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商看得见摸得着好像是一个量化标准,而情商是一种感觉,神秘又让人追捧,但是有时候不能把自己一时半会儿解释不了的东西用虚无的概念一笔带过。刚才拜读了论坛一位朋友关于公司逆淘汰的帖子,其中有一个回帖——“用智商淘汰称为淘汰,用情商淘汰成为逆淘汰”,这句话因为精炼和对称而感觉很有道理,但是确实把问题引偏了,也突然给了我新的灵感。我专门写这个帖子就是因为我认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个问题一定困扰很多坛友,让很多技术人才觉得怀才不遇,甚至会质疑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实际上逆淘汰不仅在我们工作中,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 这是乔治·阿克尔罗夫柠檬市场(或叫次品市场)的延伸,阿克尔罗夫凭借此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创逆选择理论先河,根据该理论,引发逆选择的原因可不是情商和智商,而是信息不对称,和智商情商没有任何关系,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二手车买卖,还有人因此用找对象做过比喻,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 V4 [( }. q3 T2 p* t0 \! r% l% R% l7 z! C
大道理不讲了,来点实际的解决方法,因为有些朋友往往面对所谓工作人际关系的苦闷没有明确的信号来判断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不该走,一不小心迷茫几年耽误自己还不知道,又或者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却单纯推给公司和同事。" \0 z4 g% h2 S& @( D
- k) L, x) g' p! o) c4 T 那么理论有了,根源也说清楚了,如果在公司或者生活中遇到这类苦闷,而且论坛很多朋友确实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那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时也要了解对方,这一步非常重要,就是让信息尽量对称,这一步走了不一定解决问题,因为了解是相互的,有些人未必会很大方承认别人的优秀,但是这一步不走是基本上不太可能解决问题的。比如和老师傅不对付,自己应该主动去向领导要任务扛任务,最后以实际行动让对方了解你的能力以及你当时建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了解为什么老师傅会这样说,是长久以来就这么做的惯性习惯还是真的有可取之处?我记得我在以前帖子里提到过,刚刚到一个厂里参与生产问一个老师傅,为什么攻丝的丝锥在晃,他说“不晃行啊?不晃就断了”,我当时只是下意识认为这个厂水平值得怀疑于是马上去学校进行系统培训,现在想想其实就是一下感觉这个厂钻孔和攻丝工艺不系统不专业,潜意识直接否定了这个厂的能力,而后来我带着学的东西再到厂里最开始提出任何建议都被否定,每次提出建议都被否定也是很郁闷的,因为他们不了解我,毕竟三四个月前我连图纸都看不懂,正常的想法都是他们干二十年了我才干几天,鬼使神差的是碰到了抬杠的老师傅无意间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因为一个工装的建议他一激动将了我一军让我去搞,我当时一口就说“搞就搞”,后来按照我的想法自己设计自己编程自己跑车床搞出来了,离我进厂一个完全白丁也就是半年不到的时间,后来厂里买了的四轴加工中心,全厂没人会,我不仅编程做首件还帮着带了一个操作员和整理了全套操作培训手册(当然不是我聪明,是因为工件是批量件,而且都是类似的,实在太简单,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后面局面就主动多了,每次谈想法只要他说那不可能,我就说“要么我来?”,然后第二天他就顺着我的想法去搞了~~~
0 `6 C; B7 r5 ?1 J+ p( O2 j; q* J, ?1 e1 p' y# D" k+ u" T
这个例子结合上面的理论,如果自己工作中遇到被压着的情况,你不要想用所谓“情商”迂回,就是让对方知道你行,不服就干,主动和老板要任务扛任务,扛下来多几次至少让公司知道你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如果你做到了让大家了解了你,你也了解了大家,然而还是不被认可和接受,就可以立马走人了,但是这个时候走人不是公司淘汰了你,而是你淘汰了这个公司。) O2 N" s3 M+ k$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