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7 O! G! {3 O. n0 z( M5 Q S- q
* ~* H0 x, Y/ B4 g2 X& g* ], ^/ I q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 S+ T% G1 m- D: K b& _
9 p7 C: F, i3 x- }( e! `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1 r0 S6 d( Y6 e9 s
* Y. d m, G9 y9 t2 h- p" T9 t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 Y5 {3 Q/ {$ ~, U& t7 \- x
2 O) r( z, r' _4 T2 `' G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 U, ^8 z$ l; f, {' Y4 u+ F* [7 [
. `, u- a, z1 E3 ]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7 ~4 A* W6 A4 E: x! x( M' x% y8 C: }
b0 V1 P& S5 v/ t% I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2 _+ y; B% `8 i+ j/ x 5 k: P% {& |! b; D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9 N) _1 D4 y3 \ H( l, v
; l8 l- L( t1 Q5 B" T& m/ I与别人相处 / I' S1 u+ [7 r5 j Y
% z7 j' _! t' m- _
如果你认为很多人都是SB,你认为人和人之间就像狗和狗一样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那么这一段不看也罢。 ' Q, i: p' M- H7 t
( E, ^4 O+ [( O. [" C1 [7 s 我们在社会里没办法不跟人打交道,也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做成事情就要相互依靠。和你打交道的人,基本上你没得挑选,就像你的父母你也没得挑选,你只能面对现实,你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上帝不是为你创造的。更让人沮丧的是,往往喜欢你的人对你的事业没啥帮助,而你讨厌的人却掌握着你需要的资源。你怎么办?怎样和别人发展成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攻讦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情商的最大作用。要讨厌一个人很容易,要让人讨厌也很容易,反过来却很难。 1 j6 C8 ~, v' O$ o8 @
# |, z6 u8 L- K" a* o0 L3 H2 `! k+ A0 d 你大概只有一种办法——让和你交往的人获得利益,前提是你也要获得利益,这个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双赢。你想获得利益,那么你必须让你的雇主获得利益,你的客户获得利益,你的下属获得利益,你的同事获得利益,大多数时候所谓关系好,就是利益平衡得好,所谓关系不好就是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也是会翻脸成仇的。你是领导是因为你会平衡利益,你不是领导是因为你不会。这一方面中国人是行家了,整篇的《三国演义》都是在讲这个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最聪明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获利,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成本最高方法就是把其他人都干掉自己独得利益。 , @; I- L3 G6 G8 m( o' [4 h7 N
/ H2 a- Z# v; I( D/ e9 u7 c 如果你想要双赢,你就要考虑对方要什么,比如找工作,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要什么,要知道雇主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雇主付你的薪水,雇主才会乐意雇用你。所以应聘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雇佣我对方能得到什么利益,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急于问薪水给对方的信号就是,我只关心我想要什么,我不关心你想要什么,这样不可能双赢的。同样当你作为雇主或者领导的时候,不考虑员工想要什么,也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全心投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和尚是成本最高的员工。 9 b4 ]; ^/ D$ j N# H
3 c: t' ]5 Y8 A
很多时候,你有求于人,而人无求于你,比如你要销售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现对方的需求就很重要了。发现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听”,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因为他不关心你的需求。根据我的观察,人都还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讲些东西的,哪怕再沉默寡言的人也是希望有人听自己讲话的,之所以不讲是因为还不信任,这是人性。抛开了刚刚认识的紧张以后,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说的。即使是国家主席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好的销售是会听的销售,不是会说的销售。而会平衡利益的人是会听别人需求的人,而不是会说自己需求的人。
" m! D3 ~6 K2 f0 Q3 B* p
1 P3 b! `! r2 M& Z0 b! f 和人相处很大程度上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你对镜子愤怒,镜子里的人对你也愤怒,你对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人对你也微笑。不少新人觉得人际关系不好处,记得这个道理就好了。你如果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别人自然看你的缺点,你如果看不上别人,别人也会看不上你。你伪装不了的,你的表情神态会告诉对方你究竟是怎么看待他的,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先要从自己内心愿意和人打交道,愿意接触别人,愿意放开心扉,愿意接受别人的缺点,否则,很难。中国人有个道理,花花轿子人抬人,人在社会上要取得成就,需要相互抬举,而不是相互拆台。有些人的不成功就是因为他只会给别人拆台,不会抬举别人,比如击鼓骂曹的弥衡。要清高就别出来趟浑水,要趟浑水就别清高。
- e) R, H- H* L2 Y" g $ j5 r# T7 E; [& B* s4 a2 |5 J
和人相处的最好武器就是“从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听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要跳楼,劝他的人说“活着多好呀,生活多美好呀,不要跳楼。”这看上去是从跳楼者的角度来思考,实际上没有,对于要跳楼的人来说,他才不觉得生活美好,他正是因为觉得生活糟透了才要跳楼的。或许这个时候对他说“是的,我也觉得这个社会很tmd操蛋,但是你死了,你爸妈怎么办?妻子孩子怎么办?”会好一些。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替别人考虑了,其实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比如餐馆的服务员,总是说这个鱼翅比较好吃,这个老虎斑比较好吃,他们是站在自己要多赚钱的角度替顾客考虑的,并没有站在顾客要吃得实惠的立场上来替顾客考虑问题。 9 M9 m/ f* g! O5 e
[6 M$ y6 v' y q0 Y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他要什么,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什么是他能够妥协的,什么是他会坚持的。了解着这些,他基本已经在你的掌控之中了,凡事总归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长久与人相处的办法。这种协调不见得是公平的,弱势的时候吃些亏,强势的时候占些便宜,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成功的人控制别人,不成功的人被人控制。而控制别人不是靠官大靠命令,而是靠控制别人的利益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