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6 ^! f
; N7 ~% m8 c4 ]1 J
% ]2 k5 N9 F+ L7 ]( x' C" J9 P" @
; i E7 |2 Y) W5 z
% \/ T4 x8 _! b% d4 b
5 \ n. z) M5 C- i! J+ P
% t7 `/ d1 J3 B
6 z% C/ U2 p8 Y* Z
1 n0 h! A7 ~" _" ~; Q
' x. g1 Y: y+ [+ p' m) |" A- @' K+ O1 S
" i# Z9 |. @, l/ M$ p) b
2 w Z; x" s; o& J
: s M W$ `* \6 f3 {8 i% k
3 x: s) Z/ J* J( p# _2 ?0 o
( A8 a8 M0 r2 w' ^+ i
# L" l4 A+ o. r% z
/ H2 C4 V$ D7 W/ o
7 U* h# n4 }% W% b/ Y C
e) \. d, k! P# T: P( d
. @4 e- t$ P! c9 [" D
熊轩昂的采访刷遍了网络,把在教育界早有苗头的“阶层固化”论再一次引入国人视野。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否存在阶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余秀兰、“老网红”罗振宇及很多网友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等级化严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中国教育体系中,更普遍存在的是“等级”,即教育、学校被各种政策、制度,分为三六九等——小学有名牌小学、重点小学;初中有优质初中、示范初中;高中有重点高中、星级高中、超级高中;大学有重点大学、985、211、一本、二本等等。 对于整体教育来说,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一等;全日制教育又高于非全日制教育一等。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法》要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重点班,可小学、初中阶段还是有事实上的重点校、重点班。至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等级化题则越来越严重。 我国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大多因教育、学校的等级化而产生,学生们一路走来,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想进更好的学校。 认为只有进好的学校,才会有出息而在争夺好的学校的过程中,农村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有很大的劣势,也于是,等级化的教育,让整个社会阶层固化,底层孩子由于难以进“更好”的学校,而难以和同龄学生公平竞争。 在中国,如果把穷人(寒门子弟)上北大,作为寒门弟子的出路,那绝大多数孩子永远没有出路,北大只有一所,一年只招几千人,可中国的高考考生一年900多万! 只有让每一所高校,包括职业院校,都成为值得学生们选择的选择,才会给农村孩子出路。 为此,社会舆论不能强化原有的精英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而应该呼吁取消学校的等级、消除教育间和学校间的歧视,这包括废除985、211,取消一本、二本、三本,把国家资源平等地配置给高校,由高校自由、平等竞争。 同时,消除行业与劳动的歧视,让所有行业、劳动岗位的社会福利待遇一致,这样,我国才能在各行各业都出现有优秀的精英人才,科学家和厨师、司机,只有职业的不同,而无社会地位的高低。 教育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的隐秘再生产的途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余秀兰: 上层阶级的父母用权力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子女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形成上层精英封闭的人际网络。 底层社会放弃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将世代都是蓝领个人。 而中产阶级家庭多数孩子在普通大学毕业后将成为低收入的低级白领,要么是城市贫困群体,要么继续啃老。 阶级分化已成事实 《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 中国的财富分层正在形成,贫富分化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现在北上广深多少富家子弟甚至从初中开始就到美国去读名校,读私立学校,将来其中必然有一部分考取美国的名校。 美国名校在美国社会分层当中,起到的那个固化的作用,将来就会在中国社会也同样起这个作用:一家人越有钱,孩子就越享受越好的教育,将来就越有钱,所以社会阶层被固化。 网友评论 4 t o" O' j7 U: a/ K8 [7 g
从综合角度而言,父母都是外交官的高考状元能说出这一番话十分稀罕。也许是某时的经历,也许是朋友间的谈话,也许是来自逻辑思维的推理,或是其他原因,让这位高考状元在面对公众采访时说出了这番敏感却很实在的言论。从社会而言,中国的教育问题并不单是教育问题,中国教育与中国经济紧密正相关联系,所以说教育甚至可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合适因素,也可以说明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家庭经济基础同样可以决定教育建设,尽管家庭经济条件能够产生变化,但现阶段而言不具备普遍意义,是人拼搏努力可能产生的结果,是相对的。教育不公平相对存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不承认,正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首先承认,就有了缓解的可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教育水平是宏观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儿童的教育是微观的,一个国家首先解决宏观问题无可厚非,但也不可忽视了微观情况,因为它同样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人的幸福。中国要促进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也是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公平问题,而微观的经济、教育和幸福,一定少不了自身的努力。 * ?0 M& S) J1 @+ K
转载自网络 ; T0 I' G0 |! r) J! Q.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