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38|回复: 20

企业与高校合作---请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14: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合作高校主要有几种模式,有什么规则和方法。; n4 F6 R' L1 c* |8 G4 @  Q
/ g. [( X5 e6 J2 \$ G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我们机械业,最好的实现互补互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5: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重理论,少实践,有的时候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企业也尝试过,可惜效果不大,最后不了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6: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方式对于大型企业还可考虑,因为大型企业的基础比较牢固,不容易动摇,个别的人员流动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做,即得到了廉价的人员的储备又为学校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是双赢,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会让他们打破幻想,认识社会,这也算是学习吧
% I5 A( E, n$ c但对于小型的企业来说,不适合这种方式,因为人员比较少,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影响正常的运作,所以不适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6: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珍珠、鬼狼网友你们好!
' ]% R: p' J' ~0 Q/ v/ Z你们的话引出我不同的观点& ~2 ?0 x8 r6 j
1、学校大多有近百年的技术积累,技术储备是强大的,只是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挥。9 H( z/ X' H' Y
2、深厚的文化和技术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并实际上具有绝对的说服力。
2 N  m! c& Z, f% |: g9 t$ \) p3、紫珍珠网友说的“高校重理论,少实践”的情况,我看到的高校,都正在和努力的改变着。
8 N& J7 }, |2 a* W4、鬼狼网友关于人员流动问题,我认为有技术含量和一定附加值的产品,是不会计较多几个人的,人才是靠培养锻炼出来的,不在这企业,也是大多数在该领域的。2 i& A* g+ L- q* w8 I9 O$ M" @
-------------------------------------------------------------------------------------------------------------------------------------------------
+ n* Y/ n' ]) Y( i; o7 U$ i& `# v高校的分领域的技术储备、技术研究的方向、人才、威望等资源6 g  Q9 d: J0 X0 y  b
适合高校领域范围的企业、企业的技术、市场需求、实践生产能力等
2 b1 C) q( B& g' H他们之间怎么实现有效的结合?如何实现双赢、多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我们这的老师签完合作合同后把活交给研究生,然后就等着收钱啦!!!
2 |1 {1 @8 ]: Z9 f. J9 y3 f+ g& C& \8 Z0 x7 o: h
这里的那位工程师想跟高校合作还不如找几个兼职研究生,自己当主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22: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匠提出的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g/ _5 I  r, \( n+ D# [8 _  l, f
1、这是近几年来热门的话题,但是成功的案例好像不是很多。( _/ J. o8 K5 o6 ~5 I3 q
2、个人认为,这本是风、马、牛,有些人想把他们牵在一起。
. {- E( e. [8 a, L3、合作形式看变成买卖关系可能更好操作一些。比如你的设备请他们做一做工业设计,你付钱。你看中他们的什么就买。
, j% k6 `1 P/ N3 f4、中国是个人性化的社会,在和谐社会里更是如此。有好的关系比较重要。5 Y9 ^# o  n" y9 K- E$ F
5、立百年企业该合作,变成企业对高校的软投资。
* Z  B2 {7 ~/ S* L( }' r: f6、很高科技的可合作,但是基础数据你要正确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2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匠兄,转贴给你共享一下。& {$ F; W8 r) c
% P# b- Y/ `" k1 v8 Y7 e9 k
降低研发成本 制造业走向数据共享
: E5 p! R7 J9 y3 i, C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一问题面前,推动自主创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6 E( k# U  E" l2 W& W
于10月19日结束的先进制造和数据共享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表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保证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会专家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设立相关领域数据共享平台这两个角度,探讨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问题。
; j! H" y. `- ~2 K# {: ?2 s. Z: t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p3 `  J8 @, x9 a7 P. L
对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张小虞坦陈,尽管整体技术实力与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我国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例如,机械工业技术创新力量未能形成体系,缺乏组织协调,难以形成合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突出的是行业技术发展中的前瞻性和储备性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基础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大幅度削弱;装备制造业各类科技创新机构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布局不合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未广泛形成。! j6 [) e+ C, D3 ]# ^1 A6 ^
张小虞说,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态势、日益紧迫的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越来越逼迫机械行业改变传统的靠扩大规模和提高速度求发展的模式,进而更加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保证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C* P% x% Z4 r以先进制造技术推动科技创新
. q# g' [0 _' P现代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融入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而形成的新型技术。它是高端技术的载体,目前已经在我国机械行业中开始全面普及,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为重点,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途径。2 e/ k* w7 G. w+ r
为整合现代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一些科研成果与数据,以更好地为制造业研发提供便利,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承担建立了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学数据共享网。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支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已经整合了18个技术领域近230万个数据资源。
+ c" P! Y% c$ w4 b9 A张小虞说,整合制造业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多年来积累的科学数据,构造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数据共享网,对于提升平台相关领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我国的制造技术水平,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V: ^' U& F- U# t0 F4 u1 E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都需要数据的支持。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现代产品设计中,必须要有可靠的、适应自主开发的科学数据,没有可靠的数据,设计中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建模就是不可信的。
# i; f9 k; [; i, e( k# k业内专家屈贤明教授向记者详细说明了数据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自主创新不行,自主创新没数据也不行。比如钻井技术目前正在向深层勘探发展,迫切需要新型装备支持,而这些装备的研发都需要数据支持。再如石化装备,我国的石油和国外的成分不同,如果简单地将国外的数据拿来搞装备设计,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根据自己的数据。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迫切需要数据支持。”屈贤明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起草制定者之一。
! ?2 e  C6 H+ K( Q% N“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学数据共享网”项目旨在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覆盖现代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通用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主题25个技术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网,初步实现国家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数据资源的汇交、整合与共享,并面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基本满足制造业和相关行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23: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匠兄,再转贴一篇给你共享一下。
. r2 k% {/ j4 X: I- e& g( O+ \/ Z5 g0 q3 U7 \
行业协会促产学研结合大有作为
  E& c8 j* S% ~9 ^4 h' A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调研组近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建议尽快出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性文件,并明确专门的支持性政策,对行业协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 y4 k" H/ B) P1 P  E6 {行业协会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六个突出问题在会上得以总结。 + o! o1 r) F6 f: r9 a
一是一些产学研结合停留在意向性合作层面,亟待明确专业技术方向和创新目标;二是结合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不顺,难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三是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进一步融入市场,不依赖于政府;四是国家对行业协会在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中的定位不明确,宏观指导和实际支持不够;五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阻碍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地方;六是在国家层面上缺乏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性文件,零敲碎打多,统筹规划不够,政策法规和具体举措还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4 u8 e1 r" `+ }4 m4 L; d
行业协会的性质决定其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受到各方面的欢迎,也易于取得较好的成效。 1 m5 E6 q3 u3 ?9 o+ o) J( _1 b* R* S
与会代表认为,行业协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做法,除了制定发布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外,更要注重成果应用问题。 , C, t# @1 H) h# E9 K) u" s
会议提出,行业协会可以组织重大项目集成创新,解决成果的工程化应用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科研单位推广成果,帮助企业组织技术难题招标。同时,要很好地利用各种平台和项目,包括组织产学研联合申报和实施国家计划项目,以国家项目为依托促进产学研结合。
& ^9 n, s# G: @0 \* t  O此外,行业协会还应在行业层面和产业集群区域推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行业内重大科技活动为平台,促进产学研对接合作,打造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链。
: x$ q! b% L& `9 b+ i3 M$ P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作用,与会代表建议,明确行业协会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在计划项目等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除对行业协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外,政府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宏观指导,树立先进典型并加以表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6: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高校合作非常愉快,成本低,收益大!
$ t3 n9 a, o6 d/ ?$ a  p合作初期,你首先要考察高校拥有的各种设备,千万不要认为高校只是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具备很多一般企业所没有的检测设备,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6 C5 P; f+ p* s) M然后,你最好了解一下你打算合作的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种行业和学术上的先进性,将是高校教授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他们需要在合作中得到学术上的成果,他们关注的和商人不同,他们是学者。而一旦具有先进性,其实我们也可以受益匪浅,因为可以申请国家基金或者项目奖励,你的开发成本将有所下降。: i# H5 O/ o. s' Y1 e& L$ x5 d
第三,可以考虑请专家们入股,但是千万不要教授们做法人代表或者进行管理,因为专家们是象牙塔里的学者,最烦的就是这些充满铜嗅味的繁杂琐事,他们需要的是静心的研究开发。, k9 D! Y2 d/ a; \  y3 K! t+ q' X
同时,在和高校合作时,你最好拥有企业自己的工程开发人员,当专家们把核心技术解决以后,琐事应该是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完成的,千万不要大材小用,把专家当成技术员使,那既会造成资源浪费,又会造成合作不愉快。
) L8 p, ~! w5 t: _这是一点小小的心得,仅供参考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鹰 + 10 10万工程师感谢您高水平的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6: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讲的非常好,不得不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30 09:11 , Processed in 0.06573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