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0221120 于 2018-1-31 09:08 编辑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从中国对知识产权的审查制度上来归类的话,可以把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归为备案制;发明专利归为审查制。今天我就来聊一聊这部分内容。
所谓备案制就是企业或者个人提出申请,专利局或者版权中心只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和初步审查。所谓的形式审查就是对申请资料的完整性,表述的规范性进行审查。现在,当申请人采用线电子申请或者CPC客户端申请,这个形式审查已经由电脑完成了,所以基本上只要能顺利提交就能受理,如果提交不了,就说明形式审查没有通过。所谓初步审查时对申请内容的概念性审查,比如专利必须有积极意义,如果是恐怖图片肯定不会批,如果是永动机方案也肯定不会登记。
所谓审查制,就是当发明专利通过初审以后,申请人需要提交实质审查请求书,并需要缴纳实质审查费,然后专利局的审查员会对他们掌握的全世界范围的文献材料进行查阅和对比,至于他们如何做的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们查的还是相当全的。记得楼主第一个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的时候,审查员把日本的一个只有一点点关联的资料都找出来,然后让我答辩有何不同。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共享话的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查阅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我认为专利的审查难度越来越低了,以后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间以后应该会越来越短。
由于发明专利采用的是审查制度,在审查之前需要三到六个月时间,实质审查至少半年时间,实质审查通过之后还要公示,公示期过后才会发证,因此,发明专利一般最短是一年多一点拿到证书,通常要两年才能拿到证书,有长的三年多才拿到。相比之下其他就快很多,比如软件著作权一般是三个月能拿到证书,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基本上是六个月左右拿到证书,最长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讲完了审查制度,我们八卦一点题外话。楼主几年前闲的无聊的时候统计过中国的专利申请特点(几年前的数据,现在未必依旧如此): 1 大部分专利都是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申请的;
2 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数量远超发明专利;
3 有很多发明专利根本没有进入实质审查;
4 进入实质审查的专利只有不到10%的授权率。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楼主分析是因为很多专利都是为了成果,为了政绩,为了数字凑上去的。谁最在意这些成果,政绩和数字呢?这好像已经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既然是为了凑数字,那当然挑容易拿到授权的嘛,容易拿到授权的里面外观显然上不了台阶,所以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长,用申请号当成果在很多地方都是允许的,当然了,理论上也的确应该允许。因为假设人家一个研究生,读到第二年出了成果,申请了专利,你不能因为专利没有授权就不让人家第三年毕业嘛。但是当这个空子被利用的情况下,出现第三条的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有这么些被凑数上去的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率低也就有情可原了。
但不得不说,专利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是扭曲的。这话题太敏感,咱不说了。
所有我现在有个习惯,当我看到一些企业或机构的专利墙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呵呵,因为一大段的实用新型(这里要说明一下,好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没有任何区别)。当我看到一个专利申请号的时候,我也不会太重视,因为毕竟我无法判断这个是在那90%里面还是在那10%里面。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