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1|回复: 4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管理理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1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造业是数字化转型中最为迫切的一个行业。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世界上的几个大国不约而同提出制造业升级,就是因为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正在重构,而制造业的强弱也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大力发展制造业之后,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但离制造业的强国还很远。
智能制造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在大家都峁足了劲向制造业升级发力的时候,如何回归初心、不要跑偏?曾经的数字化过程中趟过哪些坑?科技企业在扮演技术推动者的角色同时,如何引导并辅助制造企业选择正确的升级路径?
近日,一场“创新双态IT、探路智能制造”的论坛举行,这次论坛由联想发起,邀请了业界的专家与来自制造业的CIO、CTO一起探讨智能制造。
毫无疑问,CIO和CTO在企业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乎所有企业都认识到技术对于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预防另外一个误区:一股脑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清楚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朱铎先讲到一个他自己亲历的故事:他在去德国参观交流的时候发现,德国的工业4.0战略里面,第一个就是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在德国人看来,通过工业4.0战略向全球推广这种模式非常重要。KUKA的机器人、西门子的PDM等最好的工业装备都来自于德国,把这些装备推向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在制造业有着迫切转型需求的国家是很大的市场机会。这是站在德国的角度而言的工业4.0战略,德国人称这是他们的Big Marketing,是非常大的营销策略。
但朱铎先提醒中国制造企业:站在中国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个坑,千万不要被带到沟里去。“用机器换人,换了几年之后你会发现,车间里头都是大量的国外装备,反而中国人没有工作机会了。”作为智能制造专家,朱铎先这几年遇到很多企业把智能制造理解为自动化、机器替代人,使企业透支了大量的财力,但收益并不大。我们看到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前几年随着云计算热起来,很多企业就认为上云是大势所趋,不上云就落后了,然后也一股脑地就把自己的IT系统迁移到云上去,不考虑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结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影响到业务的稳定发展。
中国的“制造2025”中有这样一句话:“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入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朱铎先认为在这句话中,智能制造是方向,不是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是手段;提质增效是根本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么做,是否能够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跟风。
因此,朱铎先提醒制造企业,一定要记得“三不”原则:
1、不要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如果工艺不完善,没有进行优化就开始搞自动化,那么等于是在向相反的方向上使力。
2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流程没有梳理,混乱而粗放,搞信息化也没有用。一定要先对管理进行优化、提升,再配合以信息化手段。
3、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智能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朱铎先认为在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所有人都要提高对“自主可控”重要性的认识。大量的设备数据、企业数据如果放到国外的平台上,等于是数据在“裸奔”,不要说央企、国企、大型企业,即便是中小企业的数据,只要拥有这些数据就能分析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果对你的经济分析清楚了,单点攻击就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自主可控是数字化转型中所有企业都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经过上面这一大段分析,你会发现制造业升级的本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理念。盲目跟风容易发生在对新技术的过度追求上。智能制造的结果是要降本、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上马一堆机器人和新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4: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值得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2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7-4-19 08:12 编辑

“一次弯道超车”?这似乎不妥
弯道超车,就是抄近道。真可以吗?
对于机械制造,什么可以直接采用先进的技术,而以前的基础完全废弃,完全用新的基础?
工程技术进步的规律是:继承和发展

看看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
1)数控机床。伺服的机械零部件要求更高了。而且,机床的基础理论一项也没有被边缘化:刚度、强度、导轨爬行、切削原理等等
2)机器人。空间机构设计的问题更难了。机械零部件原来不行,到了机器人还是不行
3)生产管理中排程排产。自打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原理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现状就是几乎不能闭环运行,严格的说数量问题解决的很好,时间问题解决的很不好。当然,机械行业的生产管理是各个行业中最难的(以前的工业工程专业,不少是设在机械系)。也正因此,从MRP,MRP2,ERP,MES等等,不断出新概念,不断出新软件,价格一次次大幅度提高。时间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当然,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带来的变化的确巨大。前些年国内甩图版还是挺成功的。不过背后的计算机绘图+我们都学过的画法几何,是在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后,而且花了几十年,才有现在好用的3D-CAD。虽然不再爬图版了,但继承在这里没人能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2-23 17:20 , Processed in 0.1342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