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重构新格局 首例央企间并购案即将签署
& B6 y- d2 B. _1 U- E 经过近七年的市场化道路,老牌汽车厂商中的一部分在朝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的目标迈进,而另一部分则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 M$ d6 P' \/ F" H3 L8 ]! Q; Y/ t0 U 中国汽车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并购潮,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并深化下去。
9 C' E( S# V/ p& v 春节刚过,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尚未退去,东风汽车公司(简称:东风公司)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下一个节日了。 ' q5 a$ K; u) t4 W
“最快4月份,最迟不超过上半年,东风公司就将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中航二集团)签署合资协议”。记者获悉,东风公司将通过与中航二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完成对其旗下汽车资产的并购。 % L4 r Y' q! r1 u
这也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在两个央企间进行的汽车并购案,复杂程度史无前例。中航二集团的汽车资产主要集中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航科工手中。 f( p/ ]. F1 y) \" z/ o/ Y( G' D
去年底,与东风公司同为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还用现金加换股的方式完成了对南汽集团的并购。
4 d, E, L: S. \, [0 u3 v 观察人士认为,两大汽车集团接踵而至的大并购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在开放7年之后,激烈残酷的商业竞争导致一些实力较弱的汽车厂商开始逐渐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的汽车企业则在进一步做大、做强。 & Z+ k F# f- V$ Z; `
在这种力量推动下,一场以重组并购为主线,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中国汽车业“大洗牌”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预计未来二三年内,随着市场竞争惨烈程度的加剧,陆续还会有一些企业加入到这场历史上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并购大潮。 + `5 A9 Q, Q0 d- r8 y2 i) @9 k8 m
这一变化也将不可避免地把在中国汽车市场淘金的跨国汽车公司牵入其中,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也注定会因这种变化而变化。
" x- z- u$ A l8 \3 | 并购哈飞即将完成
" g/ M6 o9 z7 H# l/ N 年前突袭中国南方的冰雪之灾,并没有让“冰城”的魅力大打折扣,春节期间,哈尔滨仍然是中国最热的旅游城市之一。不过,短暂的假期与满城欢乐的节日气氛并不能让张抗洪彻底放松,这位专门负责与媒体打交道的哈飞汽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近来已经记不起接到多少记者的追问:东风公司与哈飞汽车的重组工作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 p; S: o% e2 b2 q1 `- Z7 H
“是东风公司与中航二集团在谈,具体情况我们并不清楚。”张抗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不再否认并购传闻,只是表示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他与哈飞汽车近万名职工同样希望尽早知道这一谜底。 % u1 t, _3 O5 j9 Z( ^9 r, C
哈飞汽车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现有职工9700余人,还在广东深圳、山东威海有两个生产基地,资产总额93亿元,汽车年生产能力为40万辆。 & S% C7 O+ ?8 M3 d A" Q7 U
但以生产微型车为主的哈飞汽车,在红火的中国汽车市场却呈现出“一年不如一年”的疲软走势。2007年,哈飞汽车共销售汽车24.31万辆,比2006年少了2.3万辆,是中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中,唯一下降的一个。 . q8 h* _4 d4 t# \& C/ F
作为哈飞汽车实际控制人的中航二集团,多年来一直为哈飞汽车的发展壮大寻找出路。 $ i/ m9 A% G0 P3 t; E: T- ]; y
但残酷的市场现实和国家欲成立“大飞机”公司的构想,让中航二集团对旗下汽车资产的前景不得不做出更深的思考。2007年春节刚过不久,东风公司就与中航二集团坐到了一起,商谈重组的可能性。此前,中航科工内部进行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把哈飞和昌河汽车带入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之路。 2 q, s2 j1 |& t& ` s
中航科工的财务报表显示,这家以汽车为主业的香港上市公司,仅2007年上半年就亏损了2.17亿元人民币。 0 e+ y6 I& H; M$ Y. s4 e
一位接近“东哈重组”内幕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东风公司与中航二集团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中航科工旗下的哈飞汽车、东安动力、东安三菱等三家公司的资产将被装入新的合资公司中来。最快4月份、最迟不超过今年上半年,东风公司就会与中航二集团签署合资合作协议。 % e) y3 b8 J4 V2 o$ F9 U- C
1月24日,中航科工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东安动力的公告也在侧面证实了这一并购。东安动力在公告中称,中航科工正在就其所持部分汽车业务与潜在投资者的合作事宜进行商讨,为维护投资者利益,该公司股票将停牌至中航科工与潜在投资者达成相关协议。
& v2 g& x' K: n _- H! o+ c 并购的想像力
( s1 n: U Q" E$ G 并购的主角东风公司,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汽车集团之一。2004年时,东风公司的总资产还不过768.9亿元,但到了2006年,资产总额就迅速扩大到1492.34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2007年,东风公司又产销汽车双双超过百万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4%。 6 r1 I; U5 R4 h; `3 L) n% n
由于近几年发展很快,加之其自主品牌开始逐步推进,因此东风公司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根据东风公司计划,其首款自主品牌乘用车将于2009年初下线,是东风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 ?5 d" s) G6 t' E, ` }
因为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要形成“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 f* a: ]7 b8 \/ {
作为汽车行业最具实力的两大央企之一,东风公司自然是落实该规划的重点企业。曾培炎副总理在给东风公司的新年贺电中也明确指出:“ 希望(东风公司)继续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努力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 a; ]( p9 U7 ^" j “并购哈飞汽车,有利于东风公司在产量上迅速朝着200万辆目标迈进。”国泰君安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说。2007年,在三大汽车集团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155.4万辆的销量中,有52万辆来自于上海通用五菱生产的微型商用车。 5 s; d' M/ R. U/ ?3 ^
拉开“大洗牌”序幕
" n+ z! z G8 w/ g 据记者了解,在与哈飞汽车打得火热之前,现已被上汽集团纳入怀中的南汽集团也曾找到过东风公司洽谈并购事宜。而“上南重组”是中国汽车业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重组案,并与即将达成的“东哈重组”一起拉开了中国汽车市场“大洗牌”的序幕。
1 {% @ R Y* T& M 2005年7月,南汽集团以5000多万英镑收购了MG罗孚的部分资产。在收购了MG后,原本就实力弱小的南汽集团立刻陷入了资金上的困境,其生产的南汽名爵上市日期也一再推迟。记者亲耳听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一次公开场合说:“看到南汽名爵这样漂亮的车,作为一个中国的汽车人我很骄傲,但造车只是汽车业中的一个环节,资金、技术、营销缺一不可,南汽集团能否把名爵卖好,我很怀疑。” ' z& {- |8 q" j O
事实证明,付于武的担心不无道理,缺乏资金的南汽集团根本无力运作这个花大价钱买来的项目。 面临困境的南汽集团不得不寻求被大企业集团并购,与东风公司接洽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最终,在上海市与江苏省的推动下,南汽集团于去年12月26日成为上汽集团的一部分。
: }2 z3 N7 c+ h0 ?, H+ G “南汽集团的悲剧是一种必然结果。”张欣认为,从汽车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多数中小车商都会被淘汰。南汽集团与哈飞汽车衰落的原因虽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2 y' J# `1 u; q “两起并购的基本推动力量还是来自于市场。”东风公司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行政力量的支持对重组并购有一定的作用,但起绝对作用的还是市场的力量。该人士认为,经过近7年的发展,老牌汽车企业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企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另一部分则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而汽车行业是一个对规模化要求很高的行业,只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供应商、经销商跟进,才能降低成本。在这种环境下,行业内的重组并购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发生。
0 h* f3 a7 f/ _. Z! V% D M5 a4 k 严肃思考后的选择
/ @% l$ P8 H( F/ p7 R# m 该人士还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前几年,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爆,许多地方和企业一哄而上,导致中国汽车产业投资过热。 官方数据显示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1.6亿元,超过了以前所有投资的总和,而这一数据在2006年达到1500亿元,2007年上半年又突破了789亿元,整车厂商超过100家。 4 M0 y' D" F' ~) ^
但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高速增长,不过,增速放缓趋势也十分明显,并且市场进一步向知名大企业集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共销售汽车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增幅比2006年的25.1%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占据了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47%。 : u/ Q! z" o- k
“在市场冷的时候,三线品牌先冷”,在市场出现“寒意”之后,那些遭到冷遇的厂商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生存。“2007年是中国汽车业严肃的思考期。”他说。
' V' U8 K/ {0 l 此外,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也受到了政策的支持。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对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进行调整,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跨地区、跨部门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为主线,以规模经济为目的,实现强强联合。
7 j( X8 h- R! C- u- _ 骨牌效应开始释放
: h; q/ f2 E+ j1 O4 J) L 2001年5月,原国家计委放开了国产轿车价格,使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走向市场化,大大刺激了汽车消费,原有的汽车产业格局已经被打破,并逐渐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轿车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7 }6 m! d+ [8 ^0 H, c
那些不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3年的中国15家重点汽车企业中,南汽集团已然倒下、昌河与东南汽车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而当年一度有赶超东风公司之势的北汽集团,虽然在2007年勉强保持住了中国第五大汽车集团的位置,但几乎止步不前的销量,让其与第一集团的差距越拉越大。
9 k) `3 @. X* M. s6 j# l4 \8 V 两大汽车集团先后出手,其冲击力就像在中国汽车业投下了两枚重磅炸弹,并引发了连锁反应。在上汽集团并购南汽集团尘埃落定,东风公司重组哈飞汽车几无悬念之时,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也向媒体表示,北汽控股今年也将参与到并购中来。 - L6 Y; v( g2 m
业内人士分析,上汽集团与东风公司完成并购后,将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会给其他汽车厂商带来生存压力。为了不被弱化掉,国内一些主要汽车厂商很可能都会加入到重组大潮中来,徐和谊的态度就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国际汽车界, 一桩大的并购之后往往也会引发竞争对手的跟进,上世纪90年代末,大众汽车收购兰博基尼后,福特、通用等都纷纷跟进。
0 a2 |5 a; I7 z% k 接下来,一汽集团、长安集团很可能也会对感兴趣的汽车企业展开并购,而存在被并购可能的企业则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如想收购别人,但自身实力并不强壮的北汽控股,在“海归”技术专家赵福全出走之后,后续产品研发存在不确定性的华晨汽车;日益边缘的福建汽车,开展轿车项目并不顺风顺水的江淮汽车等等。
+ g8 q/ Y, r, y; N, b/ ]% g( n/ E 数据显示,缺少资金的北汽控股2007年产销不到70万辆,仅比上一年略高,旗下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合资公司皆表现不如人意;凭借年销量超过30万辆而实现三年来首次扭亏的华晨汽车,在自主品牌市场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后续产品的盈利能力,将是决定其走向的关键因素。 4 W& B0 C1 j! W0 e8 `
而早已今非昔比的福建汽车已经被卷入到并购传闻中来。有业界人士猜测,徐和谊口中的并购对象很可能就是福建汽车,其旗下的东南汽车,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但在市场上一直难以跻身主流行列。
" t0 \4 Q) S2 q6 k- S% f 由商用车领域进入轿车市场,则可能是左延安最凶险的一步棋,这位以个性强在业界著称的江淮汽车掌门人,用3年的时间为江淮争取来了轿车“准生证”。但市场的快速变化,让江淮轿车失去了可能是最好的发展时期。实力本就不强的江淮汽车,要想取得轿车项目上的成功,必须要比奇瑞、华晨投入更大的努力和有足够多的资金支持,否则南汽集团就是前车之鉴。 ; ]% R/ A- p1 {! c( {7 r: o
此外,奇瑞汽车、广汽集团也都可能参与到有影响意义的并购中来,前者依靠自主品牌日益强大,后者通过与本田、丰田的合资在中国汽车业中越发有影响力。
' N0 D% f9 o: `7 S, N 伴随着“大洗牌”式的重组并购,那些尚未在中国站稳脚跟的跨国公司则增加了出局风险。 在上汽集团收购南汽集团当日,令人关注的菲亚特命运也有了结果。这家8年来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的意大利汽车公司,因为没有被上汽集团纳入怀中而宣布与南汽集团正式分手。东风公司与哈飞汽车的重组,也让标致雪铁龙集团与哈飞汽车去年6月达成的合资意向变得毫无意义。 - T' c" G4 q# j4 ]( }
随着这场重组并购大潮的进一步深入,铃木在昌河汽车中的股份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相信无论哪一家大的汽车企业集团接手昌河汽车,都不会允许铃木通过“一夫二妻”的方式来要挟自己。
- P6 S) ^1 t% f6 O2 L* w 刚刚分手的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两家公司的处境则更为尴尬。在未获得三大汽车集团青睐的情况下,他们只得与北汽控股、福建汽车这样实力不强的中国汽车企业合作,而无论三大集团中的哪一家收购了北汽控股和福建汽车,他们都可能面临着与菲亚特同样的命运。即使是北汽控股收购了福建汽车,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同时控制这两家公司的愿望也都将落空。 & L( Q5 Z- R; V% J' A# L0 X
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就像半年前还憧憬着与标致雪铁龙合资美好前景的张抗洪,如今已经成一个准东风人一样,“这次史上空前的重组并购大潮带来的深远影响,恐怕只有将来才能看清。”张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