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iajia_nj

这是“可变刚性元素”吗?不知原理及用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6 12: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原图中间是输入轴,外面大齿轮是输出(中间轴与齿轮相对转动角度应该小于360度),主要应该是减少输入轴的转动不平稳传到输出轴上,起到减震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ajia_nj 于 2008-4-6 10:04 发表
& P' F; P& R9 V! d* c齐乐,你好!# d7 }4 i/ M- q1 z5 F" o
原图看起来中间的象是输入轴,左边的是输出轴.7 z8 k2 N  B: g+ B/ d
但怎么个动作,结果要得到什么,不清楚.
* q" l& D" X( ^1 @2 u' b6 T+ k# N$ w7 i/ S3 m2 H# g
那么,能再解释你绘的图吗?# {  C0 X- L1 W8 K
那样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R  }1 w, X8 ~6 B) ^
从哪输入,从哪输出?

+ a; B+ @' o7 G7 M, y我感觉我这个修改和原图应该没有太大的原理差别, n' n) i! p8 b# ~& a& g
原来是怎么用的,这个应该也可以怎么用5 X  D( W; l; ]0 J: U1 B9 Y' ^5 a
我只不过用一个带沟槽的对数螺线的轮代替了一对异型齿轮(方程应该有所变化)
9 k& {& M" ^% L! }用发条代替了弹簧
9 t8 D) [# e2 l. T5 O, W一个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东西,或有谬误,请详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12: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拙见

诸位仔细观察原图,可以肯定的是:
, k, _% l; ?5 `% C
: z; N3 V4 n9 v" X# d; s* _1.中间的输入轴工作状态是顺时针旋转的。2 `- y. V0 s4 M. p) k7 t+ X9 f
  不然那对非园齿轮将毫无用武之地。, g' Q! U- X+ X2 u% L6 `$ M
2. 如果按住外圈壳体(白色塑料齿轮),则可见随着输入
. ]5 n% Z9 W3 c. p9 \  e- ^. v  轴旋转角度的增大,所需要的扭距也在逐渐增大。2 m6 _6 S; q: C; H/ V8 i
  而且这个增大的过程不是线性的,后期是陡增的,有点像Y=X^2
) U* G6 k7 m  L& k9 p, X' t   即所谓“可变刚性” 。先软后硬,呵呵。
0 Q3 m  J: k: ]' N0 ~( i3. 输入轴到壳体转差过程几乎可达360度。
' h1 B" V7 v# l8 F
6 W) g) d' K+ }4 t2 E& L) E5 G因此: 这个东东是个有缓冲作用的驱动轮。
  e/ B, @# b( g- @
2 x  u- }& W& @% P2 g这么做的好处是使壳体上的白色塑料齿轮受力柔和,减小启动或+ u5 B  q$ E: O. h( {( W" E/ a& |
工作中负荷的变化时对齿的冲击。 该齿轮在使用中的负载变化
1 _+ L% j9 K( v频繁迅速。 塑料齿轮最怕扫齿(断牙)。
) B4 M. y0 e5 F! R+ [& J. \( u+ |3 \8 p) [: H0 b
这个结构可以用发条机构或者内嵌成对圆柱弹簧实现,不过发条机0 l- C% R2 H' ]
构太软(响应范围超过360度),成对圆柱弹簧机构太硬(响应角度小),: x( `3 o: L. q" \; Y
而且这两种机构的刚性都是固定值。" p3 p3 L% \, r& |) _) ^' R: T, ?
" [$ Y8 I/ E" k$ {5 T
这个机构实现的效果如同给轮子加了充气的轮胎。轻载到重载都适应。
# h1 ~. k! K$ v. J. p  l% q2 t, S' F+ L- R( H5 l$ I
缺点? 你不觉得复杂么?
4 E( }  [. b2 k1 K" R" q6 M9 _那个非圆齿轮,除了个别高手,有哪位能马上画得出? / [/ h2 U- V2 K& U9 y3 ^, `0 y
接下来怎么把非圆齿轮做出来?2 a0 J6 z% w6 S* L

" ~5 a6 o- |  o* j$ D5 {[ 本帖最后由 dongjingzhij 于 2008-7-30 14: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 1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俺只有看的份了。
* @2 S2 ^6 }" s0 }学习学习!学无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14: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只有看看得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0: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巧妙的设计,随着弹簧力的增加,弹簧力臂则减少了。所以输出的力大小增加很少,或不增加,或减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20: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我也没看明白用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4 0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3 05:45 , Processed in 0.0804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