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这件事,是注定绕不开江苏这个外贸经济强省的。 所以,看到这样的重磅消息:
本质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激动,反而更看重在微观层面,落实给谁来承担这样自贸驱动核心。 而江苏的人选,就是南京,苏州,连云港。 对苏州人民而言,自贸区消息恐怕还不如终于建机场来的更有刺激度。
不过言归正传,这次想好好和各位聊聊一个地方,这里就是这次苏州自贸区的承载者: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生活在苏州园区久了的人,多少都会有点傲娇,也会有点失落的。 从1994起步算起,这个顶着工业园名头综合性新城区,几乎是当初大陆除了一线城市的陆家嘴,蛇口之外,规划起点最高的新城。 以90年代百业待兴的苏州而言,这样一个顶级项目的落位,除了中新两国战略性的合作,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一个普通地级市命运。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的25周年,可你回过头来复盘着园区25年的历程,还是有点小遗憾的。 除了早期的新家坡资本注入外,不止园区,包括苏州这座城市,收到国家级的红利,少之又少。 外人看来,贯穿了园区的开发周期,很有节奏感也很克制。
至今,你还能在金鸡湖边不远的地方,房价三四万的地方,找到一些成片的的代工厂宿舍楼。 总之,自贸区虽然早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但园区也好,苏州也罢,太需要一次国家级红利的注入了。 还是有个问题的,政策红包确实给了苏州,但为什么是园区?
应该说,苏州一市四县,个个强手如云。 论经济总量,园区已经和昆山有量级上的差距了,太仓的港口,常熟和张家港的民营,高新区紧咬不放,太湖新城跃跃起势。 但是,真正能带动苏州产业突围,还是园区。 这点上,我们把苏州当成一只股票做一次复盘,那么股价最高光的时刻,无疑就是03年。
那年苏州因为夸张GDP总量,有了“苏老五”称号。 那年,苏州和深圳,产业上没有明显代差,总量上唯一一次差距不足千亿。 此后,第五这个位置,保持了7年了后,天津,重庆超越,成都,武汉一个个以政策虹吸资源的城市开始崛起,苏州确实有点焦虑了。
今天上半年,苏州GDP成绩单发布,4.81%的名义增长,在江苏倒数,又一波“苏州不行了”舆论自然是免不了的。 为什么现在苏州会慢一步,其实本质上,相比外贸型城市在全球产业链吃到的红利的衰减,两种新城市模式在换代: 一种强政治或者强政策城市的资源虹吸,可以吸附城市辐射区的人口产业,只要总量够大,哪怕很粗放,也能把自己扭转成内需消费城市。
一种就是深圳,杭州这种玩法,完成产业驱动升级城市,有了大量高新科技产业扎堆,人愿意来赚钱。 第二种很痛苦,风险也更大,但对比第一种的“天生光环”,一个普通地级市,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是第二种玩法。 理解这点,我们再来看园区的担子。
这次,给苏州自贸区的定位,或者说园区定位,是这样的。 “苏州自贸片区功能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首先,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对苏州园区的定位不是国内一流,是“国际一流”。
换句话说,苏州园区,是个未来真正的国际级园区,而能真正做到这点,目前只有园区具备这样底气。 在外人看来苏州发展模式基本是外包代工,但是深入其间,你会发现,苏州经济构成很复杂。 外资确实是一股很大主导力量,但伴随外资入局,是为这样一条外包链条做补充的乡镇企业发迹,这就是为什么吴江啊,常熟啊,张家港啊,这种县域经济和民营资本很发达。
但同时苏州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在做一件很微妙的事。 走在昆山工业园区内,你会发现工厂快清一色都是仁宝这样的台资,到太仓边界,户外广告上是,太仓德国工业园欢迎您。 也是说,苏州很早就有意识把引进来产业进行了规整和定位,这方面,我虽然能找出很多数据证明苏州园区产业很牛,但没有直接感受来的更直观。 要知道,当初园区能吸引到最优质那批外资,在规划之初为了保证本来低洼的园区不内涝,在90年代,把80平方公里用土方硬填了70公分。
这样,最挑剔产业才愿意过来,最有选择权的人才也想留下。 哪怕在市区里面,你在相城吴中的产业,直观上的感觉都比园区差点意思, 实际来说,虽然没什么统计数据,但苏州职场心照不宣的秘密,就是园区的工资是会高一点的。 这代表着,园区很早在沉淀苏州最精华那批种子产业。
而沉淀下来之后干嘛呢,当然,是升级啊。 其实早在这次自贸区之前,园区已经有两条很明确的产业路线图。 第一,既然我是外资高地,那么就找质量最好的外资好了,这点上,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肉眼可见的案例好了。 博世,世界上最牛的汽车供应商,宝马都要客气点那种,在园区差不多也是除了三星外,最大一个外资项目了。
然而,这么多年来,只是以一个很大代工厂形式在运营,也就是一种可以随时撤离的状态。 但是去年,星龙街上有一栋写字楼拔地而起,博世愿意把他的全球研发中心放过来了。
对了,做这种事,还有苹果。 当然,可以有一堆台面上说辞,但根本上,是园区有了面对这些利益导向的外企的底气。 顶级城市规划的成熟意味着企业不要考虑什么基建成本拖累;多年沉淀市场化政府团队作风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的营商成本,金鸡湖和邻里中心为代表的宜居环境,不愁留不住优质人才。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更关键的是,多年的磨合下,已经有了很成熟高科技集群产业链,以及这条链条上培育出的高素质人才群。 而有了这关键链条后,园区的第二条路有了,孕育属于自己内生高科技产业。 这点上,园区也算有了自己小成就了,生物医药初露锋芒,纳米科技研发多年,人工智能开始发力。
我有次遇上深圳一个做生物医药朋友,工作日待在园区,周末回深圳,因为园区的医药虽然还没有涌现出巨头级企业,但很多细分领域细分冠军已经有了不少。 这第二条路线才是当下苏州最需要的,注定是一条最难走的路,不过这条路园区扛了。 所以,什么是园区,因为园区有最好的底子,才能最快的玩好产业迭代,以点带面,全面盘活苏州。
大家回过头想想,苏州看似是一个全面开花均衡城市,但本质上还是以核心发力的滚动开发。 做好金鸡湖才有园区的下一步,狮山成了高新区才有了骨架,昆山开发区有了才有了昆山奇迹。 这次,发展多年后瓶颈期的苏州,选择把筹码压给了,最有希望的园区。
或者,你往更宏观的视野说,这次江苏把自贸区的红利让渡给南京,苏州,连云港。 无论地图上呈现的三角构架,还是三者分工,南京省会,苏州经济最强市,连云港,江苏最北和最好港口,都将是未来支撑在转型期江苏经济的一条新主线。
好,那最后来看下,园区大概会怎么做这个自贸区。 首先,是地域。 这次苏州自贸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涵盖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下图所示区域。
先和各位说下,园区的住宅区通通是不在自贸区内的,接着,这样的片区不是自贸区的新划定,而是园区一直以来就有功能划分。 然后,是布局上的,也是六点,贸易便利、产业创新,金融开放、跨境投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 我帮各位总结下就是,东部是制造集中区,未来往高端制造升级,独墅湖是科创区,未来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而金鸡湖和阳澄湖本质上就是未来服务业升级。
如果区分下的话,金鸡湖就是金融为主商务服务业聚集区,而阳澄湖是个生态型旅游服务区,也可以布局一些总部经济。 简而言之,园区格局不变,功能区强化升级。 最后,你问我到底这次自贸区,将给苏州和园区带来如何的改变。 大概率上不会有什么很快的明显变化,因为自贸区效应确实在递减,而本质上也是一次锦上添花,那又怎样。
这个城市会有更美好的未来,那么为何不让这种美好来的更早一点呢。 写到这,不知为何,突然想到,那一张张园区的一无所有的老照片,最老一代园区人去上海企业门口点头哈腰递名片的背影。 25年,有了这个颇具气象的苏州工业园区。 真叫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