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0-27 16: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来了!
) S& S# b5 T3 F7 u Z+ H. u& @8 b& k8 Z1 q! O- V+ M2 X n1 r
尽管从节气上说现在还是秋季,但是这种事你别听日历的,所谓冷暖自知,自己的切身感受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 a+ J0 h) y6 I& X5 @3 w% l
. O" B9 Z+ \! v" t5 A 早上起床忽然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每天醒来内心都在挣扎,脑海里总是会出现两个小人儿激烈地争吵。一个说:外面这么冷,还是被窝里暖和,再睡一会吧。另一个说:好呀好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t+ n( ?4 A+ Y+ ~6 F g. p$ D8 U. m
3 P7 i% V e `" f) A
于是,上班就迟到了。
+ [, g8 A+ v7 e4 B% y$ j# C
9 {4 |6 g2 |8 m* }. [ 所以有人说:冬天里的被窝就是天堂设在人间的分店。我觉得这话说的不全面,里面再有个小妞才是。. _& ]4 X9 Y ?& d, g
$ F# Y! @3 {: ^; @: J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摆脱被窝的纠缠与困扰,如同真的猛士一般,敢于直面惨淡的严冬,敢于正视凛冽的寒风?
* X6 p+ D" |+ M! A6 H4 z( I$ o1 i i
% M; v# K3 [4 j9 b5 Z8 ]# i, j 每当我不想起来的时候,我就用苍老师的话激励自己:除非你能在床上挣钱,否则就别赖在床上。 ( A, ?0 }/ H# d: [
& P; q6 L) t8 T, {+ U7 @3 t
是的,能在冬天7点之前起床的都是被生活所迫的人——特别是在还没有暖气的时候。
' K# k1 `1 d" D; I1 G K) ?- F& I, X1 e) r0 l7 {) Y/ ~
有个广东人在网上说:好冷啊,只有3度,冻死了。河南人立刻跟帖:那算啥,我们这儿零下3度。北京人说:我们这儿零下13度。东北人说:我们这儿零下23度。最后那个广东人冷冷地说:我说的是室内温度好吗!3 u- z, M8 J* K7 _& I$ C
m/ D/ Q% d/ }( x+ E/ F# P' B% n 有一种寒冷叫没有暖气,在北方人得瑟,南方人哆嗦的季节里,南方人的冷北方人永远不懂。
3 }/ c, Q9 w2 \: V$ c" \( }' R2 v- ~ S! v6 H5 D S# i
一个叫马由页的北方佬甚至专门写了一首歌炫耀自己家里的暖气: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B) `; p m, @) N% a* y: K! I
4 v' d& n* ~; t4 e" x9 \ 其实,有暖气,四季如春也没啥了不起,一切都是假象。一出门照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毕竟你不能背着暖气片上街吧?挺沉的。
+ e! M' M" ~3 e5 e7 B, n8 m) c5 G
" Z$ o K K$ h4 T# R8 G0 B# o) `7 @3 Z 在我国东北地区,据说在野外尿尿必须拿根棍儿,边尿边敲,否则你尿出的那道冰柱能把你自己顶个跟头。) W5 g& h. J: T: y2 s5 H/ _
) N6 c% `4 F6 y, r+ M 而且,气候寒冷也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 y, {. m3 T7 B, P% M% Z3 A* s- Q' l7 K. N
为啥东北没有南方富?取暖费 :一个月工资没了。羽绒服:半个月工资。棉袄、棉裤:半个月工资。棉鞋、皮靴:半个月工资。棉袜子、棉帽子、棉手套、口罩、围脖:半个月工资。请注意,这就已经三个月工资没了。如果再谈个恋爱啥的就更惨了,南方人在街心花园散步,东北人只能去室内活动,随便哪儿,有个屋顶就得花钱,南方人在自己车里就能搞定的事儿,东北人必须得去开房。光是这些开支,你就知道中央振兴东北的难度有多大了。
8 I* D# R n. C$ j/ b6 F. l1 V1 X! ]) a
要说冷,东北还真不算啥,知道什么才叫冷吗?在俄罗斯有一个地方叫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是全世界公认最冷的人类居住地,冬天平均气温零下50度,最冷的时候曾经达到零下71度。, n* E# Y( k' H$ O/ Q9 i+ @
9 X# V" n% p. y7 }; }: ?& T 什么概念?咱们家里用的冰箱,一般冷冻柜温度是零下18度,最低也不过零下30度。你想想,在零下71度的地方生活,那得是什么感觉啊?如果在室外,你都不能轻易张嘴,否则唾液会在口中瞬间结冰。! [( S* w* U9 n: @6 P2 M
5 S& l3 _- k" e# N$ v
我一直想不明白,当地居民战天斗地不畏严寒,世世代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繁衍生息,却从未想到过离开这片土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2 t# h0 ]6 Z: g; x8 O, {7 u K& h& U& M% B8 t* i
什么精神?其实就是习惯了呗。就像日本的女孩子下雪天也露着小腿,并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习惯使然。
% j3 V/ u( K' e2 n) d8 b! }5 Q: G, o7 O. \0 S c3 U
你穿秋裤了吗?据说这是最近人们见面的流行问候语,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以及是否时尚的标志。7 P! d' ?- d( Z! k, d5 z5 r
4 ?2 I# Q. z) q' C2 N. w* p a! g+ B
若干年前,一篇关于秋裤的网络谣言在刚刚兴起不久的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大意是说,中国人穿秋裤是前苏联人的阴谋,是为了让我们不再耐受寒冷从而放弃沙俄霸占我国的150万平方公里领土,一个穿了60年秋裤的民族,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在西方,辫子、小脚和秋裤是公认的中国三大陋习象征。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北朝鲜人才穿这玩意儿,等等。+ @# o5 O$ L& J
1 [8 w [) C$ G- r W! j; [3 o k8 x 基本上属于比较弱智的谣言,但是,居然流传甚广。
2 }" v# G& R8 Y! V8 _! T7 }
; F& g1 Z( [! a' N2 l/ k* e- l 稍微动一下脑子,这怎么可能呢?套用芮成钢老师的句式,正如我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先生说过的那样:смешно! Кто это , черт возьми, сделал ? Мы русскиетакже носить брюки хорошо , кто не носить кто холодно.(译:太荒谬了!这是谁他妈编的?秋裤我们俄罗斯人也穿好吗,谁不穿谁冷。)
7 i- l2 o! ^ R; l* ~8 i+ k- t, |5 X5 _4 r* T X# G
幸好有秋裤,幸好有暖气,才让我们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
# b$ F4 W1 A+ C' s7 Q# s- R& r/ v4 P1 E' L
那么,在没有暖气和秋裤的年代,人们又是如何过冬的呢?
5 Z2 M- A/ n, p3 O: G5 W# \, W6 ?7 I' K
据考证,烤火基本上是古人取暖的主要方式。自从北京猿人钻木取火后,那些猴子就发现火是个好东西,不光能烤肉,还能取暖。3 s2 [' G7 p4 N9 _: x9 Q) o! y
! ~ q7 h$ L5 k/ d& _: I. @ 当然,同样是烤火,也分三六九等。穷人通常只能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有钱人才舍得用木炭。
8 @/ o; Y6 v/ b$ q( P) O3 W! E& `, ]8 a0 d5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A* W" Q s I# e: ? u
9 _3 A6 j" n7 B$ L3 x8 l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 l }8 \" L4 H& X2 T$ I7 t8 u, v/ P$ s$ ]$ h/ H* ]$ B
这里描写的是当时的小康人家围炉取暖的场景。
; A+ h8 C1 X2 a' e8 `: p2 m$ c- I. y8 p" @; ?' B. h/ \8 d+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人最怕过冬天,饥寒交迫,有木炭也舍不得自己取暖,有诗为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 ` S! s5 G* L
+ f. d. I8 [& q. Z- _9 [ 木炭作为取暖材料,历来是公职人员的一项福利,工资又称“薪水”,这个“薪”字,我猜想应该与取暖补贴有关吧。, U d3 E& t' l7 n0 O% p
5 R5 N$ u7 Y8 `4 Z. a- m8 E2 ?
在清代皇室中,地位的尊卑决定着木炭的多少,如同眼下各单位的取暖费居然跟职称挂钩一样。乾隆时每日发放标准为: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而且品质不同。《甄嬛传》中,甄嬛不得宠时,下人们领到的木炭质量低劣,难以点燃,我们在剧中看到宫女在炉旁一边用扇子扇,一边骂发木炭的人势利。& P2 c1 C) J8 F; \& b* ^. e
9 u( m- K8 w+ n/ D9 ]' e3 i
据《宋史·太宗纪》记载,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着炭火还觉得冷。他寻思:我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更冷。于是,召开封府尹进宫,命他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 x# g* F: {$ S) ~4 ~9 s7 Q- I$ i+ o+ O2 |: r- a5 U$ U( V3 u
于是,开封府尹领命访贫问苦,受到救助的人们千恩万谢皇恩浩荡,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据说,这也是后世每年冬天到贫困地区送温暖的由来。( p. i, k6 q/ v3 I
4 w+ A- h1 y, R9 J$ v% w( } 范成大有诗云:
5 Q( l% h; V5 J, v& [, E7 i0 m2 B6 ~" e$ B1 F- B5 C1 g/ M, N4 j7 J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U6 y) v8 E3 h0 d& h* c
P$ C8 O0 s! K' L; H6 q( \3 f1 z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5 d& R6 x4 `: S2 T5 ]) y6 U8 W/ g* l* b5 _6 o2 l3 ^
当然,拥有再多木炭的冬天也抵不上春天的温暖。# v, }( W1 U6 v$ K+ H
/ U& b3 l* Q7 u+ s5 P3 u
真正讲究的人并不单纯依靠木炭取暖,《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一到冬天,就带着杨玉环躲进骊山的行宫里,泡温泉取暖,温泉水滑洗凝脂,芙蓉帐暖度春宵。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更有创新精神,“常于冬月选高胖婢妾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用美女御寒,我猜想,效果应该比木炭会好一些吧。$ o* d) D! |( m- p# o" Q& a
# z7 z6 u' v" m! l% ` 我的意思是说,冬天到了,找个女朋友,很重要。
- H0 b2 \: M7 i' {) d! B
1 M8 r: V$ p, _+ ?7 F$ i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孙继胜的小宇宙(sunjisheng0309)7 G+ g7 f, g. S)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