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恁老厮 于 2010-3-15 01:00 编辑
% k4 F5 @, P: G* m# L7 U
( m; n! ]; C" G/ R- [7 P刚才看台湾经济日报主笔和台湾科技工业情报中心的一个人讲解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很有感触。随便说说,也许对创业者有点启示。' Z X; v2 k8 {; J7 q
2007年,台湾11项电子信息产品居世界第一,笔记本电脑产量占世界产量93%。台湾企业哪来那么大能量呢?这个问题时常感到困惑。; L9 p9 }7 h6 D: K8 b% r' @7 @: A
ans---无工业基础的台湾,早在三十年前”当局”政策布局时,选择全球刚起步信息产业,鼓励留美学人硅谷工程师归国创业,政府给予优惠贷款,划地”新竹科学园区”---
( l3 G# r1 }5 k5 F2 K& v
0 s+ s4 G8 v1 B* e/ }0 S据上述两位讲解,原来是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是以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在发展。这个模式非常厉害。比如,一个新的市场动态来临,他们立即会组织若干相关的中小企业进行协作,利益关系清楚,分工专细,很快就会攻下这个项目。事情结束,这个组合协作就告完结。等到下一次动态来临,可能由另外一些企业成立新的协作组织。这就形成了非同寻常的快速反应能力。中小企业一般是3-10个人,很灵活,创业精神劲头十足,创新理念都很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这样的中小企业集群灵活协作的模式,可能在很多方面会胜过大企业,反正又不搞很基础的研究。6 P2 C' U9 b0 P1 d" [
ans---这里所指的中小企业估计是专做信息产业生产配套之(非标)专用机设备厂,并非早期创业主流之传统产业,挨着我住处都会区边的卫星城市便是生产精密机械与工具机传统重镇,但是我都做产品设计,所以工作多远离住家
3 I" Y/ h. ]4 @
@6 w9 U0 \$ P另外,台湾幅员渺小,资源和人力都紧张,他们只有依托大陆这个广大的资源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基础。不知道香港的中小企业为何没有台湾做得好。
+ Q, H- h' i2 v6 s& q9 ]- j! M3 x6 ~ans---还没有大陆资源时,MIT产品已攻占(欧)美低阶市场,如制鞋.雨伞;”当局”早鼓励劳力密集产业升级,是传统制造业懒得提升自我竞争力,适左岸频招手送秋波,经不起低成本劳力诱惑,几乎全数移往大陆,再延续个十几二十年光景,如今同样遭遇困境;香港以金融服务产业为主,几乎无制造业,所以不能相提并论3 }3 e; K( Z. E- T+ `) M
8 s! r1 l' @5 y我感觉大陆现在特别重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注重不够,成长环境不是很好,协作环境更不好。但我估计是暂时的。
9 b/ P5 b6 ]! K* y5 [台湾信息科技工业的发展,比如笔记本,主板,液晶等等,与精密机械水平息息相关。社区里研讨精密机械的题目好像不多。咱们不能把眼光集中在传统机械方面。精密机械是所有高科技的基础,高手们发起一些讨论啊
+ q; q- |, L& u' c* O. h+ a! M) [! \ans---“王永庆”曾感慨:电子产业是赚钱啦!但其它产业也得兼顾,不能把鸡蛋全放一篮里;台湾传统中小企业发迹多是自求多福,靠的是勤奋.服务.诚信;在内地曾经与东北某汽车厂退休老工程师共事,对时下社会风气看法(尤指沿海经济发达区),他说:道德沦丧容易重建难,意指早期他年轻时大家虽穷,也不至于如此,礼失何不求诸野?最难的应是放下”大”的身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