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字为本人的一些疑惑,如能解惑,不胜感激!
: e& W2 q- o0 Q: D& X
; F0 r9 Z8 Q$ ^6 M0 q测针半径补偿误差
# l z0 [8 m) y! R3 Y 当测针接触到工件时,三坐标测量机接收的的坐标值应是红宝石球头中心点坐标,显然,测量软件将自动沿着测针从接触点回退的方向(此回退方向是测量工件表面的法线方向还是与测针轴线垂直的水平方向?)加上一个测针半径值作为测量值。但该测量值是一个与测针的机械惯性有关的动态值。实际上,测量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测量值应该考虑到从测针采点到实际向系统传送该点坐标值时发生的机器空间移动距离。尽管这个距离极小,但对系统计算动态尺寸有一定影响。
2 J+ B5 {, E6 d0 w& j" B: c 在实际测量时,每测量一个元素,系统都可以自动区分测针半径的补偿方向,计算正确的补偿半径。在采点开始后,测量软件将在沿着测针接触工件的方向上对测球进行半径补偿。但被补偿点并非真正的接触点,而是测针沿着测针接触工件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这一句的意思是?能否用图形表达)。这样就造成了补偿误差,产生误差的大小与测球的半径及该工件被测面与笛卡尔坐标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误差越大。 7 y# p4 a2 J, P, Q; ?
① 测球半径 r 对补偿误差的影响 - @0 C i; c! c6 u( o P
补偿误差 δ 与测球半径 r 成正比关系,即测球半径 r 越小,补偿误差 δ 也越小。因此当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点位测量时,应选用尽可能小的测球。
: y1 Y7 K6 k( f4 H② 测针轴线与被测表面法线间的夹角 α 对补偿误差的影响
$ e4 d4 r; l* S& |* ? 当测针轴线与被测表面法线间的夹角 α 等于 0 时,测球半径补偿误差 δ 也为 0 。因此,测量时要尽可能使测针轴线与被测表面垂直,使测头沿着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移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测球半径补偿误差(这句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测头测量有锥度的外圆表面时,如果测针轴线与被测表面法向垂直,测针从接触点沿被测工件表面法向方向回退加上一个测针半径值作为测量值,即直线BA为测针半径补偿,此时,将没有补偿误差。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4 g- ?7 h* ^+ B7 K
在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元素时,测量软件在自动补偿测球半径过程中会出现测针半径补偿误差。通过运用参考坐标系找正工件或用 CNC 模式进行测量,使测头沿着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移动采集点的坐标,可以尽量减小测球半径补偿误差,正确进行测球半径补偿,提高测量精度。
; u% j8 F7 f x, R5 ]! y7 v8 ~1 Q2 _如果有 3D 模型时,机器可以计算法向角度,可以进行补偿(如果导入三维模型,测量系统会自动识别该测量表面有角度吗?
+ X. ^; p1 w9 b/ J0 }+ `- h+ y% J4 S
3 a. J9 G0 P/ A* c( u
这篇文章是从网上找到的,其中中的红字为本人的一些疑惑,如能解惑,不胜感激!由于刚刚学习三坐标,请各位给予解答。6 l0 i3 [0 B+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