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58|回复: 7

一种惯性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7 0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机械工程师都有一种惯性思考——凸轮机构不宜于传递动力。这种惯性思维来自于对常规凸轮机构的经验。. _" K) \* Q$ }3 \! [
例如,图
1,展示一个凸轮机构,在其随动件和机壳间有常规摩擦系数。在图中时刻,其机械效率约为0.8,低于曲轴连杆机构。" q$ N" g- R9 `) g

; k5 E5 B: M) N- W/ x
3 \  a+ S5 y& s5 f" W如果,在随动件和机壳间的摩擦系数非常低,低到0.005,则其结果就大不相同了。请看图28 E! w# y) L: ^: [4 S
' S4 Y1 r! B1 n5 w
2展示一个凸轮,其机壳与随动件件有极低的摩擦系数,低至0.005。其机械效率在图中时刻高于0.99,适合于传递动力。) I3 ]8 d7 h( C( o# U: s
如何实现极低摩擦系数的凸轮呢?请看《动力凸轮机构》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E5%8A%A8%E5%8A%9B%E5%87%B8%E8%BD%AE%E6%9C%BA%E6%9E%84-jing-yuan-zhou)
- M( O2 p* ~7 I& L" F2 W. j也许,我们的惯性思维应该改变了。
1 i- R$ ]# l, 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8 1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关注另一个名词————接触应力

点评

本帖主要讨论如何降低凸轮机构摩擦系数的问题。  发表于 2017-4-29 0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0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在下图3 的极端情况,更显得极低摩擦系数凸轮(下图4)的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9 09: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具体的著作?推荐看看

点评

如果你有雅兴,请读《关于周引擎(Zhou Engine)》(https://www.linkedin.com/pulse/%E5%85%B3%E4%BA%8E%E5%91%A8%E5%BC%95%E6%93%8Ezhou-engine-jing-yuan-zhou )。  发表于 2017-4-29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03: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侠们踊跃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0 15: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3 18:53 , Processed in 0.0786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