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c. ?# B) I) o3 J* P) |1 b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建设条件十分恶劣,为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 _: `) R' u8 b) r9 `( X w- I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0 N" {! t, v. B& v
大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大直径、数量巨大的特点。桩长达89米,桩径为1.5米和1.6米,总计5474根。通过近一年多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8 G. q/ ~% Z' f6 k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末涂装;埋弧自动焊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 Z/ z7 }# X* |. ^, ]& p 3、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6 F( g8 s; D7 ]
其创新点是:对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压浆技术;研制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振动桥设备;首次采用了早期张拉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式70米箱梁纵移台车。
& x; z- K" i1 P. \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 Y0 I3 _; _
其创新点是: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优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试验与实践;箱梁梁上运梁和架桥机架设的综合技术。
% h4 B. d& g+ l) }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 w* E/ E0 e" b$ p3 _ 其创新点是: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研制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动态预报软件;制定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体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配合工程进度实施。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7 i8 x. ~. o1 p# \, u4 y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A+ l; N1 c% ^8 M- Q
其创新点是: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应用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弥补了中国跨海大桥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规范没有适应几十公里长度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建立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加以了解决,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中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用测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创造出一种快速海中高程贯通测量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GIS技术研制成基于B/S模式的大型桥梁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 C; S/ F; Q' G+ j" U; W 7、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8 Y1 m) ]* ^ E( w 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 z F9 r% F, I 8、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2 a; M- ]" ]8 A4 N 主要创新点是:确定车辆安全行驶风速标准;面向所有灾害天气类型进行研究;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基于气象监测系统、预报系统与道路管理系统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不同灾害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标准;开发低造价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开发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已取得系列中间成果,其中报告推荐的风障方案即将付诸实施。
/ P2 p7 `, n5 P' \4 p% n 9、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0 N; F: Z' x4 i% U& ?8 Z& G7 n6 B C
其创新点是:对整体桥梁部位进行的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并将采集数据的625张表与其相关联,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化检索方式;集成统一工程通讯及网络的组建,极大降低了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长距离的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及回送。1 H1 [3 ^8 k( l. T- P; L5 o
系统已完成软件开发并投入运行一年多,在工程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 W; S2 X2 n3 \, S! e) T( Y) a/ o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 O+ p t0 m1 ]: F6 J 国家计划再杭州湾二桥,在原杭州湾大桥西侧,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北起海宁市,南接上虞市。目前正在积极各项筹备,决定明年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