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32|回复: 0

路甬祥:21世纪技术创新进化的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14: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a  }. l7 |2 ^
               
. b; t( r2 b# u, x* f2 ^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把握未来技术的本质特征,把握技术创新进化的规律,将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
$ |: C$ I7 v9 B% P* D  o& F      一、时代与挑战
( S. a% |. F/ V$ P( L- y) L% C3 D  21世纪仍是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知识化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将成为替代和整合全球资源的关键因素、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民主法治、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推动力;创新能力也将决定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和未来。 : [+ b2 s) i5 G4 S% i2 @
  21世纪将是人类从化石能源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时代。可再生能源和安全、可靠、清洁的核能将逐步代替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能源的基石。人类在致力节能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必须致力于发展先进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发展先进、安全、可靠、清洁的核能及其他替代能源,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
+ w$ D1 ^4 Q% G" c3 j        21世纪人类将走向资源节约、可循环利用,并注重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新时代。人类将创造资源节约型社会;将致力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发展循环经济;将注重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发展生物经济的新时代。
7 C2 E4 _' W* L% c6 b  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进化的时代。人类将更加关注并严格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致力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应对全球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致力修复工业革命以来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创造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进化、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和生态文明。
+ s! }# A8 Z  H  人口健康面临新的挑战。人类将面临传统传染病的新变异传播,新的感染性疾病、心理精神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的挑战;人类社会将更加关注食品、生命、生态安全,更加关注公共卫生、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健技术创新;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保障大气质量,保障饮用水、食品、生命、生态安全;必须通过改革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体制,创新技术和管理,为十几亿人口提供公平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3 m: |# `! H. ~% D8 f* U7 i
  21世纪仍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国政府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大幅增加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与材料科技、资源与能源科技、航天与海洋科技、生态与环境科技、系统科学等成为热点领域并酝酿着新的突破与进步;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全球竞争,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传播转化、规模产业化速度加快。
8 o  \$ L/ K, J- e* A1 k3 m  人类已进入了新军事变革的时代。信息、空天、海洋、机动性、精确打击能力已成为新军事战略制高点和核心战斗力,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军事、文化、外交综合实力等将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 W8 [2 _0 W- a! P) S* E
  人类将进入和平、和谐、合作、发展的时代。人类总结吸取20世纪两次大战及战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开始走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和平和谐发展之路。21世纪,人类将进入既要尊重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又要尊重人类共同的文明理念和科学伦理的新时代;但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时有所现,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不稳定因素此起彼伏,世界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和科技上的优势和压力将长期存在。 3 y6 `$ L: R6 M5 M6 B' G+ T
  21世纪前半叶,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全球将会有20-30亿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走上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而过去300年工业化、现代化仅惠及不足10亿人口——这将是史无前历的大变革、大事件!这将为世界发展和进步注入空前的动力与活力,将根本改变世界的发展方式,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资源、能源提出空前的新需求,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全新的挑战。
, K" L5 O3 l' G8 o2 B- Y  中国已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连续29年的高速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向创新增值、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的发展模式转变;必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2 }. l' {6 c: F6 b) |% x. R5 n$ L
  二、技术创新进化的展望 9 t( l( C) Q6 S
  技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技术也是人类观察、认知、利用、开发、保护、修复自然的工具、方法与过程。技术进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止境的进化发展动力和前沿。21世纪的技术创新进化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类必须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在公平改善和提高当代人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应危及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权利与生态环境。
& C1 I4 q+ J8 l# |  M# t  技术的创新进化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人类使用材料的创新进化来看,经历了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钢材和混凝土、轻合金和复合材料、硅和高分子材料阶段;从人类使用能源的进化来看,曾经历了原始生物质能、水力、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燃气、核能以及可再生、清洁、可持续能源的阶段。
  y1 U* s& Z3 B3 w  如果从技术对人类功能的替代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技术的创新进化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技术作为人类体力延伸拓展的阶段,技术作为人类感观延伸拓展的阶段,技术作为人类智力延伸拓展阶段,技术也从破坏生态环境进化到生态环境适应、保护、友好、修复阶段。
/ a( _4 v2 h& [  技术作为人类体力延伸拓展的阶段:技术主要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最初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人类体力上的不足。节省、替代和拓展人类的体力,始终是技术进化的动力。原始技术主要是为了替代人的体力,如,耕作和畜牧技术、畜力运输替代体力;工业技术延伸拓展人类的体力并提高了精细化与标准化水平,如蒸气机替代拓展体力,纺织机提高了精细化与标准化水平。现代技术仍承担着替代和拓展体力的作用,如自动化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制造技术、运输技术等,节省拓展了人类的体力,而且完成了人类自然体力无法完成的工作。
( ~0 C2 F, ^& q. ?0 a6 f  技术作为人类感官延伸拓展的阶段:人类凭借智力创造,使自身的感知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与感觉与观察能力相关的技术进化不断走向精确和灵敏,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指南针——辨识方向,导致环球航行;公元15世纪发明眼镜——提高观察精细度,导致钟表等精密加工;17世纪发明显微镜——使人们看到了微生物;望远镜——使人们能够清晰观察宇宙天体;20世纪以来,大口径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使得人类能够探测深部宇宙;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可探测细胞,分辨分子原子尺度;微纳米技术——生产出微纳米器件;电子眼、电子耳蜗——协助视觉听觉残障人士;CT技术——可获得断面层析等。 5 F( F( {- ]: k4 u1 U! A7 Q
  技术作为人类智力延伸的阶段:19世纪巴贝奇发明计算机,企图用机器替代人类的计算能力,这是技术进化到延伸人类智力阶段的起点。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的出现是技术延伸人类智力的重要里程碑。现代计算机最初只具有记忆、计算能力,又相继具有了逻辑、语言文字处理及谱曲、辨识、认知、交流等多种智能功能。3S技术,以及自动观察和数据传输处理技术的结合,正不断拓展人类对于地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o+ ?1 H3 X( ~. ~0 h8 a* u. p6 |
  技术从损害生态环境进化到适应、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阶段:很长时间里,技术的创新进步尤其是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往往造成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挑战传统的 “征服自然”观念。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愈加重视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同,技术的创新进化由单纯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发展到适应、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阶段。 2 n; l7 e  |& [/ N
  21世纪技术的进化,将向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发展,将向资源能源节约、循环利用、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将更加关注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将更加关注生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人类将进一步探索利用空间、海洋和深部地球,技术将呈现出群体创新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技术创新进化和转移传播的速度将继续加快。% S7 H- r0 c# {+ ]" M0 ~
  技术将向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进化。信息科技、计算机科技、脑与认知科学、智能传感技术、复杂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将创造出智能网络与计算、智能机器与运载工具、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智能医疗诊断、治疗与监护、智能军事与安全技术、智能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预测、预警、减灾、防灾等。智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将使传统技术更走向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益、生活质量和实现环境友好。
% m& C8 F5 D: w& i( T( x8 a5 b  将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认知人类社会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规律;将以知识和智力投入代替资本与自然资源的投入;将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技术;将致力发展节能、清洁高效化石能的开发利用、创新先进可再生能源、先进安全核能技术等,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
9 W' D& y' L( L: x  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进一步认知地球生态系统演化规律;深入认知生态安全的规律;致力发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保护、修复技术;致力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致力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技术,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 4 z9 R+ T0 f* {0 J5 t- \7 A
  将更加关注生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技术进化必须更自觉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必须珍惜与尊重生命和自然,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平等权利,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协同进化,防止因技术被滥用可能带来的对生命安全、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乃至人类持续文明的威胁和破坏。人类将更加重视发展自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优生优育技术;致力发展洁清安全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技术;致力发展科学的营养与保健技术;致力发展面向公众的卫生、医药医疗技术;致力发展有利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创造和公平分享的技术。 ; ~. O2 i6 z& w" z$ i7 V. S
  人类将进一步探索利用空间与海洋。人类将进一步创新空间运载、测控、通讯技术,探索宇宙;人类将进一步创新对地观察技术,造福人类,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进一步探索海洋,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海洋矿物、能源、水和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维护海洋权益。人类将探索和合理开发地球深部资源。0 j& h+ Y, p* q. S
  技术将呈现出群体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起核心作用的已不只是一两门技术,IT、BT、CS、NT、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空天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等将构成未来优先发展的高技术群落,技术将进入群体突破、协同进化时代,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创新进化也更加迅速,形成更加交叉、综合、协同创新进化的科技体系。 0 E- |5 n) W( v; r) l$ t" c( e0 ]  `
  技术创新进化、转移传播速度将继续加快。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渐趋于模糊,并相互促进。有些基础研究成果在研究阶段就申请了专利,并快速转化为技术与产品。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在技术进化中的作用愈加突出,高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速度将继续加快。全球竞争愈加剧烈,国际合作也更为广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全球竞争已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 e5 Z2 M- l! B  三、使命与途径
) D$ Z; x# M4 Y: ?1 N2 m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的创造力,为了人的健康富裕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信息、生物、材料与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等基础技术与各类军民应用技术协调发展;坚持基础与前沿研究、工程应用研究、技术转化研发、规模产业化协调发展;坚持国际交流合作与自主创新相协调。
7 a" C. ?0 ~, ^& c* b" V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认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经济社会、国家社会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的科学规律,为科学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知识支持。加强前沿研究,致力科学原创、促进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大幅提升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促进产业转化,为在全球经济竞争合作中取得主动地位,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家安全,人民康乐幸福,全面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_; M% B/ ~$ I% {; a# T2 L( G2 Y; x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的自信心,端正创新价值观,防止和纠正创新和管理工作中的浮躁现象。完善技术评价体系,技术创新应由市场评价、社会评价、历史评价。着力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尤其要坚持给年轻人更多的创造发展空间。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技术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创新人力资源。深化创新体制改革,不断革新影响自主技术创新的陈腐观念和体制束缚。
( t  a  D9 N: `  完善创新型国家的制度建设。提升鼓励创新的立法原则,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开放、企业自主、产学研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完善适应创新型国家要求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技术研发体系、金融税收体系、风险投资和中介体系、创新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采购制度、创新基础设施、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和扩散制度、创新文化等。以制度保证加快实现向创新驱动的创造大国的跨越。
% ^6 T) A, Q: i  引领未来的发展。前瞻部署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先进核能、纳米与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人口健康与医药、空天海洋、生态环保等相关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战略研究与规划,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动竞争与合作,致力发展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和产业。 ; a) {# z  [# r( L" S8 [
   
# L) l7 G% [  W( B"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4 06:46 , Processed in 0.05261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