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7-5-16 23:03 编辑 # s' |2 X* l N5 e" Y( F* ~
& `4 r5 m* [8 d# {7 O5 k( ?切削液,有润滑、冷却、排铁削等作用
8 i+ q4 j$ e5 R8 r% _: B4 d实际使用时还有一些限制。' R3 W4 S1 W8 ~: X* O3 R1 g
大多数机床,本身自带一套循环装置。而一些大型的机加工车间,也有一套循环系统,非常大。这套系统除了提供切削液的润焕功能,更重要的是把铁削带走。这时一般都是用乳化液
0 d$ E+ D& x2 v0 n这个系统不太好伺候
+ d, T7 T$ Q2 B+ Z% t; y选择适当的切削液之后,) n B& ]- A4 U5 Y
要把像游泳池一样大的一池子切削液配好,这需要依靠供应商提供程序,合理配置。程序不合理可能乳化液溶解不好,或者出现大量泡沫而溢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先把水放够;然后循环起来,乳化液缓缓的倒入一条水沟里,循环不能停。忌成桶的原液直接倒入池中。8 k( u" [) \3 i# d X
使用中的维护:弄不好切削液很快就会坏,严重的可能使得你整条线上的产品锈迹斑斑,惨不忍睹。出现这种情况一是选用不合理;其次企业自己维护和供应商售后服务是不是到位;再有就是设备没有调试好、没有清洗干净
7 q9 q% U' j* _: [" r维护主要有测浓度(糖量计)、测ph值(试纸)、生物监测(检测盒)等等,好一点的有专门的实验室。必须严格管理,严禁往切削液系统倒脏水、倒剩饭,甚至大小便。
6 t8 L1 D7 {7 L, u2 v, w监测指标一旦异常,立刻通知供应商来维护。常见的是补液(提高浓度,工厂要常备切削液),另外就是加入添加剂(防止化学-生物变化,这由供应商操作)
" q! \- I& P% J9 U最麻烦的是真菌大量繁殖,也就是机床上长蘑菇,不常见,一般是厚厚一层黑皮,附着在管壁上。这时不要用纯物理的方法,比如用喷枪烧管壁,这玩意烧不下来。可以试一试用水玻璃、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苛性钾的混合溶液,系统封闭打循环,至少24小时。记住,千万要学化学的人来干。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最可能的就是各个部门推卸责任,而且是理直气壮。坦率的说,也的确没有那个部门能胜任这种问题的解决。
5 `& s2 Y H7 V- G注意,集中供液系统最好全部是不锈钢,忌讳用铁管。
, J6 }) K% G5 Y最后一项就是降解,供应商必须提供流程和方法。这也是一笔费用
/ a1 f- B* w q0 |" _4 `: |; B5 _: @! M( H3 m1 a3 F1 O0 Q) V6 M
补液(提高浓度):常规维护,一是使用的溶液要保持合理的浓度。二是不能长时间静止。# b- g6 ^9 v( V* r4 R
合理的浓度,不仅仅是切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其不变质。这种溶液是化学--生物平衡系统,为了抑制生物导致的变质,要保持一定的碱性。好的原液中保持碱备,能自动保持碱性水平。到需要加杀菌剂时,这池子溶液离完蛋也就不远了。据说最好的能维持四年,不过价格非常高
; i& v3 [& A. u& d7 i, e不能长时间静止,是因为在静止时,菌类繁殖加快。另外,机加工中多数是铁,铁离子会促进细菌繁殖。而且铁离子与液体接触面积越大,变质越快。磨床里的乳化液比其他床子的容易坏就是这个道理。经常循环,可以增加氧气含量,对抑制甚至杀灭厌氧菌大有好处
# |7 p, ?8 b6 ]) g6 g
; e7 K% _& E9 |+ s) k; p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