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22 08: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to 楼主:8 L9 a6 I2 `; B: y
1 建议把径向力和轴承的额定载荷作下比较来判断径向力是否真的过大(如果还
# J5 N7 F% a9 J 有轴向力,则需要合成为当量载荷再作比较。)
9 y4 m4 Z4 ~. _; h" E- J; M5 T/ P2 剖面图中所示,你们基本上是把两个单列圆锥轴承中间加个隔圈然后当成双列
' y' E8 B( u+ S: L2 F 圆锥来用(不是一般的背对背安装),所以游隙自然不用加垫片或螺母来调, * T7 P" B0 ], L9 l
这是很不错的想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得控制你的零件的公差,影响你
) D& h2 D' L% c, P 的游隙值的公差变量有11个,分别是--轴承1外圈大端面公差;轴承1内圈大端
" I* P$ X7 P+ c6 ^2 C 面公差;轴承2外圈大端面公差;轴承2内圈大端面公差;两轴承间的隔环厚度' Y6 R* d; j8 K% Z/ L
公差;右边小隔环公差;轴长度公差;还有两轴承内径公差,以及相应两轴公7 }1 n0 w' \8 v& E- M, W9 V
差(同一个轴但不是同时加工考虑成两个独立变量)----考虑后面四个变量是因
{5 _' H5 R$ O) Z" a9 i 为你这个应用内圈应该是紧配的,所以会影响游隙。
! I9 T* k, Q2 j0 A) l$ }7 E9 y
" H" f4 r9 x3 o8 @- j& ?这种方法有点类似Timken(铁姆肯)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公差控制方法,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但是要用这种方法,你们必须要控制所有的变量,否则你的轴承游隙很可能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