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6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冲洗必须提高液压油的流速,使其达到紊流状态(对于光滑金属管,10000>Re>4000)。对于已安装的管路,要确保流速达到要求,则必须保证作用在管路的压差达到某一数值。
4 G) m9 g" `+ m4 W9 J) @. b
' K' k! }3 e3 e' y3 ?0 C) R通常有个理解误区,根据公式Ⅰv=Q*21.22/D2, 其中v为流速(m/s),Q为流量(L/min),D为管内径(mm),认为流量决定了流速,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流量,流速也能保证,跟压力无关。在某一钢厂生产线的液压管路冲洗中,工程人员就用外接一定排量为1000L/min的螺杆泵对管路进行冲洗,由于其额定压力较低,故溢流阀限定压力为10bar。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会导致冲洗不干净,对今后的使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甚至会导致整个液压系统的瘫痪,后果不堪设想。下面就这个问题利用一些公式详细解释流速,流量和压差三者之间的关系。
/ i+ u! q; E! A4 C
: ~) p8 N1 a" `7 Y) d9 e雷诺数(Re)的公式Ⅱ:Re=1000*v*D/ν,其中v为流速(m/s),D为管内径(mm),ν为液压油的黏度(mm2/s),例如,VG46号液压油在40oC下黏度为46 mm2/s。$ r' [* _* i, L8 i2 p. [4 \
1 g% I, T) @2 F5 i9 f摩擦系数(f)的公式Ⅲ:f=0.3164*Re-0.25,其中Re介于2300~10000之间。" U; Z- y- _( Z# I `. |
3 ?% J% l& o# @5 k: p4 F# k
压差(Pa)的公式Ⅳ:△p=v2*f*L*ρ/(2*D),其中△p 为压差,L为管路长度(m),ρ为液压油密度(870~900kg/m3)。( f/ C- D6 {- C- R1 A K
7 g4 z Q$ k4 T0 ]
对于已确定的液压系统来说,管路长度,内径,液压油都已选定,温度也是相对稳定的,由公式Ⅱ,Ⅲ,Ⅳ可见,压差和流速呈正比指数式的关系,换句话说,流速快慢仅取决于压差。* _; V" ~; |7 K
& t- ~0 V& |2 ^) p
其实公式Ⅰ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决定流量大小的也是压差。我们知道,有压差才会有流量,没有压差是不会产生流量的,所以最终还是要提高管路两端的压差才能实现紊流。
; w, {1 ?4 r$ z+ E: n1 j) ~3 h! v6 {4 \1 `4 o+ s2 L3 x% y
我们可以利用以上这些公式计算来证明上述的钢厂冲洗是有问题的。现场情况大致为L=200m(直管,暂不考虑分流及弯管的压力损失), D=25mm,ρ=900 kg/m3,冲洗油温约为50oC,使用VG46号液压油(黏度约为30 mm2/s)。
5 a8 |2 K/ ~" M7 o1 u$ x0 Y. ]( T' i+ ^$ a
假定达到冲洗要求的紊流(Re=4000),则v= Re*ν/1000D=4.8m/s,f=0.0398。
+ m' M, g4 n# k0 ^Q=141L/min;+ q$ s$ e1 N0 I5 k( i6 _9 X
△p =33*105Pa=33bar>10bar。; O+ b+ \& n% O" p0 l
7 g1 f" S0 P8 m+ ^9 L0 }8 }
可见,尽管螺杆泵流量很大,但冲洗达到紊流流量只需要141L/min就够了,而实际需要的最低压差33bar还尚未达到,系统溢流阀已经达到设定压力10bar打开了,绝大部分流量都通过溢流阀回到油箱,因此这么冲洗实际上主要的做功都转化为溢流阀的发热了,而对管路的冲洗却帮助不大,很容易造成冲洗不彻底,留下隐患。+ p2 i4 n! m2 N! R7 B7 m
8 ^) R9 ^$ i1 Q1 K3 l, y$ T考虑到分流及弯管的压力损失,通常冲洗需要的流速在6m/s以上,因此需要的△p一般在50bar以上。建议可以使用高压油泵冲洗,而且回油管路中必须安装过滤精度较高的过滤器,一般如果要求系统清洁度在NAS7级以下,则滤芯通常要求过滤精度在β3 ≥ 100,并带有压差报警,确保及时更换,避免堵塞。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