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9|回复: 1

典型盘类零件的数控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8 2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性能良好的加工中心设备使许多零件的加工更为方便。利用这些设备如何能高效地加工出更为优质的零件,已成为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典型薄壁盘类零件为例,基于近年应用起来的高速加工制造技术的优势,利用工厂现有的数控设备,积极探索出加工该类零件的较好的工艺方案及数控加工过程。  1.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
7 T% k6 g+ I) U: K8 W( K/ Y  (1)零件的结构特点该零件材料为硬铝LY12,其切削性能良好,属于典型的薄壁盘类结构,外形尺寸较大,周边及内部筋的厚度仅为2mm,型腔深度为27mm。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方案或加工参数设置不当,极易变形,造成尺寸超差,% m1 K( i' ]( d/ Z3 n5 V( y2 K
  (2)工艺分析该零件毛坯选用棒料,采用粗加工、精加工的工艺方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毛坯→粗车→粗铣→时效→精车→精铣。粗车:分别在外圆及端面预留1.5mm精加工余量,并预钻中心孔。粗铣:分别在型腔侧面及底面预留余量1.5mm,并在φ12mm孔位处预钻工艺孔。3 F- U  ^: B) D$ @2 B/ U
  时效:去除材料及加工应力。精车:精车端面、外圆并镗工艺孔φ6mm,要求一次装夹完成,以便保证同轴度,为后序加工打好基础。精铣:保证零件的最终要求,是本文论述的重点。①粗铣型腔粗加工主要是去除大余量,并为后序精加工打好基础,所以加工型腔时,选择低成本的普通数控铣床加工。该工序要求按所示零件结构图加工出内形轮廓,圆弧拐角为R5mm,所留精加工余量均匀,为1.5mm。而且本道工序还需要在φ12mm孔位处预先加工精加工所需的定位孔。②精铣型腔高速加工技术是近年应用起来的制造技术。在高速切削加工中,由于切削力小,可减小零件的加工变形,比较适合于薄壁件,而且切屑在较短时间内被切除,绝大部分切削热被切屑带走,工件的热变形小,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形状精度;高速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加工周期也大大缩短,所以结合该类薄壁盘类零件的特点,精加工型腔时选用高速加工。③定位孔的加工该零件精加工选用中心孔φ6mm及φ12mm孔作为定位孔,所以精加工型腔前必须先将其加工到位。中心孔φ6mm在车工精车外圆φ301.5mm时将其镗削为φ6H8;φ12mm孔由数控铣床钻、铰至φ12H8。(3)精加工型腔时零件的定位与装夹为了使工件在机床上能迅速、正确装夹,而且在加工一批工件时不必逐个找正,所以此次加工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以零件上已经存在的φ6mm及φ12mm孔作为定位孔,做简易工装,该工装采用一个圆柱销和一个扁形销作为定位元件。由于该零件属于薄壁件,容易变形,在夹紧工件时,压板应压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分布尽可能均匀,以保证夹紧的可靠性,而且夹紧力的大小应适当,以防破坏工件的定位或使工件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其具体定位与装夹。此装夹方式完全符合加工中心的特点,一次装夹可以完成型腔及所有孔的加工。
# k7 ]  p1 Z' |$ |3 ?- G1 w* A4 B  2.加工型腔的数控加工程序总方案(1)编程软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基于软件MasterCAM生成的。该软件无须画出实体,只需按1:1正确画出要加工的轮廓线,选择适当的图形和参数即可生成用于加工的程序。(2)设备的选择精加工型腔选用加工中心设备:德国HERMLE(悍马)C1200U,该设备的操作系统是HEIDENHIN(海德汉),其性能指标为:主轴最高转速18000r/mm,快速移动30000mm/min,行程1200mm×1000mm×800mm,响应灵敏,适合高速加工。该零件以前曾选用其他加工中心设备进行加工,但因为壁薄,筋厚度仅为2mm,型腔深,为27mm,为防止零件变形,只能选用小规格刀具,较小的加工速度,并进行多次时效,加工周期很长,所以此次加工选用了适合高速加工的数控设备。(3)刀具的选择根据零件材料,选择国产的镶齿硬质合金立铣刀,双刃,大螺旋角,刃前空间大,耐磨,成本低。经过实践发现该刀具非常适合铝材的高速加工。对具体的参数选择,需要在实际切削中摸索,发现合适速度,当然还要参考厂家的资料。. _1 k- M- |! k6 ^7 f
  3.加工中心精铣削过程该型腔的铣削加工分两步进行,分别为底面和侧面加工,先底面,后侧面。数控程序的中心设在工件外圆圆心,安全高度在零件表面上方50mm处。(1)底面加工刀具规格:选用φ14mm的立铣刀。下刀方式:采用螺旋下刀,可以改善进刀时的切削状态,保持较高的进刀速度和较低的切削负荷。走刀方式:选用Pocket—Parallel,Spiral,clean Cor-ners(平行环绕并清角)方式,从内到外,三个型腔分别加工,可以减少提刀,提升铣削效率。2 Y1 p  ]) S) Y0 @$ C/ ?( G+ q
  加工时按顺铣方式,将底面1.5mm的加工余量分两次完成,第一刀背吃刀量1.4mm,刀路重叠50%,转速8000r/min,进给速度1400mm /min;精加工时,背吃刀量0.1mm,转速升至12000r/min,进给不变,底面的表面质量非常好。其刀路轨迹,由里向外逐步扩展,与外形相似,刀路平顺、柔和,尽量减少剧烈变化,以免引起机床振动。注意:精加工底面时,给侧面预留了3mm余量,以免铣到侧面时吃刀量增大。
1 ^9 O3 \8 X2 l, w2 U8 o  (2)侧面加工刀具规格:为防止在拐角处走刀路径突然改变而导致冲击力太大,所以高速加工时应尽量避免选用与拐角半径一致的刀具,此次选用φ8mm的立铣刀(拐角为R5mm)。装刀时,刀具尽可能缩短伸出长度,以保证高速加工时的刀具强度。进、退刀方式:以圆弧方式接近、离开工件,可以避免突然接触工件时产生的接刀痕,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走刀方式:选用Contour(外形铣削)方式。加工时,按Z轴分层并以顺铣的方式进行,转速10000r/min,进给速度1000mm/min,三个型腔同时逐层向下铣,每次背吃刀量为2mm。注意:不可一个型腔铣削后再铣削下一个型腔。因为,当第一个型腔加工完后,内部筋的壁厚只剩3.5mm,而加工下一个型腔时,内部筋的切削量将是1.5mm,这会导致局部支撑力变小,工件容易受切削力的影响而变形;若三个型腔同时逐层向下铣削时,筋的壁厚是5mm,相对而言支撑力要大得多。加工的刀路轨迹- E- J+ y) ^! `4 V
  加工操作完成后,选择HEIDENHIN后置处理,生成NC程序,用网线传到机床。4.结束语该零件采用此种方式加工,既保证了加工质量,相对于传统的数控加工而言,又使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也可以为同行加工同类零件提供一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06: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东是好东东,学习了!最好是能上两张零件图,我们可能更明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8 10:44 , Processed in 0.04979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