、收个徒弟又有什么用呢个,大侠是想引导所有人,就像鲁迅,当医生不如作家。

过银云烟 发表于 2011-12-21 22:57:40

998大侠,让人望尘莫及啊,我们年轻人应该要有所担当,向大侠学习!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09:52:04

俺小时候,大院里有一个扫地的,瘦瘦弱弱的南方人,戴眼镜的,按现在的标准是斯文人,俺那时不懂,只是觉得与其它扫街的不同,问大人,大人说这是从外国回来的在国内很厉害的航空专家,阿拉也不懂,大人说是玩飞机的,阿拉以为是用纸叠的飞机,不以为然,大人说是玩天上飞的大飞机的!俺这才对人家有敬佩之情,漫天大雪,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这一个扫地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脚印,冬天看他剧烈地咳嗽,腰都咳弯了,记不得什么时候这个人就没有了,大人说,死了!
这位是搞运十的吗?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10:03:29

这个工业,在中国一直就没有玩开,国父想玩,也懂,还写了计划,但国父死的早,没辙了,
孙中山懂工业?

以后就是打仗,仗打完了,玩那156个项目,我父辈的就是玩这个的,但苏联的体系也限制了我们许多东西,造成了今天的人才困境中国从58年开始就逐步摸索走自己的路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马鞍山轮毂厂、九套大型设备、精密机床、攀钢的炼钢设备都跟苏联关系不大,二汽也不是简单复制一汽。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11:48:21

四、关于九套大型设备制造

  我国自己搞九套大型设备的制造是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工业的技术资料基本上是从苏联拿来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巴黎有个国际组织,叫统筹委员会。以美国为首,包括英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对我实行全面禁运,无论是机器设备还是原材料,凡属重要一点的,统统不卖给我国。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也不向我提供技术资料和机器设备了。九套大型设备的制造就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为了国防工业的需要,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好几次会议研究制造九大设备的问题。从 1960年起,国家计委和科委开始安排九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这时我不在一机部,仍在农机部工作。一机部开会研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问题时,有时也找我去参加会议。后来书记处决定把我调到一机部管九大设备的研制工作。1961年10月2日,我到一机部报到。从此,周总理碰到我时,总要询问一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情况。我管这项工作将近三年,1964年的一天,段君毅、宋劭文找我,对我说:周总理很关心九大设备的事,请你考虑一下,他要你专门汇报一次情况。我说,汇报讲不完,干脆写个书面材料,请你们转去。段不同意。他说,这不行,你直接写给周总理吧。

  由于九大设备的制造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防军工生产能不能上去的大问题,因此我于 9月23日向周总理提出了书面报告,介绍了九套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水平等情况。我在报告中谈到:从设备规格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十年,由于美国、苏联建造投产了大规格的这类设备,不仅各行各业设备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向大规格发展。目前,我国这九套设备的规格,和现在各国拥有的、真正用于生产的同类大设备一样或相近。所以,从规格大小和使用效果看,我们制造的这些设备,不会有太大的落后。从设备性能看,大体为五十年代后期世界拥有设备的水平。我与有关部会商过,从解决我国近几年对这九方面的新材料的需要,这些设备都还是合适的。我认为,待九套设备完成之后,我们的设计、制造能力可以提高一大步。10月14日,周总理将我的报告送刘少奇、邓小平、彭真、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传阅。周总理对九大设备的过问和关心,有效地保证了这些设备设计和制造的顺利进行。

  九套大型设备有六套放在四川。其中四套在重庆西南铝加工厂,这就是: 3万吨模锻水压机,125万吨卧式挤压机,2800毫米热轧机和2800毫米冷轧机。前两套在1971年3月投产,后两套要早半年,是1970年9月投产的。有两套在成都无缝钢管厂,它们是直径2~80毫米钢管冷轧机和直径80~200毫米钢管冷轧机。另外有两套在太原钢铁厂,它们是辊宽2300毫米合金钢板冷轧机和辊宽700毫米20辊带钢轧机。在北京建工部五院还有一套万吨油压机,系压制弹头的急需设备。

  前面已经讲了,这九大设备都是在国外对我国进行封锁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总的特点是,项目大,技术要求高,成套性强。但由于中央关心,冶金部合作得也很好。当时指定副部长徐驰同志和我一起商量办事,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各方面齐心协力,所以效果比较令人满意,较好地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急需。没有这九套大家伙,现在我国的运七、运八飞机就没有办法制造出来。因为要大型锻件没有大型锻件,要大型铝板没有大型铝板,大飞机是肯定造不出来的。这么大的设备我们造出来了,说我们没有本领么 ?其实我们还是有些本领的。因此,国外禁运、封锁,反倒使我们的本领更大了,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制造九套大设备的经验,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爱国主义的、自力更生的、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的。有了爱国主义,才能真正合作。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是一致的;没有艰苦奋斗,讲自力更生只是空口号。

  对机械工业,周总理生前是爱护、关心和支持的。在一次会上,周总理还就我们自力更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厂一事说:马鞍山车轮厂的建设,冶金部和一机部合作得很好。机器做得不错嘛。

http://www.cmes.org/cmes/ftp/shenhong/shenhong/shen/huigu.htm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12:08:13

本帖最后由 zhanhaipeng 于 2011-12-22 12:10 编辑

刚才说错了,是从61年开始大量进口的。
1961-1978年中国粮食净进出口单位:万吨
-445.47
-389.21
-446.19
-474.93
-398.86
-355.28
-170.75
-199.51
-154.88
-324.05
-55.57
-183.06
-423.48
-447.74
-92.89
-87.18
-568.78
-693.53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16:21:24

你不开放市场,你学习什么?人家把东西送到府上供大家仿制?不可能,这两个东西是完全一码事,一定先开放才能学习,没有哪个国家是把市场封闭起来学习国外的,除非你是米国的小兄弟,比如南棒,关闭市场学米国,
中国实际是从74年开放一部分市场给西欧,引进一些机床,采矿设备,冶炼设备,许多炼钢设备都是那个时候仿制的,不明白的还以为是研发的呢,采矿设备也是从那时开始仿造的,以前是没有机械化采煤的
60年代初中国搞精密机床的时候就是进口少量样机来分析仿制。
1964年,中国机械工业首次从日本引进了10多个品种的气动、电动量仪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1965年以后又引进了液压元件等制造技术和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工厂。
从1965年起,一机部从法国购买了4种重型汽车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资料。


攀钢的炼钢设备是60年代自己研发的。
74年以前也有机械化采矿设备,只是没有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而已。

zhanhaipeng 发表于 2011-12-22 16:31:43

炼钢是学日本的,学德国的,只是规模小,特小的转炉,一开始只有几吨,现在都200多吨,没有开放,你学什么啊,还是几吨的炉子

120吨纯氧顶吹转炉由上海机电设计院、北京钢铁设计院、重庆钢铁设计院和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由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沪江机械厂联合制造,它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座大型氧气顶吹炼钢设备。这台转炉,公称容量为120吨,年钢产量达130~150万吨(单机容量),炉体外径达6670毫米,高度7780毫米,主机设备重达757吨,倾动力矩2950牛顿米。1970年,120吨纯氧顶吹转炉制造成功。1971年,一次投产成功,当年出钢。该转炉被列为上海市建国40年重大工业成就之一。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完全疲惫了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