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Sinopec, th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是一家巨型能源化工企业。它集石油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销售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于一体,涵盖石油生产的上中下游全流程。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0年2月25日独家发起的股份制企业,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分别上市。
概述:
中国的化工行业历来生产厂家众多、生产效率低下、国内竞争激烈、国际竞争力非常薄弱。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对石油化工业实施了全面重组,按生产的上下游和地域关系,将原松散型的中国石化总公司与原石油工业部重组成两大集团,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中国石化的业务主要是石油的开采、销售以及相关化工产品的生产,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同垄断了中国大陆的石油市场。与另两家公司相比,中国石化更注重炼油与化工业务,它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生产商,原油生产量位居第二。公司的产品主要有原油、天然气、化纤、化肥、橡胶、成品油等。
公司荣誉:
技术获奖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成果 | 获奖等级 | 年份 | 1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特等奖 | 2012年 | 2 | 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 | 特等奖 | 2007年 | 3 | 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 | 一等奖 | 2011年 | 4 |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 一等奖 | 2010年 | 5 | 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 一等奖 | 2009年 | 6 | 三维三分量地震关键技术突破与深层致密大气田高效勘探 | 二等奖 | 2010年 | 7 |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8 | 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9 | 重油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0 | 大型PTA生产关键技术-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1 | 单系列大型化炼油技术集成开发与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2 | 超大加氢反应器研制及工程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3 | 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4 | 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油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5 | 稠密多相流动与化学反应耦合体系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2010年 | 16 | 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 二等奖 | 2009年 | 17 | 胜利油区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18 | 基于深井钻柱动力学的高速牙轮钻头与振动筛研制及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19 | 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0 | 环己酮氨肟化路线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成套技术 | 二等奖 | 2009年 | 21 |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技术轴径向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2 | 大型乙烯装置优化运行技术与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3 | 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4 | 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的理论体系、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5 | 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 二等奖 | 2009年 | 26 | 胜利油区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 二等奖 | 2008年 | 27 |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的科技集成与创新 | 二等奖 | 2008年 | 28 | 100kt/a苯胺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 二等奖 | 2008年 | 29 | 回收炼厂乙烯资源成套工业化技术的应用 | 二等奖 | 2008年 | 30 | FCC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二等奖 | 2008年 | 31 | 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 | 二等奖 | 2008年 | 32 | 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 | 二等奖 | 2008年 | 33 | 30万吨合成氨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开发研制及应用 | 二等奖 | 2008年 | 34 | 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 二等奖 | 2007年 | 35 |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层保护与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 二等奖 | 2007年 | 36 | 抽提蒸馏分离芳烃成套新工艺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7年 | 37 | 炼油分离过程大型化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节能 | 二等奖 | 2007年 | 38 | 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 二等奖 | 2006年 | 39 | 亚洲石油地质特征与战略选区 | 二等奖 | 2006年 | 40 | 生产满足欧III标准汽油组分并增产丙烯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6年 | 41 | 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 | 二等奖 | 2006年 | 42 | 开发建设10万吨大型裂解炉 | 二等奖 | 2006年 | 43 | 烃类原料蒸汽转化制氢系列化催化剂及应用技术 | 二等奖 | 2006年 | 44 | 长链二元酸的研发与工业生产 | 二等奖 | 2006年 | 45 | 原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 | 二等奖 | 2006年 | 46 |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与开发 | 二等奖 | 2005年 | 47 | 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48 |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49 | 中压加氢裂化技术(RMC)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50 | 异丙苯清洁生产成套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51 | 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52 | 新型高抗挤套管与复合管柱技术 | 二等奖 | 2005年 | 53 | 大型离心压缩机关键共性技术及在石化、冶金行业的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54 | 大型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智能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 二等奖 | 2005年 | 55 |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新增17亿吨探明储量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新技术 | 二等奖 | 2011年 | 56 | 胜利油田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与应用 | 二等奖 | 2011年 | 57 |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 二等奖 | 2011年 | 58 | 催化剂物性变量的耦合调控对重油制低碳烯烃的反应优化及工业实现 | 二等奖 | 2011年 | 59 | 重油高效转化的加氢处理及其与催化裂化新型组合关键技术 | 二等奖 | 2011年 | 60 | 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节能降耗的优化运行技术 | 二等奖 | 2011年 | 61 | 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二等奖 | 2011年 | 62 | 高应力强水敏深层井筒稳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二等奖 | 2012年 | 63 |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突破及老油田高效开发应用 | 二等奖 | 2013年 | 64 |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 | 二等奖 | 2013年 | 65 | ND催化剂单环管工艺开发宽分子量分布聚丙烯技术 | 三等奖 | 2008年 | 66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 | 一等奖 | 2005年 | 67 | 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 | 一等奖 | 2006年 | 68 | 催化氧化新材料——空心钛硅分子筛 | 二等奖 | 2010年 | 69 | 高效择形催化技术开发及其在对二甲苯生产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2008年 | 70 | 超细(可达纳米级)橡胶颗粒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 二等奖 | 2007年 | 71 | 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 | 二等奖 | 2007年 | 72 | 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与维修装置 | 二等奖 | 2006年 | 73 | 异丁烯可控阳离子聚合与丁基橡胶聚合新工艺技术 | 二等奖 | 2006年 | 74 | 生产清洁燃料的高活性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 二等奖 | 2005年 | 信息来源:公司官网2014年10月信息整理
石油技术服务
地球物理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体系—— I 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精细地震勘探( I - F i n e)、复杂地区复杂油气藏勘探( I - C o m p lex)、油藏地球物理(I-Rese r v o i r )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I - O f f s h o r e ) 和非常规资源勘探(I-Unconventional)、实验地球物理(I-Experiment)、地球物理装备( I - E q u i p m e n t ) 、地球物理软件(I-πframe)。首次应用可控震源高效同步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创国内可控震源施工平均、日产、时效3项最高纪录。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已形成。井身结构优化、高效破岩工具、欠平衡钻井、精细控压钻井、捷联式自动垂钻、复合钻进、防气窜固井、高压井控等复杂深井超深井优快钻完井关键技术已成龙配套。
钻井提速提效技术效果显著。通过推广应用孕镶金刚石钻头+涡轮钻井技术、扭力冲击器+PDC钻头技术、气体钻井等钻井提速技术,提升了技术效果。
油田化学剂产品研发应用效果明显。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达国内先进水平;油基钻井液体系逐步完善,基本满足现场要求。低密度、超高密度、微膨胀和韧性水泥浆体系已经成熟。
非常规页岩气井的钻井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形成了页岩气长井段水平井钻井、油基钻井液、弹塑性水泥浆固井等工程配套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初步配套,采用水力泵送桥塞射孔联作技术在涪陵焦石坝地区成功应用16口井,投产13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气15万立方米以上,为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做出了特殊贡献。
测井仪器研制取得明显进步。在高温小井眼井下仪器、高抗硫产气剖面井下仪器研制上取得成功,有力支撑了开窗侧钻井及普光气田开发配套的生产需要;水平井分段压裂配套射孔技术取得明显进步。同时,快速平台测井、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泵出存储式测井等成熟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提速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录井技术及复杂储层综合评价取得新进展。在拉曼激光气体检测、基于半透膜的油气在线检测技术上完成多口井的应用,对油气实时发现及定量评价形成支撑。复杂储层尤其是页岩气的综合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了不同地区的页岩油气参数计算模型及有利储集段的识别和分类标准,为泥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如焦石坝储量申报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洋工程建设技术取得新进展。“胜利902”铺管船建造工程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东海合作区块海洋工程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石油机械装备新产品研发应用取得新成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主体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参与涪陵页岩气井压裂现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等壁厚螺杆钻具技术质量实现突破,针对涪陵页岩气示范区开发个性化钻头与螺杆钻具,提速提效成效显著。连续油管和不压井作业设备研制成功;RDS压缩机技术和质量不断改进,11台6RDS压缩机组在大牛地气田顺利投产。
焦点事件
中石化97号油争论事件
由于中国早期催化裂化催化剂与催化裂化脱硫助剂技术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其汽油硫含量偏高,而辛烷值不足。为补充辛烷值,中石化不得不在其90号以上的汽油中添加MTBE或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造成汽油标号越高,这些抗爆震剂的含量越高,对发动机腐蚀性损害越大,因此出现了中国国内90号以上的汽油都靠勾兑制备的说法,进而引起了中国产97号油不如93号油的争论和中国各种汽油添加剂产业的兴起。中石化在2008年后逐渐引进BP的专利多次裂解技术生产出了直接由多次裂解制法制备的97号或更高标号的汽油,但这种“真正的”97号汽油只在极少数中石化加油站出售。
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2011年4月,有网民爆料称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购买几百万高档酒供私人支配。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证实2010年公司确实采购了数批酒,但称“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 而相关知情人透露,没听说也没见过公司出售这些高档酒,网曝所购酒部分是用于接待。
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参考: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