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大立车的,经常加工碳钢的焊接件(盾构机驱动部分),结构较复杂,工序也多,直径五米以上,重量都是几十吨,焊接退火后,时效几天进行粗车,工件大,一般的振动设备没什么效果,所以就没有振动,先粗车小端,再粗车大端,然后直接精车大端,翻面半精车小端,精车小端,然后上龙门,落地镗,钳工,打磨。从车到交货2个月吧。在精车大端孔径600+0.08时,经常会出现加工完检验合格(一般会两人及两套以上量具检查),终检时会出现超差的现象(有时会大,有时会小),其余的较大尺寸,用派尺测量的没什么变化,用四米或三米内径千分尺测量的尺寸都会有出入。3 i5 x& Y) m+ T8 F7 g! s
2 T3 [. h+ J- f5 l2 E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排除人为测量误差和量具误差,我估计是不是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由于周期2个月有时更长,温度会变化较大,工件的尺寸及重量比量具大很多,温度造成它们的热胀冷缩不一致,例如:昨晚夜班加工600+0.08的孔,我加工好尺寸+0.04,也用了两把量具检查,早上交检尺寸测量为+0.07,我估计到终检时温度低十度时测量会还要大,会超差,造成的返修费用会很高,扣钱扣的肉疼啊。所以在此请各位老师帮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尺寸变化的可能原因,另外以600+0.08的孔为例,怎样精确计算出温差变化造成的工件及量具的热胀冷缩值分别是多少,怎样来控制工件终检合格。谢谢各位老师!谢谢请一定不吝赐教。% {* }6 v( n) E3 R
- Z' `; l5 C+ q, \; B5 }* y
0 y, q0 m1 F# y h4 v4 Q6 Z p# }. V* f6 t" h9 e9 G* T- X
类似这个孔,工件要大很多,是个台阶孔。(网上借用的图片谢谢): X3 U5 c' ^0 Y$ z; q8 q) @
/ Q# Z$ G& `5 y( [- | X' J Y/ X
6 y3 j, _! Y.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