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04|回复: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8 1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沈鸿百年诞辰特别纪念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
中国工业报

上午好!今年5月19日,是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鸿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为中国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在中国正在踏步向创新型国家迈进、“自主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的今天,人们深切地呼唤熠熠生辉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博采众长的沈鸿精神。
从布店的学徒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沈鸿同志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平凡而伟大。沈户评价自己一生做了“三件事”,主持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主持制造了用于冶金工业的30000吨模锻水压机、80毫米-300毫米钢管轧机和特薄板轧机等“九大设备”;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大型工具书。沈鸿同志以坚定的信念、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持自主创新,他伟大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激励着许许多多的人。沈鸿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建设创新型国家 深切呼唤沈鸿精神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大踏步向创新型国家迈进,高张"自主创新"旗帜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一个名字---沈鸿。
5月19日,是沈鸿诞辰100周年纪念,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缅怀着这位为中国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
沈鸿同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学士后"导师,也是当时许许多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导师,沈鸿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黄瓜"变"西红柿"
我与沈鸿同志相识是在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沈鸿同志在陈云同志领导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任重工业处处长,1952年底调到新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任机械工业计划局副局长,我任重型矿山机械处副处长。沈鸿同志为人很随和,什么架子都没有,经常和大家有说有笑,群众关系非常好。有一次,他给我们摆龙门阵,大谈他到苏联参观时的见闻。他说,有一天他们代表团到乌拉尔重机厂参观,看到了苏联的万吨锻造水压机,是从德国进口的。别的同志看了一会儿就走了,他却对这个庞然大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留在那儿整整看了一个锻造全过程,烧红的特大钢锭在锻造水压机上,一会儿"黄瓜"变"西红柿",一会儿"西红柿"又变"黄瓜"---镦粗、拔长,再镦粗、再拔长。
那时,中国还没有万吨水压机,沈鸿同志也是第一次见万吨水压机,但是他怀着激切的深情说:"什么时候,咱们国家能够自己制造万吨水压机就好了!"
当时我开玩笑说:"沈局长,将来您造万吨水压机的时候,可别忘了我们呀!"
"要造万吨水压机,首先得有万吨水压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研究长远发展计划时,曾考虑利用东北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制造一台万吨级锻造水压机,以便解决我国大型锻件的急需。但是,这个设想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要造万吨水压机,首先得有万吨水压机。"东北当时虽然已有一个重型机器制造厂,但是只有6000吨水压机。万吨水压机的四根支柱要用200吨大钢锭来锻制,非用万吨水压机不行。因此,要想自己制造万吨水压机,首先要进口一台万吨水压机,建设万吨级重型机器厂,然后才能自己制造万吨水压机。
"要造万吨水压机,首先得有万吨水压机",这个"理论"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而沈鸿同志却不信这个邪,在一次我和他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那就请问,世界上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上书毛主席
1958年,我在国家经委工作,沈鸿同志早已调到煤炭部任副部长。一天,沈鸿同志突然给我来了一个电话,他用非常兴奋、非常幽默的口气对我说:"宗棠啊,有个'买卖'你干不干呀?"
我说:"什么买卖呀?"
他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决定咱们自己动手制造万吨水压机,你干不干呀?"
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1958年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沈鸿同志向毛主席写信,要自己设计制造万吨水压机。
毛主席:拥护您的创议,编一本技术科学创造和发明者小传,对鼓舞我们学习科学技术,一定会起很大作用。
我少时就从《世界十大成功人传》及科学名人传两书中得到启发。爱迪生只读几个月书。我比他已经多读了四年,为什么不能学技术呢?法拉第是个印刷厂学徒,成为电的理论科学家。我这个布店学徒,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工程师呢?
对技术科学上,现在确实存在着不少迷信。当1956年第三机械部布置生产双轮双铧犁及锅驮机时,就有人说,锅驮机有危险,是炸弹。我们为了证实此事,用了六台大小不同的锅驮机到北京来连续开动十天十夜,结果一个炸弹也没有发生。其实锅驮机是锅炉上面驮一个蒸汽机,而火车头是蒸汽机上面驮个锅,所以火车头也可叫做"机 驮锅",从来也没有说坐火车就坐在炸弹上!一切锅炉都有爆炸的可能,这应该靠技术来掌握他,不然家家户户得烧水锅,同样也会炸死人。说锅驮机是炸弹的同志们,不从实践中去解决问题,而用迷信来吓人,幸经我们试验,不然今天还要加一个恢复锅驮机名誉。
机械工业中,一说到大型、精密、复杂这三个名词,就可以把很多人吓住,而没有想,人家哪儿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行。
再讲一个水压机事,这事大概您很关心,国民党在1947年自日本拆来了四台1000吨~2500吨水压机,为了大型、复杂、平衡合理等等的迷信,迄今只有一台装起来了,而自己许多大锻件,还要依靠进口。
十五年赶上美国,万吨级的水压机我国应有若干台,分布在主要工业区。机器的来路有二:一条是进口,还有一条自己也造。上海应有一台,我和柯庆施同志谈过,如果上海愿造,我也可以参加。这事,我自1954年参观苏联乌拉尔重机厂回来后,就经常在思索,我看我们可以做得成,费他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做一台万吨级的水压机,做得不好一些也可以用十年。这对于我自锻大件,有很大帮助。您看如何?
此致敬礼!
沈鸿1958年5月22日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
沈鸿同志的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支持,地点选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沈鸿同志亲自担任总设计师,要我这个外行担任副总设计师和制造安装大队长。万事开头难,沈鸿同志只上过四年学,且当时在煤炭部工作,所以,有"挖煤的要制造万吨水压机"等一些风凉话也来了。当时,最紧要的是,没有特等工程师,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但是沈鸿同志说:"没有关系,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干。"
沈鸿同志亲自领导的上海万吨水压机设计室,一共十几个人。其中只有沈鸿同志在国外看到过一次万吨水压机,我和其他人很少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水压机。
没有见过怎么办,看书,搜集资料,参考国外的水压机的总图。沈鸿同志不仅自己看,也让我们下功夫认真读书,研究资料,最终掌握了不少水压机的设计结构形式。但是,只靠读书、看资料,要想再深入一步,就感到非常困难。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行,沈鸿同志决定先到使用现场去调查研究。沈鸿同志带着大家穿上工作服,背上照相机,带着笔记本,扛着画图板,跑遍了全国各地的水压机车间,认真观察每台水压机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性能,亲自跟操作工人、检修工人和技术人员座谈,虚心向他们请教,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每台机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改进提高。
调查三个月,胜读几年书。我们不仅对水压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沈鸿同志还"治"好了很多我国从外国引进的水压机的毛病,例如:针对原来压力吨位转换结构不够灵活,就改变操纵系统设计结构;把原来水压机糟糕的润滑系统改为自动化;把原来太窄太黑太脏太滑的水压机地下室改得宽畅明亮,给维修工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沈鸿同志把各国水压机的各种不同结构反复地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万吨水压机的第一张草图设计出来了,沈鸿同志是个美食家,他幽默地把这种设计方法叫做"炒什锦"。
那么,这第一张设计图纸,是不是符合水压机的客观规律呢?
为了检验设计的正确性,沈鸿同志又发动组织设计人员到试验现场,亲手多做模型,多做试验。我是副总设计师,但自从大学毕业后没有做过设计工作,画起图来非常吃力,画的对不对心里也不大有数。沈鸿同志建议我先用厚纸壳做一个水压机模型试试看。于是我就去买了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叠马粪纸,剪剪贴贴,很快就糊了一个马粪纸水压机,结果发现这儿不对,那儿不行,一面糊,一面修改设计,得益匪浅。但是沈鸿同志还认为这样不行,要再请一位有经验的电焊工来提提意见。结果把这位老工人认为"不来事"的地方都弄得"来事了"。不仅这样,沈鸿同志还要求我们用各种各样材料制造模型,像有机玻璃、铁皮、木头、竹竿、泥土、沙子,甚至捏玩具用的橡皮泥。
有一次,一位老工程师研究一张高压阀门的图纸,结构很复杂,看了好几天也看不明白,苦恼得很。沈鸿同志劝他做个模型看看。这位老工程师不信这种方法,一直不动手。沈鸿同志心灵手巧,一天晚上,亲自动手替他用橡皮泥捏了一个小模型,第二天和这位老工程师共同研究,很快就弄懂了。
沈鸿同志认为,设计人员亲自动手做模型,一方面可以及时、敏锐地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征求制造工人的意见。一般说来,只要这样认真做了的,设计上的大毛病就比较容易纠正,设计人员的水平也提高得比较快。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方法。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多次反复,设计总图修改了多少遍,但是沈鸿同志觉得把握还不大,决心先造一台1200吨模拟试验水压机,让它投入锻压生产,进行动态试验。后来,这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模拟试验机,经过设计、制造、安装和锻压试验,又发现了不少关键性的重大设计结构问题,在这个实践基础上,又提高了认识,彻底改变了万吨水压机的设计结构。
这样,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在沈鸿同志的领导下,从第一个草图到第十五个草图,总算把万吨水压机设计搞出来了。
当时,沈鸿同志的这种设计方法被人们总结为"七事一贯制"、"四个到现场"。
"七事一贯制"就是设计人员要把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七件事前后密切联系起来,一贯负责到底。
"四个到现场"就是设计人员要亲自到"使用现场"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到"试验现场"反复试验,确定设计;到"制造现场"劳动服务,解决问题;到"安装现场"安装试车,总结提高。这样,从"使用现场"开始,经过"试验现场"、"制造现场"、"安装现场",又回到"使用现场"来。这四个现场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循环。经过这样一个循环,机器造出来了,人们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高一级的程度。利用这种提高了的认识,再去设计制造另一台新的机器。如此螺旋式的循环再循环,提高再提高,以至无穷无尽。
这就是沈鸿同志的设计哲学观。这个指导思想不仅贯穿在设计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全部过程中,在此后我国很多重大项目中都具有指导意义。我后来的工作就是一直遵循沈老的这个方法一步一步地做事,在由我负责研制的、沈老主持的"九大装备"中的第六套装备项目的研发过程,我的200位学生们也是严格按照沈老的"七事一贯制、四个到现场"完成的。实际上,这就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今天看来,沈老的这一设计哲学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有了设计图纸,我们就投入到了制造万吨水压机的战斗中。
但是困难却接踵而来,首先是上海没有大设备,要造这样的大机器,到底行不行?有人说:这不行!必须先有大一点的设备,才能造小一点的机器;必须先有精一点的设备,才能制造粗一点的机器。只有"以大干小"、"以精干粗",才符合科学要求。
沈鸿同志认为,这种说法一般是对的,但也不能绝对化。他说,看看生产技术发展史,人类是先有了石头工具,以后才逐步制造出今天这许多现代化设备的。假使有人片面强调非"以大干小"、"以精干粗"不行,那就请问他:"世界上第一台大机器、第一台精密机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沈鸿同志认为,上海没有大设备,的确是个不利条件。但是,上海是个老工业基地,他们不迷信,见多识广,巧办法多,这又是个有利条件。我们应当充分发扬它的有利条件,尽量避免它的不利条件,创造性地把这台万吨水压机造出来。
事实上,最后这台万吨水压机,就是用上海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的许多土办法、穷办法和巧办法制造出来的。
其次,上海没有大锻件和大铸件,我们只好以小拼大,把许多比较小的铸件和钢板焊接起来。但是,这些焊缝特别厚,有的竟达60厘米。焊接工作量也非常大,焊缝全长三公里多。焊缝结构又非常复杂,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这样的焊接结构,采用一般的电弧焊接是不行的。
在沈鸿同志领导下,上海的技术人员和电焊工人,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电渣焊接新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这台全焊接结构的万吨水压机焊接起来了。
下横梁焊好,经过热处理后,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当时上海没有大机床,完全是用移动式铣床和镗排进行加工的。
沈鸿同志让我们在下横梁的上平面上,摆上五台移动铣,经过十几天日夜苦战,十米长四米宽的大平面加工任务提前完成了。平直度误差只有1/15000,比设计要求的1/10000还小很多。
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万吨水压机的建造。有一次,沈鸿同志带我向总理汇报另一项工程事情。当周总理知道我是建造万吨水压机的,格外关心,再三要我坐到他身边,亲切地问:"万吨水压机造得怎样了?你们的资料我都看过了,很好,一定会成功的。"接着他又说:"你们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你们可以直接找我嘛,省得转来转去误事。"周总理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力量。1960年,国家暂时困难,有关部门决定万吨水压机工程下马。在这紧急关头,我就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周总理立即派国务院三办主任孙志远同志到上海调查,并亲自批准万吨工程继续搞下去,挽救了万吨水压机的命运。
1965年,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全国设计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并共进晚餐。沈鸿同志和我都参加了。周总理听取了原子弹和万吨水压机的汇报,最后讲了几句话。他说,原子弹、万吨水压机,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但是不要害怕它,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要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然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就这样经过四年的设计、试验和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四万多个零部件全部制造出来了。1961年12月,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万吨水压机开始安装,1962年,经过联动试车一次成功。
"我们国家的总工程师"
从毛主席决定之日起,在沈鸿同志亲自领导下,前后经过四年时间,终于造出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
沈鸿同志上书毛主席说这台万吨水压机能用十年,现在已经用了四十几年,大修后,看来,只要认真维修保养,还可再用几十年,这是沈鸿同志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台万吨水压机在某些方面还具有自己的特色:第一,重量较轻。世界上一般万吨水压机,主机重约3000多吨,而我们这台由于采用整体焊接结构,只有2200吨,是世界上最轻的一台万吨水压机。
第二,高度较低。万吨水压机车间行车轨道一般是24米,我们这台只有20米,可能是世界上最矮的一台万吨水压机。
第三,力量较足。这台水压机一造好就经过16000吨超负荷试验,可以确保12800吨满负荷正常运转。
第四,工作较稳。这台水压机采用六缸结构,着力点分布较匀,再加上高度较低,锻压时摇摆较小。
当时,陈镜开荣获最轻量级举重世界冠军,大家就说,这台水压机是"陈镜开式"的万吨水压机,也是最轻量级冠军。
朱德委员长曾两次视察万吨水压机。
第一次来时,他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工作点,当他听说我们用的是土办法、穷办法和巧办法时,老人家特别高兴,连连称好。他说:"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方法。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完成毛主席亲手交给的这个任务。"
第二次,正当万吨水压机建成时,朱德委员长来视察。他高兴地观看了万吨水压机的操作表演,兴奋地对大家说:"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说我们不会造大机器。修正主义笑话我们,说我们连6000吨水压机都没有,还吹什么牛皮。现在,让他们来看看好了,我们中国人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不但能够自己造大机器,而且可以造得好、造得快、造得省。这台万吨水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陈云同志从延安开始就对沈鸿同志特别关心厚爱,对万吨水压机也一直非常关心。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他老人家也来过几次上海。每次他来,总是要找沈鸿同志谈谈万吨水压机工作。他问得很仔细,听得很耐心,并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万吨水压机建成后,陈云同志来视察,那时候他身体很弱,但却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万吨水压机的操作表演,看完后还和大伙座谈。当工厂党委书记介绍到我时,陈云同志显得格外亲切。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啊,林宗棠,是你啊!你还在这儿呀!……"接着他又说:"你前后写的好多文章,我都看过了,很好,很好!……"我当时很激动,觉得这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万吨水压机工作的表扬,是对倡议并亲身领导这项工作的沈鸿同志的表扬和鼓励。
后来,陈云同志还说,"沈鸿同志不是哪个部门的总工程师,而是我们国家的总工程师。"这是对沈鸿同志的最高赞赏,也是对他一生的正确评价。作为沈鸿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毛主席赞赏万吨水压机
1965年3月,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到上海视察,观看了万吨水压机的操作表演,听取了有关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工作汇报。他们着重指出:万吨水压机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的成功,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按照《实践论》、《矛盾论》办事所做出的辉煌成绩。坚持参加劳动,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认识,采用实验到现场、制造到现场、安装到现场、使用到现场"四个到现场"和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七事一贯制"的方法,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的一条重要道路。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方法,凡是准备攻破一个重大新产品、新技术而又具备条件的,都应该使用"四个到现场"、"七事一贯制"的方法。
薄副总理还亲切地对我说:你们写的万吨水压机总结报告,我送给毛主席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看了这份报告后,对我说,这个报告写得很好,特别是其中"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这一段,毛主席特别赞赏。毛主席还说,可惜这篇文章写得太长了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的。最好能短一点,让更多的人看看。毛主席还在一次工作汇报会上,对大家说,他看了万吨水压机设计的文章,有些设计要经过一次、两次甚至几十次的失败才能成功,不经过失败是不会成功的。
毛主席的这些重要指示,是对万吨水压机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参加万吨水压机工作的所有同志的热情表扬,也是对沈鸿同志所创造的设计技术道路的最高评价和赞赏。
沈鸿同志在制造万吨水压机当中表现出来的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主导思想应该是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试验、失败、再试验,直至成功,这是沈老教给我们成功的秘诀。要提高我们的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也很重要。世上无难事,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对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意义深远。
共产党员的本色
我与沈鸿同志共事、交往,从1952年认识直到沈老去世,有整整46年的时间。沈鸿不仅为人好、肯钻研、肯学习,而且他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不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沈鸿是我的老师、朋友、亲人。
沈鸿喜欢钻研,即使出门的时候他也经常随身带一个小工具包,是他的"百宝囊",走到哪里修到哪里。他心灵手巧,我们的手表不转了去找他修,眼镜坏了,也去找他修。沈老对什么都感兴趣,别看他一天背着手,嘻嘻哈哈的,脑子里总在钻研。他曾经研制照相机,他发明的照相机啊,别人家的一卷胶卷能照36张,他的能照360张。他对三峡工程非常关心,甚至还想制造飞机。对缝衣针很感兴趣,连抽水马桶怎么修他也要认真研究。
沈鸿没有架子是出了名的。1976年10月,年已七十、衰弱多病的沈鸿,看到国家建设有了转机,欣喜若狂。他手执小旗,参加了长安街上的盛大游行。随后,就跑了几十个城市,调查机械工业的现状,帮助各家工厂整顿生产秩序。在这期间,他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真正的本色。
在那次去秦皇岛的货车里,卡在桌子角上的热水瓶突然倒下来,水泼湿了他的鞋袜。他猫腰一看,原来是固定暖瓶的卡子松扣了。他从行李架上取下"百宝囊",拿出手钳、小锤和螺丝,喀嚓、喀嚓地修理好卡子,才换了鞋和袜子。
后来他们辗转到沈阳。随行的一机部重型机械局局长赵舒天,在战争中留下了风湿性腰痛病,不能睡"席梦思"床,有关部门事先招呼宾馆,给他准备一块硬铺板。当沈鸿一行来到宾馆,一块沉重的桦木铺板立在楼梯扶手上。宾馆服务员看这几个人穿着平常,有人还提着油迹斑斑的帆布工具袋,以为他们是给首长打前站的。一个女服务员对其中穿着工作服的"小老头"说:"你们一位首长要铺硬铺板,你就把它顺便捎上楼去吧!"
这个"小老头"正是沈鸿。他笑呵呵地应道:"好了!""百宝囊"肩上一挂,伸出双手就搬。同行的同志抢上去,争着说:"沈部长,我们来!"那位女服务员不禁呆住了。别的服务员连忙上前来把铺板夺过去,连声说:"对不起首长,我们来!"沈鸿还是乐呵呵地说:"不要紧,谁扛都一样。"接着又说:"大家都是同志,以后不要叫'首长'。"
那一次,他们还去了辽东半岛上的一座著名的工业城市。那里的市委书记是赵舒天的老战友。市委书记向赵舒天说:"等你们办完了正事,请沈老吃顿饭如何?"赵舒天说:"我可以给你捎话,不过,根据我多年的体会,恐怕他不会来。"果然,赵舒天向沈老捎话,沈鸿说:"来不得!如果私人掏腰包,我领情;如果动用公款,那是犯法的,千万来不得!"
沈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会偶尔请委员们去人民大会堂看电影,夫人和司机也有票。沈鸿有时不去,他的夫人吴平---抗战前入党的一位老党员---就和司机一起挤公共汽车往返。沈鸿自己上大街,逛公园,或到书店买书看字画,往往也是乘公共汽车。多少年来,他的全家只坐过一次他的小汽车,春游十三陵,但也按规定付了钱。
有一座西式的两层小楼,楼下有红漆地板的客厅,庭前有小巧精致的花圃,被人"淘汰"了。有的同志考虑到沈鸿年事高,工作忙,身体又不好,就请他到这座小楼去住,不必再住他那一家一个单元的宿舍楼了。沈鸿回答得很有风趣:"我和大家住在一起蛮好,四通八达的大院子,空气挺新鲜。"
沈鸿生活俭朴,在延安,陈云同志给他送去些大肉,他没有锅,就把尿壶洗干净了做红烧肉,还说,味道特别好。
沈鸿幽默风趣,他没有孩子,他说"58岁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万吨水压机"。
万吨水压机是沈鸿的亲儿子。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博采众长是沈鸿的精神。
沈鸿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社区越来越壮大了。
这个贴子应属于机械史的内容,暂时没有相应版块。
希望时机成熟时,社区能开通机械史版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沈鸿,曾鼓舞了一代人,

可惜,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没法学了,现在还那样干活,不知什么样子,呜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真是对新中国早期的先辈肃然起敬。他们的人格、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可是,现在,反差太大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沈老我见过几次,个子不高,非常温和,活得很长寿。江主席对沈老很敬重,亲自去他家看过。沈老当年是上海的民族资本家,规模不大,是个机械厂。日本侵略后,抛别上海故园,拉着机器辗转来到武汉,最后去了延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楼主网友好!

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

我们国家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将军----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老一辈工人中的劳动模范-

--方面的事迹,收藏很多,很感人。

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将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初步建设成

为一个国业国。完成了两弹一星,相当的不易。

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垫定了基础,我们到任何时候不能忘了他们。

向他们致敬。

syw    060828---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老鹰,真羡慕你,见过王老,还见过沈老。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
但沈老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及他的报国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呵呵,你这么一说,我似卖弄了。我只是站在旁边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0: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切呼唤沈鸿精神(ZT)

要努力把中国机械社区,办成沈鸿创新精神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 15: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老~~学习的榜样~~
从布店学徒到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中间没有叙述沈老前辈的成长过程,感觉像神话和遥不可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7 07:37 , Processed in 0.0600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