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tbai 于 2009-1-16 16:49 发表 
* b0 `5 w& y( i" ~% _从基础上说,我感觉应该在材料和工艺,其中材料是要克服的最大问题!!
: n* u+ A' g* ?; e/ P) ^) r
6 q' o0 z4 N5 X1 o' t: ^ u发现这里很多人都在说材料和工艺。其实这不是问题的根源。中国稍微有点名气的液压工厂,大多数我都去过。国内的一些液压合资或独资工厂,我也去过很多,甚至在日本,美国的一些做液压件的公司。下面总结下我的个人感受。
* i1 m/ i; ~9 [- a6 [# t/ ~! h( J' d1 u: m5 R
1。中国的液压企业不缺少质量意识,但缺少质量控制手段,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我就不细说了)在国内的液压件公司几乎没见到有推广的。和他们厂技术员甚至质量工程师(有的厂甚至没有质量部门),说起TPM,FMEA,Contril Plan,CPK ,8D甚至5S,基本没人听说过这些名词,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了。0 x/ ?3 S& m1 z* |$ [3 y% J
, V3 C+ a | P, _0 q0 ]* l7 e2。没有了第一条,好的质量就无从谈起了。国外的很多公司,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每一步都研制规范,所有的工序都经过严格论证,验证。比如原材料或外购件,一旦确定,想要再改变,都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验证后才可以。而我所碰到过的,上海的一家做泵的液压件厂,就曾经发生过某型号马达连续几个月出去的全部很快失效,最后查下来原因是采购人员擅自换了一个老乡开的弹簧厂的弹簧。我们现在要改进的是,从原材料采购到出厂,严格控制每一个步骤,减少一切变易。这样就不会出现生产100台泵,50台好的,30台一般的,20台差的不能用的现状了。/ t/ W: ]" R+ m( G
8 l6 a- T. l( Z% C
3。中国的工艺其实并不差,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很多很多国外著名公司的的泵阀元件都是在中国采购的,从铸件到阀芯,从柱塞到配流盘,包括热处理。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中国不缺少优秀的外协厂家!但有人会问,是不是这些厂家的费用就很高呢,当然,比一些手工作坊式的企业,价格是要贵些,但不是不可以接受。问题出在,第一,中国的液压件公司,缺少专业的懂质量懂工艺的采购人员,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soucing。第二,中国的价格恶性竞争,也不允许液压企业接受这样的优秀供应商,因为他们的价格还是高了些。好的质量必然意味着较高的管理成本。我们的一些主机厂,国外的液压件报天价都接受,却对国产的价格一压再压,使企业失去了改善质量的可能。
. N: X' p. I* e6 @( |5 h0 [! s! a, ]8 X& I' u9 }& K" m! l2 m* F8 A
4。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液压产品的设计方面也缺少积累,缺少一些好的设计师。有个矛盾是,以前有些专业的设计人员,但是很多时候,设计思想制造不出来,比如一些公差,反正我知道的一些国内公司,很少有对生产的零件哪怕样件做全尺寸检查的。这样就导致了设计人员也不知道他设计的公差或者热处理到底是不是合适的。因而很难完成知识的积累。
0 C* B. `' F& y3 z& {% K, R- h
2 e1 L! m" e" m! }- S顺手胡写的,语言组织混乱,有些地方没有完全表达出我的思想。但希望对看到的人能有点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