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u913638054

如何设计如下产品的手动工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8 17: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就按人工原理,做个手动的硬怼试试,先把原理实验通了1

点评

人工原理是天理,机械,只是把人工做不到的每次相同动作做相同了。  发表于 2018-12-8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8 19: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yu913638054 发表于 2018-12-8 14:17
导向+固定腔体如果按照大内径11mm、小内径10mm的尺寸只做一段的话,估计不行,因为在盒体上面伸出部分的 ...

1)这种管套上手动套入各种软管的经验,我应该比你多不知道多少。你认为的“估计”,根本不需要估计,自己亲手去套入和验证才是硬道理。

2)机械设计,是需要数据关联的,请先把我说的各种数据看清楚了再否定。你在苦恼的这个设备机构,半路出家的我早时就已经做过的,不靠别的,就是自己动手多试验。

只靠估计去否定,不如亲手实验从否定中收集数据来弥补。

比如,被套入的管子头大,软管口子小,对不准?

只要把我说的认真分析和亲手试验,即使固定管头的直径大于软管口径,都能随便推入的。

当然,这得看你在亲手实验中,能不能逮住何时用什么速度去碰撞、挤压、自找中心、自动扩口套入等等数据。

这些数据,都不是很严谨的,差不多就行,但不得不自己去亲手实验收集。

因为,别人无法清楚你的软管到底多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9 18: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有一个方案,供参考
091202kdb807lq07tl080f.jpg

红色部分是一个两指夹爪,夹爪并不是完整的360度定位,对左侧的耳朵做让位

蓝色部分为定位段,同时提供插入推力

蓝色部分的上端对应直径12mm,下端放置几圈10毫米的突起,用来给软管提供插入力。具体几圈,要做测试,以顺利插入并且不损坏软管为标准

同时,应该在红色和蓝色之间增加一个刀片,来将软管端面切整齐

上面说到的三部分均安装在导轨滑块上,可以整体向上滑动

动作顺序如下:

1. 人工放入软管
2. 人工放入产品本体,设备自动定位夹紧
3. 蓝色部分夹紧,来对软管做定位
4. 刀片自动切软管
5. 红色部分夹紧
6. 软管整体向上移动,当产品头部进入软管入口后,红色夹爪松开
7. 软管继续整体向上移动完成插入

上面提到的刀片有两个作用
1. 将不太整齐的软管端面修整一下,保证插入过程不会偏斜
2. 蓝色夹具对软管的轴向定位是利用的10mm直径的沟槽部分,而软管本身的切断面可能在任意位置,为了保证插入深度的统一,需要对软管进行裁切,从而最终保证插入深度的一致。

这个方案的成功概率应该至少在80%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9 18: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世天涯 发表于 2018-12-9 18:05
我这里有一个方案,供参考

刚看完全部的楼,我的方案跟14楼的ricky大侠真是不谋而合啊@Cavalier_Ricky

我也认为插入并不是问题,产品本体部分需要插入的地方有那么大一个倒角,根本不需担心对不准的情况

倒是有一点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测试的时候插入力过大的话,可以考虑在在插入结合部位喷一些润滑剂,具体什么润滑剂需要看一下这两部分的材质,可以列入考虑范围的有水,酒精,润滑油等等。这个作为备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0 07: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世天涯 发表于 2018-12-9 18:29
刚看完全部的楼,我的方案跟14楼的ricky大侠真是不谋而合啊@Cavalier_Ricky

我也认为插入并不是问题 ...

我的建议里也提到过:前端露出插入长度再加一节。

这就是为插入充分到位的考虑。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进去得过多。

其实,我以前玩儿这个,都是多插进去,再往外拔出一点。

这样,因为管子是边转边插入,很容易消除掉插入部分拥挤造成的内应力。

也就是,插入后管子的前端,今天离墙面几毫米,明天后天也是几毫米。

这才是机械化自动化弄出来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9: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大佬的方案和建议,就不一一回复了!
我先做一套简单的工装来验证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2 08: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夹头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2 14: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波纹管收缩的,用弹性体树脂做夹具内镶件,带与波纹管配合的槽(边上的两个好解决,夹具推进时避免与突出的中间部分阳接头以及定位孔安装法兰的干涉比较难,这个产品设计时关于可装配工艺性的论证不是很充分,工艺工装的介入太晚了)
在汽车管路里常用的,接阀类,碳罐什么的,会用到的装配工艺,这个盒体上的阳接头像是与橡胶软管配合的,能解决一定的密封,吸震,降噪的问题。并不是直接与波纹管配合的规格,
要工装的话,应该是有不小的量,可以考虑在波纹管上增加两道纵向筋条(挤出模上留个小槽即可),来提高下轴向刚性。
没有密封要求的话,换内孔径大一点的波纹管。
还可以,加一小段橡胶管,做为辅助过渡件。

微信图片_2018121214250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4: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lyakamoz027 发表于 2018-12-12 14:27
关于波纹管收缩的,用弹性体树脂做夹具内镶件,带与波纹管配合的槽(边上的两个好解决,夹具推进时避免与 ...

正在为夹具内套选择什么材料头疼中,感谢大佬的指点。这款产品是车用传感器,还在测试打样阶段,但是产品订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介入这个产品的工艺工装时间比较晚!
大佬的意见我会反馈给部门内部进行论证讨论的,看能不能从产品设计上再加工艺工装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两个凸起的圆盘为内部风扇安装孔,这两个应该是动不了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2 15: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过产品没有设计冻结这个问题就好办了,
接头布置尽量可能分散一点,避免装配时夹具干涉,
接头直接出在盒体侧面上变径太突兀,根部应力容易集中,,汽车用的震动冲击、冷热冲击是基本测试,到时可能会裂,
最好加个圆锥台阶过度,让装配部位伸出,实现前后错开也是个选择,实在是没有空间,周围也要拉加强筋
接头结构尺寸应该是行标件,对应要装配的管规格直接选型就可以了,相关的你可以了解下阿雷蒙,诺玛这些公司的产品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18 16:48 , Processed in 0.0590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