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8-1 16:12 编辑
" x# c2 T$ H1 ]
% M. U% I; z! ]0 N 不是不想,而是环境造就的现在一代人对于婚姻看法的变化。
( H( Z. b V1 W" Q. Y5 ^3 }) H- i! F
早一代人对于婚姻的定义可能就是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可能也说不上多喜欢,一起生活,不仅降低成本,还压制了别人的闲言碎语。价值观是否相容,性格是否合适,这些都远没有快点在适合的年龄结婚那么重要。所以对于情感的要求可能不如这一辈的有些人那么高。
1 ^, |! T/ [- ^# j5 Z$ E/ P
% R6 t) l9 ~2 O! u# ]2 m8 [ 现在呢,经济社会都比以前发展了,很多时候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了,大多数人更追求的是精神需求和真正的合适,比如三观一致性格互补,比如有好几个相同的兴趣爱好,更追求在一起的愉悦性和精神层面的合适性,所以对于婚姻,对于伴侣的要求是比以前要高的。
+ H! a3 |8 C. k3 g' J
# k; {( g' X% C8 i* Y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比较:作为一个女生,遇到一个合适年龄的男生,和遇到一个三观一致性格合适还能精神层面相通的男生,那个更容易?很显然是前者。 R" y7 F2 ?! [6 X$ Q1 `% z; e/ V
% s" F' K8 G$ K2 q0 n8 e 而在现代社会,基本上作为一个一个人也能生活的很好的人,一个人也能够获得很多乐趣的人,其实不需要两个人一起来降低成本,也不需要两个人一起来迎合传统一辈的我们所觉得难以认同的价值观。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希望找一个不合适的人来互相伤害,而是真正寻求真正能够达到精神层面契合的人,这就很难。
+ W# H! O- [/ H( _* k1 @# [2 I4 m; K6 F4 q) S# g
所以 老一辈看重的是适合的年龄,而这一辈看中的,是适合的人。$ y1 u0 ?/ X0 w5 \" Q5 n+ [5 K5 ~ C- h
+ A1 ~9 Y" ]1 e! G8 D/ a
而这种转化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社会经济因素各位答主都说的很好,我就说说上一辈到这一辈价值观的变化和身边持有传统价值观的人的评判所带来的影响的变化,还有学历带来的变化吧。
( l3 F6 k$ T ?1 n8 U1 K' Z* P0 P/ @6 U F) L' x( O) e+ l
1. 价值观的变化9 t" i( B9 K2 q( ^' v* }
) r4 U9 t( p% b# J' M9 _
以前父母那个年代,信息闭塞。而信息闭塞带来就是价值观的单一。所以在很多非发达城市的父母辈的价值观里,到了“合适”年龄不结婚是可耻的,甚至是不孝的表现。当你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不去接触新的价值观的话,自然会觉得这和吃饭喝水一样是顺其自然的。基于这一点,父母辈的大多数人都是循规蹈矩,到了周围人觉得该结婚的年龄结婚,在周围人觉得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甚至并不会去思考 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价值观单一的影响。
7 n1 J8 q) Q" Z- C' s7 x2 y* [$ c- F- i5 C i
而在现代,信息畅通多了,信息的多元化和畅通带来的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而每一次接触一种新的价值观,人心里对于某一件事情是会有一个重新思考到重新认识的过程。比如很多曾经觉得应该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的人,接触到更多元的价值观的时候,会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以及不结婚这种行为,到底真的是一种如很多父母辈所认为“错误”的行为,还是一种可以被选择的行为。当价值观比较单一的时候,人们会把很多真的是对错的事情,和可以被选择无关对错的事情,一起放到要被评判对错的篮子里,而多元的价值观的碰撞,就是让人们去思考,哪些原来单一价值观里的错误的事情只是无关对错的选择,而哪些事情是真正需要被评判对错的事情。
, [ F1 @, A/ t+ Y# [7 B( z8 I& o) X3 e. [( C9 x
所以这样对于在“合适的年龄”不结婚这件事情,在单一价值观里,可能是错误的,而在现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无关对错的选择,所以现在会有很多人选择不结婚。
5 }/ Y- z7 R2 k
& {, q) |- V+ o, u8 w4 [: u 2.周围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变化了9 c, y; Z8 l R" I" Q$ U( D% S9 z' H
& D4 X( J# @4 } } G6 s+ e j) c 在以前,当周围的人都持有同种价值观,而你并没有脱离环境的时候,是很难逃脱这种价值观的,就算意识到了,由于信息闭塞和人的流动性不大,违抗的成本是很大的。在上一辈,你可以说服父母,你说服不了所有人,抵抗不了所有人的闲言碎语。相信在很多时候,特别是非发达城市,父母辈的思想都是早日成家,宁愿不合适,凑合着过一辈子,也不要因为不合适离婚遭人议论。而在那个时候,可能大多数人毕业找到工作了就稳定下来,在一个地方过很多很多年,周围的人也是那么一些,大多数人的人脉关系可能十几年几十年都不会变,这种周围人的评论的影响就非常之大。3 B' |8 W9 w) x. E0 T6 q1 j- p- e
- ~' T" u1 R6 H9 a
而现代社会,信息流动和人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周围人对于一个人的评判因子就不会给当事人带来像以前那么大的影响,当你意识到周围人对你的评判建立在你不认可的价值观里时,逃脱的成本比以前就小得多。比如原来你在村里,你不想结婚,三姑七婆每天来给你介绍对象,后来你受不了了跑去了大城市搬砖,三姑七婆也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关心一下你了。这样来看,周围人因闭塞价值观对你的评判,在信息和人的流动性比较大的时候,是没有以前那么大的。
6 q4 X! d9 G4 M8 _; z7 ?2 ]& V; t; U! w
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到,价值观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发生变化,而周围人建立在闭塞价值观上的评判标准对于人的影响变小了,所以很多人在充分思考后,会重新开始思考婚姻意义,并且选择逃离原有的闭塞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做出在“合适的年龄”不结婚的行为。& w( j& { J" r( G
$ T8 C+ [, r: ]3 x, T7 Z4 w% L: s
3. 社会人的学历增高了
N* i+ D4 l. f: u ~( y+ ?0 k
在以前的父母辈,上了大学就相当于高级知识分子,很多人读完中专读完高中就毕业了工作了,年龄大概23-26岁,工作了有了经济 来源,也就相当于稳定下来了。而我们这一辈,很多上了大学,甚至读硕士读博士,毕业大概26甚至30岁。而学历增高对于婚姻的影响有两点:一是会使人变得更理性,所以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会增加很多理性的因素;二是大多数人在最高学历毕业以前,都是没有自己创造的经济来源的,并且可能还会换城市读书,比起过去相似年龄的人,稳定性是减少的。而理性人在自身不稳定的时候,选择进入一段需要稳定的关系是一种相对不大理性的行为,所以可能这也是很多适龄青年就算遇到喜欢的人,也不愿意早早踏入婚姻的原因。
. M5 B- t+ f; H; o7 ^) v# m9 v$ p% n$ E' a" `% p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其实很多事情,包括婚姻,都是可以被再定义的。而其实,对于那些无关对错的事情,基于每一种价值观所做出的选择都没有错。所以在拥抱多元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该尊重和包容每一种价值观,尊重选择在“合适”年龄结婚的人,也尊重喜欢一辈子独善其身的人。而作为自己,对于那些无关对错的人生选择,也没必要活在因为价值观不同而争执的漩涡里,毕竟一辈子也就一次,按自己的心意去选择就好。一辈子过得快不快乐不取决于别人怎样看你,而取决于,无论怎样,是不是这一生,除去那些不得已因素带来的局限性以外,你想经历的,你想选择的,是不是都努力没有让自己错过。
/ v$ Y# Y, y3 g3 Y9 d+ L6 ?7 S9 [6 i; j
作者:汪喵行 Hannah
$ h1 L8 P$ b4 ?( A& 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61277/answer/206550561
* i3 h. O/ ~( f: T$ {9 I( ]7 ]' }来源:知乎 & `" g1 e+ V9 o) z5 H5 Z0 {* R# i
! X( J/ g6 n9 W- [* h$ b
4 u7 }- a& y& x* j. k* z3 j7 E
4 T" {7 ^. z*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