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50|回复: 13

请问这种水槽自动补水是什么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槽里的水变少时,水箱会自动出水,直到水面和弯管2平齐。请说一下原理和水流方向、气流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0: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ryp 于 2019-6-3 10:32 编辑
. G- z. R4 _$ y  P7 o$ i; ^7 J* s4 ^) s0 _
水箱必须是密封的,只有左下方下两个口。出水时弯管1出水,弯管2负责向水箱补充空气。水面高过弯管2口后,进气口被封,水出不来!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wryp 发表于 2019-6-3 10:16$ w! x7 _7 E% M$ ^+ X6 ^9 t& @
水箱必须是密封的,只有做下两个口。出水时弯管1出水,弯管2负责向水箱补充空气。水面搞过 弯管2口后,进气 ...
7 _7 q6 y  o2 x$ `& w$ v( q
支持^_^& {- ?4 N9 }! f6 r2 T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10: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如果做成这两种样子行不行呢/ ~: U% c$ i+ z. Q# A) c7 ?

点评

就是两个弯管伸入水槽的位置应该要有高低差(不知道原因,感觉应该这样),那和水箱连接的位置有没有高低差要求?  发表于 2019-6-3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1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wryp发表于 06-03 10:16<i class="pstatus"> 本帖最后由 wryp 于 2019-6-3 10:32 编辑 </i><br>9 e8 e7 L8 d$ ?* ]# f0 Z
<br>
9 d, D+ Q/ F- H4 d; f水箱必须是密封的,只有左下方下两个口。出水时弯管1出水,弯管2负责向水箱补充空气。水面高过弯管2口后,进气口被封,水出不来!
那做成下面两种行不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自动化系 发表于 2019-6-3 10:41
. M1 a, g; E3 }" o' ^5 R那做成下面两种行不行呢
0 b  W. k5 n7 K" G
我看行!甚至第三张图比第一张图还好:上漂气泡不会造成出水含空气泡。
( K5 v9 C8 R! g5 e9 C+ P*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默笑沧海 于 2019-6-3 11:31 编辑 ' R1 F, s1 s" V5 o+ \

9 Y1 o. Q/ g3 }/ ]7 b压力平衡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通器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3: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平衡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3 13: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水箱需要密闭且水箱内水的液位要高于水槽的正常液位,当水槽里的水低于弯管2时,由于水箱里的水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且水箱为密闭,如果没有弯管1的话,那么水一定会从弯管2处出来,但是由于弯管1的存在,弯管2与弯管1就达成了一个互相抽取的结构,那么就会形成弯管1管内和水槽内液位高度水的重量,跟弯管1到弯管2出圆柱体积水的重量相互较重,如果前者较重,则空气由弯管2进入水箱,水会从弯管1处流出,如果后者较重,则水可能会会从弯管2处流出且从弯管2处进气取决于弯管2管的粗细。我觉得这个结构还差点东西,弯管2和弯管1处都需要加阀门,不然很难装水至现有液位。个人认为弯管2高于弯管一时更合适更能保证完成自动补水。' M5 ~$ W5 S! v2 E% u' q8 `4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30 09:35 , Processed in 0.06053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