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7880455

新手入门道如何学习板金啊?请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3 15: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7880455 发表于 2018-12-10 14:424 H( _  i, ^% x. ^
你是怎么的得出来的?能不能计算方式我参考一下?

. ~! `7 B; y; p& ?5 vsw中直接展开啊 就这个数字
; g+ ]4 Z& N6 U. P' C' o8 p"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3 15: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7880455 发表于 2018-12-10 14:428 M7 v7 H- u* O% j$ ^% ~
你是怎么的得出来的?能不能计算方式我参考一下?
6 l+ e3 L' L- _4 S2 S8 X" \; e
好像结果对折弯机也有关系,我这里算法是外尺寸-2T*刀数+0.4T*刀数. \% J* F& ^' R,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3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幅图我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来是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0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不同板厚的材料做几个简单的折弯件,然后实测计算...(我厂用SPCC  90度折弯扣除取1.7倍板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MOLDMAN 于 2018-12-14 11:10 编辑 5 W& P8 A7 e. a6 i- m
. Z; U4 D. H9 C5 \: Z8 q/ X4 g+ x- i
说下我的展开经验,供楼主参考。我是做高低压配电柜壳体的,和楼主的调压柜类似,只是我们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7楼回复的折弯系数表,很清楚的表达了展开扣除量与下模宽度有关,对零件成型的R角也会产生相应影响,但我门的产品相对调压柜来说是更粗旷一点的,所以在设计时并不会考虑R角的大小。(而且设备也是相当简陋,能折弯就不错了,下模就一套,你还想换圆角?如果我想,就是想和车间的工人师傅们干架了,我又是猥琐多病的身躯,哪敢这么做)& r( t; e1 v, x- Z

/ p  {$ C3 n# @' m6 f5 }- Q2 K先拿楼主的一个展开示意说,我觉得既然用CAD了,初学完全可以考虑把材料厚度也画出来。6 H9 Z; y( T6 A' Y
横平竖直的很简单,用多线段按尺寸画出外边,然后偏移材料厚度就可以了。零件截面不能选太大的,用这个就挺好。5 D: i1 x4 ], @
' T, `1 c& N/ w/ x' I1 M& r) b
这么做的话内边尺寸也很简单的可以标注出来。下面说下我的计算公式:
! \% @! H4 ~! I展开尺寸=L-折弯数量×扣除量(K),以我的1.5材料的扣除量为2.4为例
$ @1 t- L4 B7 X) P' Y    (40+100+50+15+24)-3*2.4+0.6=222.4
9 o  i8 G) w/ `括号内理解,是'L', '3'是几个意思?不是明明4道折弯吗?最后还加了个0.6又是什么鬼?  X3 l( `( @2 j6 y' K+ ~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在多年折腾以后,也算搞明白了,得从单独一次折弯说起。不过好像这论坛的积分只跟回帖数量关联,所以我邪恶的想再用一楼来解释:为什么最后要加一个0.6?
' o+ `& H0 j! |  e; v0 a
6 f' y7 M: I* u* T2 j, v" n8 H& k
7 [- o) S$ g7 }7 U9 w# c6 B2 h% G

8 {+ o+ W  l+ \  K

' w/ E9 \) U1 k- I. v1 o+ p6 f& F
% O6 N6 Y  l/ J, B0 I: t9 ^' 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首先谢谢你,向你学到经验了,你说的我有点眉目了,我cad上又学到了画法了,我这里,cad直接人工算出来,然后画下料图就可以直接折了,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折弯图了 这个我还不明白,还有一点,我画折弯图时,我把折弯线都会扣掉一个板厚,比如折20,我画线就减个1.5是18.5。因为数控折弯机上也自己减掉板厚的,是这样?  发表于 2019-3-7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MOLDMAN 于 2018-12-14 11:08 编辑
  C! n, l) ]# ~, |9 x1 _( a+ P
5 x0 Q# ]$ D" P0 O* F好的,再蹭一个积分。" ]' r$ \0 g1 ~* A
先贴图示意,展开尺寸计算,一般用外边减去扣除量。也可以用内边加补偿量。不知道图里的信息能理解吗?
4 g; P% B# N  p( ~8 F. h) y1 G7 X) v: `

, q6 Q5 U# @; V继续啰嗦:还是以1.5的2.4扣除量来说吧!$ S+ ^* y4 t1 h& C+ m
如果只是计算L1的展开尺寸:L1-(2.4÷2),相当于扣除量是两边尺寸扣除量,这里÷2是只算1边的意思。
/ l5 t* |4 T; I/ D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内边计算,那么图示的展开公式为:l1+l2+(2x1.5-2.4) 图里的(2T-K)就是内边补偿了。这里计算括号里的数字得数是0.6,再回去看下上面那楼的0.6,应该可以看出,为什么最后我会加一个0.6...3 H8 b6 c  B& ~& y! T7 T8 ]
上楼图里的15尺寸,标注的实际是反折边的内边。所以了,上楼公式里的3*2.4里的3次折弯,就是没有把这个反折边算到里面的意思。
# E. H1 {  q. i% |OK,我觉得我大概能看明白了,还想再啰嗦一点别的东西。
+ u8 T. D. d* h% B% v* M
+ R1 ]$ s9 t! |5 a  _2 L" W

6 _% w6 Y, @3 @( Q" g扣除量,可以按师傅教的数据计算,我看到过一些其他精度要求高的厂家,扣除量的小数位是基数,比如1.5厚度的是2.5,那么计算单边折弯尺寸的时候就会出线2位小数,我也不知道设备能不能保证这个精度,所以我们在定制折弯扣除量的时候,会按零件装配情况向上或向下取到1位数为偶数,那单边折弯尺寸出来也只有1位小数。这个需要根据产品精度和设备精度来做调整了。5 F2 E5 Q% W  W+ Y5 e0 B- g
2 l; x7 X+ K( |. M  u; q) U  V! ]

( d  Z  G  C. l* @回复里有很多推荐用SolidWorks 3D软件来设计,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但是在用上强大的工具前,自己把基础的东西弄明白了更好。因为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使用工具的人去操作,去设置。3D软件最大的作用,我觉得是在产品成型前实现预装配,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设计失误造成的问题。缺点也有一些:首先对电脑硬件要求过高,以前参加过一次SW2014的产品推荐会,推荐的专业显卡就4000+。和我们一起去的领导的脸,很黑,很长。我们现在的电脑整机也就4000多一点,他推荐的显卡就4000多,这是要我们全体老命的节奏啊。而且软件价格不菲,原来谈的基础包就5W+,其余拓展包弄好预计14W/套....最后谈成了14W授权我们公司3台电脑使用。不过老板还是强行拒绝了...哈哈哈哈。原因大家都懂。当然,非专业的显卡也可以运行,只不过嘛,我觉得专业这词更高大上一些。
5 R6 D: b9 D" V# P再插个SW设计钣金时的图片,大概能说明3D软件的方便之处吧:1 e0 V& a) s7 ~1 C9 h6 G

' D) W+ I0 j" J希望啰嗦的这些东西,多少能对楼主起点作用。如果看懵了...只有怪我了
9 j0 C+ X, @9 L- x  j5 u9 a
, q( k# @: `' L: k+ J+ \! {0 q' S, R. C1 i. w! j* W#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egfeng 发表于 2018-12-12 22:31
: K  R7 W' a) u- c既然实际生产了还不知道怎么算料阿。& d3 x. t9 [# h6 _$ F% X- V
一般90度是减去两倍的板厚(非准确算法,事实上确是普遍工人采用的算 ...

6 F) ]" T: y1 R: M0 S% ^0 k非常感觉师父,这几天天天在绞脑袋在想怎么计算的就没进坛了,今天看到你们的帮忙,非常感觉又了解一点了,我这几天按你们方法再一条一条上床子做试验
9 @8 N3 H( [: ?2 r" X7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22: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KMOLDMAN 发表于 2018-12-14 11:06: ]3 d: H/ Q( b* C, c! G- ?$ F
好的,再蹭一个积分。0 J6 O+ V. Z" G. h( }* E: u( N" ~
先贴图示意,展开尺寸计算,一般用外边减去扣除量。也可以用内边加补偿量。不知道图 ...

) p  H$ k+ z9 ?7 e0 e谢谢,还是想多请教你一下了还有好多问题,能留个你的联系方式?
7 n6 {5 a' i5 Q! i8 M8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3 2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没有入门呢,学学SW吧,比CAD强,用那些老师傅的经验数据做一辈子都做不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26 17:20 , Processed in 0.05923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