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60|回复: 30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34:U桑和董君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8 03: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8-10-28 04:42 编辑 + h4 w' i8 v0 A  [

9 }% T( @* s+ L6 \" t- I* J0 ]7 ], K5 u) X
我们公司有一家客户,在广州附近,是一家日资企业。3 E+ o8 V# \* N+ E: }3 u+ W
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些日本人在公司里长期驻在,
  R3 k) N0 h, b0 E; u; Y/ c0 J其中有一位日本人,负责技术方面,我和他聊得比较多一些。
) p1 y2 ~# P1 B在这里把他的名字用U来表示。' e3 l: Q. h" R- G' P, j' _

4 A+ u* w" H2 `9 M我每次出差去那里的时候,下班后一般都会和U桑一起去吃饭,
& H7 F. Y6 B* Z0 o% Q9 Y% `U桑和我年龄差不多,所以我们比较谈得来。
+ z: M; d# Y" T" e每次和他聊天时,我都会有一些收获,聊天之后我会做一些记录。# V  c5 A4 q$ f7 J, J5 I7 w
当时的聊天内容,也在这里整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 r0 g( C: X6 J2 L, L8 H3 t
0 {, }7 z* }& I/ ^: h* HSection 1.
+ U2 b: b- S( B  r& @$ B: d1 ^在U桑的手下,还有几名中国人员工,9 d0 A* D1 z9 A/ E
我去他们公司出差的时候,也见过其中的几位,
2 O4 K0 I4 I4 R5 O7 B他们当中,有些人表现还好,有些人表现一般。
( m, z" U! |( \1 T% d其中有一个技术助理姓董,在这里称之为董君,
1 p! ]) {7 Y) K9 e( G2 E7 z今天准备介绍的,有很多是关于董君的事情。
* l* c+ y  R6 \0 f
4 Q  _" o) \/ f- L$ y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U桑,你们公司的董君,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5 n* s1 F) o' x9 Z# g
那个时候,董君刚跳槽到他们公司,进来不长时间,8 S8 H3 L. z! @; l
我在工作之中与董君接触过几次,感觉他做事情有一点不牢靠的地方,% {. w% z" z0 S7 m( z, g; o8 @
我想听听U桑会怎么评价他。
0 J3 ]) r; e! Y. c( nU桑回答我说:董君不属于“记事情较快”的类型。
, H' l1 T1 N; a2 }2 f4 f8 e1 h1 ~7 E, P' h) d: }
U桑说,有些东西给董君教过一遍之后,
. x6 `! G- }- h过一周再提起的时候,董君就完全没反应了。4 P+ p2 ]' q. J9 p
这是比较麻烦的一点。3 f. U# Z: N; F
听了U桑的话,我说原来如此,我也感觉到了,
' J+ \9 j. r+ B, W  }上个月我来出差时更换过一些零件,当时他也在场,8 n1 W. j- ]! T/ a& x
这次我再来的时候向他问起,他却连零件的中文名字都忘了。
4 i6 K  `( J+ x4 R# F. v
8 P7 m' j# P7 z8 v8 M+ D在这之后,我与别的朋友聊天提到这件事时,
9 f" }  P) O' E& ]% C, Q1 [/ T, O她把这种情形,总结的说法是:“不走心”,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5 _& N7 s% o4 {刚进到一个新的公司里,许多新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 a. O, R7 a7 w6 R% {0 C  R  y
第一次第二次可以教给你,但是如果几次之后仍然没记住的话,就不太好。
& l9 A/ O* ^: w- M+ w9 h5 k5 G! G有的时候,是你在努力,而没能掌握,这个尚可以谅解,2 O3 C6 s  t: h' f' E
但是如果看不出来你努力去花心思的样子,那么就不太好了。
0 k0 N* G9 K9 P- G! Z/ P" Y( R" @& O
5 J- c& |7 r) L' d3 a& k; x同时,从U桑的话里我总结到了一点:
3 l2 h* ^/ t  }( h一个员工在新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
' B9 W, `$ K9 d$ \一个被期望的能力就是“较快记住事情的能力”。
) O4 F) {4 T3 C5 O0 f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提及我们有哪方面的知识,有什么能力,
5 t$ m! W+ ~# d* h& J- V但是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已有的知识不是很重要,
3 Z3 i; ]( o: l' B而是,眼前的知识点和信息能吸收多少,是一个被注意的事情。
% ~% f5 Y9 p. a/ f2 l- ]
8 @8 U/ U2 V8 o$ N" j回想起来,我在日本最初进入松下公司工作的时候,7 E6 ^. f) e* |
开始时是有一位和蔼的上司带着我进行工作,
" t# f' O' x, E# o4 r$ g# w7 Q4 Z# J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参加聚餐,
4 z( ?* n& [/ |# P/ n! T上面的部长,向我的上司问起,新来的子子君怎么样,
9 I! ]7 U6 [, d$ D- W当时我很好奇我的上司会怎么评价我,) o% E! G3 v9 S9 L: i
那个时候我上司说的就是“这家伙记东西挺快”,8 `6 e7 f, w0 Q+ v
算是夸我吧,我至今记忆犹新。- ?% u# a( ?. E" Y
( y% R, ], m# N2 y( N" A
所谓记东西较快,现在想来,应该是有两点,
7 F1 @9 S4 _2 P+ h一个是:上司说过一次的东西,下次再提起的时候,能够复述出来。% y$ E8 z, K' W! y0 @% X% g4 t
一个是:上司介绍一个新知识时,用较少的时间,可以准确地理解。  [# z( }/ v$ B# `/ m
/ [; d4 V/ o! `$ ?; v
对于第一点来说,对于一些知识点,$ F7 y. `, g( Z
上司也不会使特意强调说你把它背下来吧。$ ]4 T0 a# X2 H! ]6 `5 h! l: i1 A
我们在学校里读书时,很多知识点是“摆出来”让你背诵,
  h% S% ]( j, u- u! [! f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是没有那种特意的提示的内容的,
0 Z" z4 X$ U9 t0 J每天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有时候做完就完事了,
5 I- }* u7 b3 g8 [7 c即使教你一些东西时,也不会特意加一句,你把这个背下来吧,
) n4 W. `/ m8 A0 H( r; ~# N都是需要自己去留心去总结。
; K0 U6 X; a1 b% W  [2 r" J如果不去注意回顾总结,就会导致变成,
9 R3 U+ }' B2 [3 `: }“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手里没留下什么收获”的样子。
7 O6 M1 U# v, M& a$ s那么再次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忘记,在上司看来就会被减分。
4 b; ~. T% p% d3 J  V! h" ?* ?- F5 P6 `3 v* I$ E6 f
对于第二点来说,对于被传授的时候,对于对方的话语,
" A% C% x7 f6 ]2 T! E+ f应该是尽力向着“对方的传授目的”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到东西。
. z2 C0 X" W' g如果总是去想着去质疑,而导致将话题岔开分散,这样就不够好。
) G! w- @: `# X4 Z. s. S' @  o这个事情举例就是这个系列第六话里面的Y同学,
: n, Z; Z3 B! k4 t8 t当时给他和T桑讲蓄能器的知识,但是Y同学提了一些问题,
" N, v7 ?- s2 H0 S: M" B但他的问题是把话题岔开的,
- I# h% G6 F! s1 Z& @5 b  i' K1 d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思考,但是对于传授的过程,却并不是很好。
. x! d) d4 q* O. D7 W, @
& P0 o* p  o$ E/ b9 K- q. ]5 M还有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先把它接受收纳过来,
6 F7 Q0 z' N8 L- w- d4 q' v然后再逐渐回味消化,去体会其中的因果关系,才好一些。- d0 E+ O7 m3 H
另外就是态度问题,如果表现得谦虚一些,( B! Q+ {: J2 B; b
让对方教过一次后,觉得再给你传授其他东西也不至于有抵触,
: i/ k5 v; p: R0 Y这样才可以被传授更多一些东西。5 G! t/ k" ?- k+ a4 f( n
; z! M+ S- H* U4 z6 e
所以,在初入职场的时候,
) l: A9 B0 K% E# j9 Q1 {9 S4 X一方面,特意教过的东西,要去记住;3 Q1 w5 o7 R& {% f, i
没有特意强调的东西,也应该去用心去记才好。
6 M" y. v7 E% |" t一方面,如果有被传授的机会,要努力对待,9 u% k. i$ {8 v2 ^. \0 ~
将被传授的过程变成一个让对方感觉良好的过程,这样会好一些。
8 L# E: q$ v& @0 t3 O/ r4 D
. P. l6 a% k& m. `Section 2.
+ |9 \% V$ T' w接下来的谈话里,U桑评价董君的时候,提到一个日语俗语,4 h3 W: p0 e* ]  W
我第一次听,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就换种说法给我解释了一下。
# n) f1 j/ R% l- H4 p: N3 [U桑说,在向董君提问的时候,董君的回答风格是:
. `' T1 \6 g, @7 C* b: G; d把他自己知道的事情,多少和提问有点关系的事情都说出来,
  o9 l0 C: I& |9 N& X1 P但往往说了一堆事情,却没有答出想要的东西。
. \% T$ I" p7 j  W7 _( J, T我说,原来如此,
! x/ z( x3 @( o3 T* T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 }( L6 Y# T& H& f

" e; s  N. {. t9 h( t; ~有一天下午,我给他们办公室打电话,董君接的电话,
( J3 {* ]. d; T8 x3 u我问他,U桑在不在,
) F, J/ o7 V; R董君说,U桑上午开会去了,是有个日本的大客户来谈事情。
# a  }$ q) X) I2 M那我问,U桑下午还在陪客户开会么。
8 Y# C  a9 W" x董君说,客户开完会中午饭后出发,好像是去花都广本了。
7 E  q3 p; u! J9 I1 o2 v5 S$ C: L# I我再问,那U桑跟着去了是么,
3 a4 h4 h5 @9 I( c; p9 s0 x董君说那倒是不知道。. c1 Y8 T; G. [/ E4 ]3 C
我也很困惑,4 ~0 R7 F6 _- H( T9 s7 _# h
我心里想,你不知道就直说就好了,/ o& l1 U6 Y8 M" b, ?$ a/ o. z
即使直说我也不会诘问你,
6 j! C# t8 {6 y7 a$ o# L, k你绕这么多圈子,都是和我无关的事情。
8 k% p- ^. N  e. O  y3 i& G# x- M3 ~/ w8 j. P+ }' {5 u* H
还有一次我问董君,我们的设备预计什么时候运到现场,7 }$ w+ S- Y) H  ?" o( p) [6 e
董君说,这次的设备,在广州海关耽搁了一点时间,做了好多材料才放行,9 W4 N( W, ]% X2 |# V# t& c! C
然后因为木箱尺寸较大,属于超标货物,
8 m/ k, r: _+ }9 ]2 J: h所以根据道路交通法,白天不能上路运输,只能晚上运,要多花时间。
: [7 B8 F* K) o- G; B4 p* z我说,那到底哪天可以到呢,
8 z3 Y7 ?7 M% A8 Y( }: j8 H董君说,估计要三五天吧,具体得看运输情况。( q2 o& F' u- U3 K- p
我说,那运输公司是怎么说的呢,
! b9 z. `+ d2 A: J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安装人员哪天到达现场比较合适。. G6 w/ f7 _) r! n8 x$ r/ a
他说,货物哪天到达这个他也说不准,运输公司还没有消息。5 T6 b/ t1 c& [0 E' J5 A* W* x5 h
我说,知道了,稍后我再确认一下吧。
# R% E9 h4 g4 P; O* j, f
! p; I1 h/ M& k6 }5 `6 J这个应该就是前面U桑所说的那种谈话状态。
* i- o7 x" J! a+ S. B4 M* x+ q& r4 e回答问题的时候,5 h2 Z- h& K, n: m6 }1 }$ D
把和问题有点儿关系的事情都泛泛地说起来没完,2 T. S! V  `1 ]" y- |. z- P5 O
这种做法,分析其心理,或许是这样的,
% J* X! ~, T9 ], x自己不知道答案,
  n5 p7 u& G+ A# M但是毕竟是与其自身有关的事情," Y  S6 S* k. T2 V$ ^
如果直接说“不知道”,
6 _1 s- K: |6 }' R那么给人的感觉不太好,是难为情的事情,
" ^; h5 p) K) G/ M所以就说点儿有关系的事情,来表明:
" P- o" `) O/ A) n3 X自己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自己多少还知道点东西。$ z! `. F; l+ g9 o0 L
但是说了一些貌似相关但是没有结果的信息,是不好的。
# [/ b- q# M9 y& s* }3 s谈话不能回答出重点,会导致交流效率的降低,之后还是会被减分的。9 Z0 i4 s. _, L4 F  Q

. T+ n% w9 t4 X6 c0 j" v: h7 \关于董君的回答问题,另一些被注意到的事情是,
1 Q6 ]0 a/ B8 o; W! S: }! l回答问题时,应该是去猜测出对方的问题点,猜出对方要问的是什么东西。! D4 d7 w- l/ A% |( R, U
有针对性地去回答才好。; y5 ]2 L3 \8 C  H+ x4 `* M
另外就是,不要单纯的罗列事实,陈述事情做不下去的因素,$ o2 ^/ L2 |* I6 Q
而是在表达最后要有个总结,提出,怎样做才能将目的实现,这样才好。
! W( u0 {. K9 F! P# {; s9 I% \, ?3 m% K- z, ^( o$ h7 e
有一次在现场进行工事时,突然需要一个钣金件,
( _+ i; L, F+ S7 q" v2 J+ S& p我画了张图纸给董君,让他帮忙找地方做一下,2 @/ e, C3 P; _
结果他看了看图纸,对我说,他说这个东西不好做,
0 G4 G6 I: |3 D) J3 c又说5毫米的板不好折弯,又说那个零件焊接时偏差很大,* z3 k7 W3 r" a8 k+ r
又说就一件货物厂家嫌少估计不能愿意做,又说12.9的螺栓不好买,
! i; x( a* V' S3 U! b) p( @东拉西扯地绕了一大圈,
) L- m5 p3 V0 q0 |, w: l' j我说,你的结论是什么,到底做不做,
$ q* y' Z+ E  M1 L( @& q9 A$ S7 e) J董君不说话。) D; V; Y% t% M2 h) y
我说,东西不好做我也知道,问题是我在上海附近能做的件,' [4 O4 F/ {) b. m
    在广州附近找个小厂弯一下焊一下应该可以吧。# R  {& i5 g7 ]; y8 @
后来他说找厂里的钳工问一下,结果一个下午就弄出来了。0 P( r( g1 V0 @: @

$ \2 @! u6 b2 @/ q/ v6 H& u当然了,我是求人办事,嘴上还得谢谢他。. u$ d' _% Y/ P6 H, ~
只是这种表达方式我觉得有点在意,! c4 n" K) E% _5 X
他说了几个困难条件,目的是表现出“他知道这些特殊的知识点”,
2 D$ q" y8 B+ C. M7 s1 K但是问题是,说话最终要有一个结论,
. ?1 V8 T3 ]" ]& y8 y3 t$ f/ r单纯地罗列出知识点,却没有结论,是不好的,- J& C+ P; v( z! c4 m
另外,所谓做事情,就是向着“成事”的方向去努力,这样才好。
4 N0 F# R" k! R  c1 z0 ?7 J  P/ F: ]9 A- |
Section 3.0 T; t; p, \# O# D7 A: l* U. f8 Z
有一天在工厂里休息的时候闲聊,我和U桑,还有董君都在。
+ E; g  z+ I8 c9 E" S0 Y谈话中提到了小松公司的设备,说大概要多少钱,/ w4 {! d+ v* C3 K# n+ m: T7 G: S1 h
U桑说是要一亿日元,然后我说那折合人民币要一千六百万。
% }( `5 `/ s/ w+ z  Q$ Y7 l2 T5 lU桑也说是,差不多要那么多吧。& W4 `# v# V' q6 {- E$ G# Y
这时董君马上打断我们的话,说你俩算的不对。- i3 u6 d8 Y$ J. W& q
我又心算了一下,说要那么多的。U桑也说应该是的。8 O! I( {. K- F$ }
然后董君继续生硬地说,不对没那么多。
( E; s0 K4 ]$ `3 j8 g3 i然后我和U桑看了看,觉得董君态度不太好,就把话题岔开了。) `& k3 k! n& S  }

+ Q. Q2 v! U! \  h: C' `* D晚上回旅馆后我回想了一下,董君当时为什么那么情绪高昂,
0 k- G; ^6 F- V4 I8 w$ D! ~仔细一想,我只记得了一个系数16,忘了是乘还是除了。
0 J2 }' _  {. t9 {+ t  J3 o) p实际应该是除法,也就是除以16得到六百万才对。* j: i& o1 f3 t1 S: V, [! ~( m, W, V

) n0 Q$ D% S+ N, W$ ^$ @! {7 i; L董君当时是对的,但是他的方式不好,
- q& l. K4 K/ n" ^$ [一个劲地直接说出自己的主张,反而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N+ y' ~" o( e  s3 a
这种事情,当时如果能够拿出来一个证据,来让对方了解并信服,那是最好的;1 C, E3 M8 ]% Z" f: ~9 U1 w+ N5 d
如果不能,就简单陈述自己的意见,, Z; C# \" W4 \7 b) I  g
    如果不被接受那就不再继续,也是次善的;
  ~( R0 H$ r1 s6 p$ o( _& P1 P2 a但如果没完没了地生硬地去说,却没法让对方去理解,
% m0 i5 Y. C+ V    那么对事情对自己反而是无益的。
8 q3 o/ @2 K. p# e: I6 F3 V即使你是对的,但如果方式不好,反而会给自己减分。" [4 ]2 w. r3 S* [5 A& S# [$ y9 ^7 y

% {* f1 l8 k, c6 `; VSection 4.* `6 k0 R6 f* j4 K& z# D/ ~5 a
有一天和U桑一起吃饭,谈到日本的公司,他提到了一个说法。4 f& O& a& j- r* |9 q$ e
日本公司对于新入员工的期望,有三个三:
! `5 ]4 {7 B3 \0 j0 o进入公司三天之后,记住周围的人,把名字和脸孔记住。
) j& g0 `- o! E7 ]- R& e$ I4 b三个月之后记住公司的情况,主要指公司做哪些事情。
3 G% N6 l6 N3 {" Z三年之后记住工作的流程,包括整个组织相关部分的关连协作方式。) @+ z) G$ q* N" R5 d
这个观点比较新颖,我是第一次听说。: C6 J6 d; I6 O2 e1 K" C
: H, H* D3 s4 \: g, ^, j
U桑提到,会社里的新入社员,要去做“接电话”的事情,
3 F0 S: T/ {) r- w# `; b3 `* e$ L3 x办公室电话座机响铃后,要求新人先去接电话,
3 R' e' [% ~. C) W* y! ]3 F通过接电话,听取来电话的公司和客户的名字," w. H5 `; ?; f2 h" S
然后转接电话给同事,来记住办公室里周围的同事,6 N& n  M) d# R( t, X; ^/ u
是这个目的。  ^( J( s# m  n) R1 w
  h5 f) ^. g# w, }6 J: f
U桑提到,在公司里有些人会认为:“只要自己搞好了技术就可以了”。
1 F# }- P* o! P+ T  y0 C但实际上,应该被重视的是communication,
5 R! u' g! X- T* ~5 i横向的“联络确认协作”,以及纵向的“报告联络相谈”,才是更重要的。
3 C  Y9 Z% h- b6 `" {这点我也是深有感触,
" c/ R. [+ s. `" O7 s我也算是在北京前十的大学毕业然后进入日本前十的大学里读书,6 W0 O& S' Q. G8 B3 x. b* j
曾经觉得自己是有点小聪明的,% l# Z, l9 Q; W4 p$ C
但是在去日本之后的留学打工生活之中,. J* `; J8 G+ P. _! m( R  W( u- O
经过无数次的被训斥与自我反思,我逐渐意识到,
1 K+ H1 x5 V  H9 j1 ~6 c所谓的“头脑良好”,如果仅靠这一点而不注意其他,那么将是不能成事的,8 O. }7 [5 L( q# e' j" E
许多工作任务,与技巧相比,更重要的是“相关的信息”和“他人的协助”,
. l' v3 N9 _' I# {8 e; d3 I这两点都是需要从周围人那里获得的,, @$ @2 l4 R% y! n* s
而这些东西,不会自然而然地来到面前,# g9 y. T! V. E. f
这些东西,也不会因为你“聪明”所以他们自动来到面前,' J3 ^) I3 u# M6 _5 K, @' F
这些东西,要靠着“与人交往的能力”或“合适的表达方式”,才能有可能换来,
7 X( `5 K  r. ]" G0 u! j4 M; K5 E9 X而且是稍微不注意,那么就会出现不合适的态度和表达方式,使事情不够顺利,2 _+ G* v& V, @! `& {, k- a
因此,要注意修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斟酌改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4 {. R2 O* d$ ~' L

2 \3 W! Z' ^$ ~+ o+ }$ M$ ^
9 T% O0 a* }0 B! M5 p
8 a. X$ ~7 c$ \9 A4 L$ s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2 收起 理由
巳蛇白羊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晓昀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吉吉几几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子子61961社友分享自己的职场经验!
9 n- f0 J  r& D. Y% {- l: N  v: X0 C5 w1 j& F) y
职场里很多规则和道理没有人会明确提示或者督促你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当事人花心思去观察、去琢磨、去分析、去领会。职场里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是眼、耳、脑、手并用的人、想明白了最后才是动嘴,动嘴时,还有个说话的时机问题。- U  v$ v3 G! R8 `
! a9 N- s3 m0 r  f" ^
子子社友说的总结、归纳的能力,这点很重要!具备这个能力,技术提升就比较快,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消化、整理知识的过程。
; o' e6 [9 [* E% K' \
' y: ^( F& j, |/ d4 H职场里很多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往往是这种小事情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在意这些小事情,却不知道这些小事情给自己在无形之中加了分或者减了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子子61961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5: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这个问题就应该和我聊,我可以解答你的疑惑,其实董君这类人在公司里面并不少见,可能国内外大企业还好点,因为文化水平都差不多,我可以大胆猜测董君文化素质不怎么样,没有经历过思维训练,所以东拉西扯一大堆说不到重点~~~当然这类人也不是不可救药,通过培训,多阅读大概几年后可以弥补起来。。。国外做高管很多都要读MBA才可以晋升,就是因为实际上沟通是建立在知识储备差不多的基础上。。。所谓低姿态,在工作中也是理解这样人的难处,他不是故意也不是简单的懒惰,就是知识结构层次还达不到,你要和他合作就要帮助他,如果帮助不了就只能分开,我接触中小企业比较多,这是非常普遍的人,他也不是完全不懂,只是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很零散不成体系一方面不够精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子子61961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2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公司的职场规矩很多,也很受用,特别是对一些新人而言,会接触到很多知识,欧美的企业比较随性,不太讲究那么多,有事就说,没那么多前辈后辈之分,这是去的公司对职场人员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0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团队沟通 协调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系统性工程。
3 O6 E8 x" f: g& k+ P&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才能更好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0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手不释卷才不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受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马上要换新公司,正好看到这一篇文章。收益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4: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子子君分享的职场感悟都觉得是一次很舒服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都非常受用。
  W( T/ J  G-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17 15:57 , Processed in 0.0620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