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如何设计压铸件的结构更合理 1) 壁厚均匀 ž 有利于“充型”后的同时凝固,避免产生铸造应力、缩孔等缺陷 ž 不宜采用增加壁厚的方法来提高铸件的强度 ž 消除厚壁的部位可采用加强筋或镶嵌件的方法来提高机械、工艺性能 ž 压铸件的壁厚也不宜太薄,否则会影响铸造性能 ž 合适的壁厚为2-5mm(压铸企业数据),1-6mm(教材数据) 2) 筋的使用 ž 提高压铸件的强度和刚性 ž 防止或减少变形 ž 改善“充型”条件(作辅助流路) ž 消除厚壁减轻重量。(筋的厚度小于壁厚) 3) 铸造圆角 ž 有助于压力的传递和金属的流动,减少涡流卷气有利于成型 ž 分型面上不能有圆角,动定模之间的错差很容易造成台阶 ž 减少集中应力,提高铸件强度。 ž 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ž 圆角半径不宜过大,避免产生“热节” 热节:铸造热节,是指铁水在凝固过程中,铸件内比周围金属凝固缓慢的节点或局部区域 4) 拔模斜度(铸造斜度) ž 铸造斜度的大小依合金种类、铸件壁厚、高度和深度而不同 ž 铸件结构必须考虑足够的铸造斜度(斜度:内侧大于外侧、厚壁大于薄壁、高熔点大于低熔点) ž 铸造斜度不计入公差范围 ž 图样上应规定斜度是增加材料,还是减去材料,如果不规定好,供应商做反了,只能哑巴吃黄梨 ž 最小拔模斜度参考下表 5) 孔 ž 不要有相互交叉的不通孔,对应到模具上就是相互交叉的型芯,即要求配合高有要求有抽芯装置,还有可能发生抽芯困难 ž 压铸件上一般的孔,可直接压铸出来,孔的直径与深度有密切的关系,铸件上的孔对应到模具上就是细长的小圆柱,所以从模具寿命及强度方面考虑,孔的深度不宜过大,尺寸参考下表 6) 文字标志图案 为了适应模具制造的特点,建议采用凸纹。如果是凹纹,那对应的模具部位就是凸起的,最直接的就是增加了模具材料的成本,压铸模的模具材料还是很贵的,其次在模具保养时有可能会不小心碰到凸起部位,就容易碰伤。
4 n: ]: \: I1 K- H0 e7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