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仔 发表于 2010-11-20 22:10:48

听的有点悬,听一听,看一看,还是帮不上手。

mixin0756 发表于 2010-11-20 22:16:27

引信体加工五十年代就使用苏联的六轴制动机,加工效率、精度都很高很高。

wsheng4029 发表于 2010-11-20 22:17:17

等楼主写故事

wshengz 发表于 2010-11-21 18:31:21

看着,听着,发表发表,不错,嘿嘿

成形极限 发表于 2010-11-21 20:30:05

很好的故事,光对象就很吸引人

风随意 发表于 2010-11-21 20:53:44

好故事~~没有沙发。没有板凳~没有椅子~那我就坐在地板上听故事!

六角车 发表于 2010-11-21 21:14:01

  眼看着这样干下去的结局已是一场毫无胜算的败仗,在大家一时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提出一套新的加工工艺,该高兴才是,但搞过机加工艺的人都知道,六轴自动车加工产品对工装的依赖性很强,而且所需的工装不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很多。如纵横刀座凸轮,横向加工刀具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刀架,纵向加工孔用的刀杆、钻夹,外圆车刀架,送夹料簧各六个,只这六套送夹料簧价值就五六千元,更不要说还得需要一定的制造周期。当然,如果还是使用原来型号的设备,这些工装的设计图纸可以拿来就用,省去不少设计时间,何况用了几十年的设备,各种工装的储备别说现在才装了六台车,就是再装六台也不用再做新工装,那大家还反对什么?这得从工厂的现状说起。
    现在使用的六台六轴自动车型号是原苏联50年代援助的1265.6轴自动车,能正常使用的一共有十台,按讲要是都调成这个零件,还有按期完成任务的希望。但这种设备的先天的设计缺陷,使得调整操作的难度特别大。据说这些机床是二战胜利后,苏联从德国拉回的战利品,拉回苏联使用了几年,眼看没大仗打,又急于换成现钱花。就把带德文标记的机床箱盖取掉换成俄文拉到中国来了,这种机床的结构设计有两个致命的毛病,一是带动六根工作主轴转位的鼓轮定位锁经常的会出现错位,前面说的小错位只不过废几个活,还算不得大毛病。要是一旦大错位,烧刀打钻头,十几把刀具的价值不菲,要重新磨换这些刀具,就是一个十分熟练的调整工,忙活上一整班也不见得能调好。要是把纵刀座再打歪了,有时两三天都找不正。再一个毛病就是那个由机械化到电磁化的高科技的电磁离合器,别说是机床的操作工,就是经验丰富的调整工,每回拉开操作手把时都是提心吊胆的,直到今天,我见过的单轴。四轴、六轴,八轴,的种类也不算少了,其快慢速的离合器都是机械的,只有这款苏联的六轴车是电磁离合器。这种机床的工作运行情况,通过一个圆盘360°的表表示出来。从零度到220°为快速阶段,耗时5秒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所有刀架退到零位,档铁到位,夹簧松开,送料机构将料送到挡铁的位置后,挡铁退回原位,然后鼓轮抬起,定位锁拉开,鼓轮转位60°,定位锁锁紧,快速离合器行程开关关闭,快速电磁离合器脱开,刹车带刹车,机床由慢速离合器带动开始正常切削。当时的设计者可能只考虑到电磁离合器的高度灵敏性,没考虑到他的强大的惯性,虽然也设计了刹车装置,但经常的是刹而不住,所有的刀具失去控制,高速向待加工的材料冲去。七里卡察一阵响,车刀烧,钻头折断,调整工几个小时的辛勤劳动成果转瞬间化为乌有,尤其是一个班连续出现几次这种现象,有的调整工,当时腿都软了。鉴于此,能熟练调整这种设备的调整工人本就不多,加上又遇到了这么个难干的产品,左挑右挑的也只凑了十二个人,就这也不是人人都能对付一台机床,而是按着一强配一弱的组合免强开起了六台车,这也就是工厂全部技术实力了,就是再加上我,也不过是再调出一台车来,也无济于事。我的意思是放弃1265.6的工艺。改为国产的六轴自动车工艺,说起国产的六轴自动车,买回来摆在那里已有十多年了,还是崭新的,有的连油封都没拆,C2163.6;C2150.6;C2132.6;C2216.6轴半自动。几乎是国产六轴自动车的大全展厅,一共20台。有的工人开玩笑说,这么多六轴车的加工能力,可以支撑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想到现在连支持局部战争的一次小战役都弄得如此狼狈。这到底是为什么?

睿轩机械 发表于 2010-11-21 21:30:01

...........................

liujie0515 发表于 2010-11-21 23:26:04

听听故事了啊,LZ继续啊

lwp05 发表于 2010-11-22 09:40:53

增长了见识,不错,建议以后多一些这样的内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生死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