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思极恐!员工前脚投简历 后脚老板就收到"告密信"
0 p, E3 G4 P- p4 e2018-10-19 10:10:3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举报7 r; g: i$ @3 P7 x T- Y
: h& ~: x9 \( }9 {) C* @/ z! w. L
(原标题:前脚投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告密信”,细思极恐)
1 n0 W% p& V: n5 F" c6 F- U生意是对人性的满足,但商业,是对人性的取舍。在一个规则社会里,这原本应当是共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商业环境之中,却屡见只顾满足用户需求而罔顾边界的公司。2 q0 D6 P; d* e$ V+ B
最近又有媒体报道,有用户发现,如果你在某招聘网站上更新简历信息或者投递简历,你现在的老板可能会收到一份警告邮件,报警“有员工试图跳槽”。经调查,该产品名为助理小猎,利用爬虫等技术违规获取了招聘网站上的用户信息,并为雇主提供“告密”服务。
1 ]( T5 f% Z: p+ Z( C这并非个例。几个月前,另外一家招聘网站也被爆出过存在漏洞,有公司利用漏洞获取员工简历信息,一旦更新简历,则会向公司人力发送预警邮件。
2 Q" r! C) o7 k; f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角力,的确是职场上的长期痛点。很多雇员都希望得到更多机会,有些公司则希望掌控员工更多信息。在国内,围绕职场需求做创业的公司非常多,但这种员工离职预警系统的存在堪称是大数据版的职场小报告。以爬虫技术侵犯了其他同行(招聘网站)的数据安全,又以盗用的方式侵犯了个人隐私,同时,因为其“打小报告”的性质,又突破了职场道德和社会伦理。9 C4 }' W- H( f0 A
细思极恐!员工前脚投简历 后脚老板就收到告密信: c& {+ g: b& v0 P2 ^
▲ 网友收到的邮件截图。图/南方都市报。 e5 K' t5 [" w! R, g4 {0 j i1 L
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创业,其实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关于数据和个人隐私乱象的一部分。
) q* [) _1 D. k7 a- ^, X- k6 R在中国,数据安全正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但现实情况则是,多数个人数据始终处于裸奔状态。而相应地,数据爬虫技术则肆无忌惮地侵入传统的个人领地。
1 R/ T% l" K2 b; L从去年开始,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创业公司遍地生长,但一年过后,多数企业并没有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获取用户数据,最后演变成了数据窃取和盗用者。; U& g; o2 z. |7 Y
今年七月份,山东曾经破获一起涉及大数据的案件。涉贩卖用户数据的企业中,有一家是曾被称为“中国大数据第一股”的数据堂。根据警方披露的信息,数据堂在8个月内,日均传输公民个人信息高达1亿3千万余条,按照全球人口70亿计算,平均每人4.5条。并且,这是数据堂第二次因为贩卖用户隐私数据而被查处。
& `2 h( ?3 Z4 J' x事实上,有业内人士向我透露,有不少公司都存在私下贩卖用户数据、任意使用用户数据的行为。这些公司的典型行为是,通过不法手段去获取数据,例如购买、流量挟持,或者干脆利用爬虫系统来截获他人平台数据,再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加工变现。而这种数据获取行为隐秘不为用户所知,所以,用户就收到了大量针对性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或者像此案一样,被“打小报告”。
* {/ G' t3 O& D& q9 M这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大数据行业癌变。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毫不知情的用户。从理论上来说,用户更新简历的行为属于私人行为,有权利决定是否保密和向谁保密。而这种数据公司的存在,使得私人的选择权被剥夺,私人的信息被动公开。5 a# H' x5 w m- F T, {( C* ^% g
而直到今天,不少互联网平台对于用户数据的态度也仍未到位。一方面是数据安全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人能够轻易截获平台信息,另一方面,平台本身就是不透明和毫无规则的,用户对于个人的隐私数据只有理论上的所有权。3 h: V2 Q3 y5 n) G' y
6 m C6 k K! R# |. C! G7 r$ }5 B% G' o# `1 g
利用大数据打小报告也极富隐喻意味。当你的数据隐私被他人用来主动进行二次加工、打小报告时,近现代社会中关于私人领域的建构也遭到了威胁和挑战。而这,又是一个更宏观但却更紧迫的时代命题。3 `8 s$ k1 F) U' r2 c6 Y3 z+ c
9 U& `( F5 W0 @2 T* ~8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